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最深的恐惧来自心底的暗影

2021-03-26 08:53徐晨亮
青年作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暗影隔间哥特

徐晨亮

窗外暴雨如注,厕所里漆黑一片,女孩用战栗的脚踢开最里间那扇曾被封死的门,一道闪电照亮一切,“她就在那里”,她的头发、指甲、白裙子、光溜溜的两条腿、苍蝇状上翻的眼睛,“绕着那根拴在墙上的红绳子转动,机械的,迟疑的,缓慢转向——我”。小说《鬼》结尾的惊悚一幕似乎呼应了标题带来的阅读预期,但作者用意显然并不在此。按照19 世纪初某位英国哥特小说家的区分,这篇小说要描绘的“未知事物”,并非刺激感官的“恐怖”存在,而是“恐惧”本身。

故事发生在繁华都市纽约一间小学,这里自然没有幽秘诡异的古堡,只有厕所尽头堆放杂物的废弃隔间;也没有徘徊不散的幽灵,只有一个爱反复讲幼稚鬼故事的墨西哥裔女孩Paula。刚随父母移民来此、羞涩自闭的中国女孩“我”,跟遭人嫌弃的Paula 结成形影不离的伙伴,在身边老师同学看来这顺理成章。但当“我”渐渐融入陌生环境,“感到庞大的未来带着它的无限可能性在美好地向我招手”,终于不想再做他人眼中的异类,主动疏远了对方;Paula 试图用一种笨拙又异想天开的方式挽回友情,“我”却抛下将自己关进厕所隔间的她,中途离去……两个移民家庭女孩之间的“危险游戏”中,隐隐能嗅到一丝令人不安的气息,隐藏在细节中。就像主人公所读的爱伦·坡小说,与她的心理状态形成微妙的互文,如同通向暗处的门:《鄂榭府崩溃记》中被活埋的妹妹,让她坐立不安,想象Paula 的“复仇”;《泄密的心》里的年轻人对房东老头的仇恨与杀机,则呼应着她隐秘的梦境与闪念:如果Paula 永远消失就好了,“她以前不也消失过吗”?——或许,让主人公真正恐惧的,不是Paula 口中的“鬼”真的藏身门后,而是这个既残忍又孩子气的念头,不受操控地浮现,又鬼影般纠缠。有一天她会懂得,长大也意味着必须在内心深处隔出一个房间,留给那些危险的“鬼”。

《远行》里陷入中年危机的男主人公心脏病发,倒在巴黎街头那一刻,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这恐惧摧毁了之前一切的意义:曾意气风发又前景莫测的职业生涯,婚姻生活上方笼罩的乌云,久别重逢的旧日情人身上的危险力量,对失去生命活力与热情的焦虑,以及“嗷嗷待哺的新世界”的魅惑。作者用这个貌似俗常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对欲望本身可能永远无法填平这件事的恐惧,如何郁积成致命的布尔乔亚式“心病”。

据说《鬼》与《远行》的作者之前从未发表过作品,这两篇小说精心架构的叙事与别富异彩的语言,颇令人惊艳。其中时代感鲜明的经验与哥特式叙事元素的结合,更让我想到艾丽丝·门罗被形容为“南安大略哥特风”的作品。门罗小说《孩子的游戏》也曾描述过孩子心底的暗影,而在《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里她写道:“人们的生活枯燥、简单,同时又令人惊奇、不可思议——仿佛铺着油毡布的厨房下面的洞穴,深不可测。”我想,这位笔名“三白”的年轻作者,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洞穴入口。

猜你喜欢
暗影隔间哥特
商场暗影
别墅里的暗影
哥特兰:不依赖空气
锋利少女
猫族 暗影来袭
暗影阑珊
公厕里哪个隔间最干净
张悦然:哥特少女已成熟
百万千瓦级压水堆严重事故下局部隔间氢气风险分析
走偏锋 暗黑哥特妆容AB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