创新用典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的价值研究

2021-03-27 10:25邹佩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4期
关键词:内涵课程思政价值

摘要:《习近平用典》是创新用典的范例,其第1辑、第2辑所载用典共计283条,分为16篇。习近平用典的内涵分为核心内涵、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其核心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情怀的体现和凝练。习近平用典有三个方面的课程思政价值,一是促进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转化,二是突破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瓶颈,三是创新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内涵;课程思政;价值

《习近平用典》自2015年2月首次出版以来,译成英、法、德、俄、西班牙语等十余种版本,累计发行近200万册,引发巨大社会反响,对广大干部群众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4月,《习近平用典》第二辑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生动深刻运用典故,展现了高超的思想能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用典时,或引用,或化用,都恰到好处,不仅有助于说明现行治国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而且生动形象,便于理解记忆,为我们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树立了榜样。

一、习近平用典的有机结构

《习近平用典》第1辑、第2辑所载用典共计283条,分为16篇。分别为:修身篇、天下篇、劝学篇、笃行篇、廉政篇、辩证篇、敬民篇、治理篇、文学篇、法治篇、为政篇、立德篇、历史篇、任贤篇、信念篇和创新篇。从用典条数来看,修身篇、天下篇以各29条并列第一,修身篇、天下篇、劝学篇、笃行篇、廉政篇、辩证篇均包含20条以上用典。

二、习近平用典的内涵

(一)习近平用典的核心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点在习近平用典中有鲜明体现。例如敬民篇中,引用“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等典故,从人民群众的温饱、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到解民生难题,除民生弊病,立下了共产党人的誓言,彰显出为民服务、解民之忧的政治情怀。“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体现的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利益的政治宣示。

(二)习近平用典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典故本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习近平用典其内涵之一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中,既有为政、治学、修身之法,也有文学、历史、信念之粹。例如为政篇中“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精辟解释了为政要则——身正。劝学篇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表达出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终身学习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则以传统文化中的治学五法来指导当下的学习实践。修身篇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弘扬了崇善向上的优秀传统道德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正确的“德才观”,告诫人们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又如历史篇中“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是以史为鉴,告诫人民勿忘历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警惕全党同志不忘初心,坚持始终。文学篇中“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出浓浓的乡土之情和孝道观念。信念篇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习近平用典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情怀的体现和凝练

习近平用典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高度凝练,体现出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情怀。

一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信念篇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是自主创新精神,如创新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日新者必日退”;三是威武不屈的爱国主义风骨,如历史篇中“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信念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四是和而不同的大同精神,如天下篇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如笃行篇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廉政篇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三、习近平用典的课程思政价值

(一)促进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转化

习近平用典是继承和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典范,系统研究习近平用典的内涵和特点,对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继承和转化方面具有重要启示,对发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功能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二)突破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瓶颈

课程思政作为十九大以来的重要教学要求,已经体现于高職院校的教学内容体系之中,但是作为一个较新的教学元素,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做到文以化人,润物细无声式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现实抓手和切入点还有待开发深化。思政课程作为一门“老课程”,长期以来积弊甚多,甚至出现“老师不会教,学生也不想学”的局面,怎样让“老课程”焕发出新力量,我们需要借鉴新思维。习近平用典既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典范,又是体现治国理政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标杆,让一个个经典典故焕发出了新时代的新光彩。因此,将其运用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既能让课程思政这个“新元素”在人文课程中展现魅力,又可以让思政课程这门“老课程”获得最新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新思考。同时,以习近平用典为媒介,实现人文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共同筑牢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之基。

(三)创新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

习近平用典语言精炼、内涵丰富、通俗易懂、契合时代,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场景,可以有效培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创新的培育方式。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二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邹佩佚,女,汉族,1987年6月,四川省南江县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传统文化、高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讲师,重庆市,401120。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21-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名称:“三教”改革视阈下习近平用典在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CQGJ21B149。

猜你喜欢
内涵课程思政价值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一粒米的价值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