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杰
1955—196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的十年中,共授衔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后世尊称开国将帅。这些将帅绝大部分都经历过艰苦卓绝的长征,254名中将及以上将领,参加过长征的有222人,占比近九成,没参加长征的将领也多在南方领导游击战争,如陈毅、粟裕、叶飞等。令人惊叹的是,长征伊始“十大元帅”平均年齡36岁,1360名少将平均年龄仅22岁!
开国将帅在革命征程中功勋卓著,他们成就了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也塑造了他们的伟岸形象。长征路上,面对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将帅们坚决拥护毛泽东正确路线,凭借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气概,率领广大红军指战员于艰难中浴血奋战,顽强打败国民党围追堵截,在困苦中战天斗地,成功夺取长征最终胜利,铸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由于将帅数量众多,事迹不胜枚举,下文仅简述参加长征元帅的个别事迹。
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朱德,时任红军总司令,不仅三过草地,更历经一番险些令红军分裂、政权瓦解的生死博弈。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张国焘见中央红军减员严重、装备给养困难,便打起了恃强夺权的罪恶念头。为了维护团结,朱德表示愿将总司令职务让出来,中央没有同意,但仍将张国焘增补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可张国焘并不满意。7月,周恩来主动将红军总政委职务让于张国焘,才换取短暂“缓和”。8月3日,中央决定将红一、四方面军重新编组,分左、右两路北上,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率领,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中央随右路军行动。张国焘一再拒不执行党中央电令,还制造谣言、攻击中央。朱德坚定支持毛泽东让张国焘恼羞成怒,下令“软禁”朱德,并以枪毙威胁恫吓,要求朱德必须公开谴责毛泽东,断绝与毛泽东一切关系;公开谴责中央北上抗日决议,与毛儿盖会议划清界限。朱德毫不畏惧,毅然写下14个遒劲大字:“拥护毛泽东!拥护党中央!拥护北上!”见对朱德无计可施,张国焘便想赶走他。而朱德看穿了这一阴谋,为了不使红军分裂,他不顾个人安危荣辱,沉着冷静与张国焘巧妙周旋:“我是党中央派来的,我不能离开部队。”正是朱德带头隐忍,挽救红军于分裂边缘,在事实上成为牵制张国焘的重要力量。事后,毛泽东称赞朱德“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并在抗日军政大学题词“要学习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1955年首次授衔时,朱德位列“十大元帅”之首。
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1934年10月,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突围转移,急令粤军陈济棠、湘军何键在通往湘西沿途要地设置数道封锁线。彭德怀指挥三军团和兄弟军团浴血奋战,一个月内接连攻破三道封锁线。但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错误决策,把战略转移当成“大搬家”,中央纵队行动迟缓,50多公里路竟然走了4天。彭德怀火速赶到阵地,亲自指挥作战,反复与敌人拼杀肉搏,鏖战两昼夜,始终坚守阵地,成功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湘江战役损失惨重,但终于突破了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
彭德怀在长征路上多次亲临前线,相继指挥突破乌江、攻占遵义、抢渡金沙江、进攻会理城等诸多重要战役战斗。1935年10月,彭德怀再次指挥红军奇袭,出其不意击溃马鸿逵、马鸿宾5个骑兵团。毛泽东得知胜利消息后,挥笔写下一首六言诗赠给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贺龙——乌蒙山巧回旋,破围剿创奇迹
贺龙,时任第二军团军团长,为策应中央红军主力长征,1934年11月开始,贺龙统一指挥第二、六军团,在黔川边境向湘西地区连续发起攻势行动。1936年2月,面对国民党军重兵尾追侧击,贺龙带部队西进乌蒙山区。一万多人的红军在崇山峻岭中辗转腾挪,其艰难困苦难以形容,先是沿毕节、威宁大道向西前进,以吸引敌军向西,使其疲惫并造成错觉,而后选择有利时机,再突然折向东南进军安顺地区。此时敌军3个纵队转到东南,欲截断红军去路。贺龙随即率部西进,再折向南行,赶到敌军纵队前头,进入滇东地区。如此这般,东西南北不停改变路线,巧妙灵活歼击敌军,贺龙硬是带领部队在乌蒙山中辗转回旋了近一个月!3月中旬,多路敌军围追堵截渐成四面合围之势,包围圈越缩越紧,国民党军自以为即将围歼贺龙部队。不料,贺龙率部瞄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隐蔽地从敌军接合部钻了出去,直插滇东,其间或伏兵围歼或运动作战,打得敌人溃不成军。此战史称“乌蒙山回旋战”,也是贺龙军事生涯中的神来之笔。
毛泽东事后曾十分高兴地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一方面军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刘伯承——彝海结盟传佳话
刘伯承,时任军委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员,不仅是长征的开路先锋,更在红军进退两难之际成功统战彝族首领小叶丹,使红军主力兵不血刃通过大凉山,抢先赶到大渡河,绕开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光彩的一笔,也让彝海结盟成为千古佳话。毛泽东对刘伯承的睿智和才干深信不疑,早在其率部巧渡金沙江时就曾风趣地说:“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
叶剑英——关键时刻报信毛泽东
叶剑英,时任右路军参谋长,始终保持高度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偶然在译电员的一份“特急绝密”电报中得知张国焘要“彻底开展党内斗争”,毫不犹豫立即报告毛泽东,使党中央及时脱离险境、先行北上,危急关头保护了党中央,为党和革命立下大功。“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将这句名言赠予叶剑英,赞扬他站在重大历史关口,总能明断是非、果敢抉择。
徐向前——红军不能打红军
徐向前,时任右路军前敌总指挥,当旁人犹豫是否按张国焘意图追击先行北上的中央红军时,他高声厉喝:“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千钧一发之际制止了一场内部火拼,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长征路上,他率部纵横驰骋川康青甘,聚歼敌人大量机动兵力,为粉碎敌人围追堵截作出卓越贡献,后来再次率领红四方面军北上,力促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毛泽东对徐向前的人品和作战指挥能力十分推崇,称赞其为孵化和带大四方面军的“母鸡”,在西路军喋血河西走廊后仍宽慰徐向前“有了鸡何愁没蛋呢?”
罗荣桓——团结一心保护党中央
罗荣桓,1927年走上井冈山后一直与毛泽东风雨相伴,长征中虽受“左”倾主义领导人排挤,但依旧坚韧不拔,一路上带着伤病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行,危难之际躬身到红三军团第十团摸排部队思想情况,克服错误路线干扰,精心团结广大指战员,共同保卫毛泽东和党中央。他为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建立了丰功伟绩,特别是对我军政治工作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深得毛泽东信赖和倚重。毛泽东对其早逝不胜惋惜,赋诗感叹“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聂荣臻——忠诚耿直的“厚道人”
聂荣臻,时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始终力挺毛泽东正确路线,当军团长林彪写信给中央三人小组要求毛泽东下台时,聂荣臻严肃批评林彪,拒绝在信上签名,并反复对其讲解毛泽东战略战术的正确性,既团结又斗争地维护了部队思想统一。他在长征路上积极为党中央献计献策,及时向毛泽东报告陕北有红军活动的消息,为红军最终选择落脚陕北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为人十分谦逊和善,有功从不独揽,遇事又敢于担责。毛泽东对其党性原则和智慧品格高度肯定,曾两次评价“聂荣臻是个厚道人”。
开国将帅,在长征中大智大勇、所向披靡、屡建奇功,留下了很多英勇事迹和传奇佳话,他们是长征丰碑的镌刻者。他们唱响了中国军队浴火重生的军魂战歌,凝聚了东方巨龙再次崛起的磅礴伟力,他们是中华民族傲立世界的坚强脊梁,更是那些远去了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无数革命先烈的代表和化身!其卓越功勋必将永被后世铭记称颂,其革命精神必将永被中华儿女传承发扬。
作者系某部上校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