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背景下钟南山媒介形象的建构
——以疫情期间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为例

2021-03-26 12:33王沙沙
青年记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钟南山抗疫英雄

● 王沙沙

问题的提出

疫情期间,中国诞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作为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他前往武汉疫情重灾区到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一次次将全国人民的精神集聚到一起,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广泛宣传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当时疫情防控的重点之一,对于凝聚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对钟南山的相关报道分析,重点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疫情发生以来,人民日报向大众塑造了怎样的钟南山媒介形象;二是建构的这种媒介形象产生了怎样的社会传播效果。

相关文献回顾

在以往的社会群体媒介形象研究中,经常被考察的对象包括诸如老年人、留守儿童、女性、农民工、教师和医生等群体。

本文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抗疫英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抗疫英雄的主体是医护人员,以往的研究一般都认为媒体中的医生职业形象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负面色彩,从救死扶伤、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变为工作不负责、收受红包和回扣等形象[1]。受疫情影响,有关医护人员的媒介形象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发现多以正面为主。目前还没有关于抗疫英雄这一社会群体的媒介形象研究,我们以钟南山相关报道为切入点,总结新闻媒体在塑造抗疫英雄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不仅能够丰富我国媒介形象传播研究,而且为形塑和传播抗疫英雄积极正面的媒介形象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研究方法及分析

(一)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2019 年12 月20 日—2020 年10 月20 日内容中包含“钟南山”的160 篇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经过初步筛选,进入最终研究的共计73 篇,对所选取的报道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内容和报道语境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总结提炼每个阶段所呈现的特点和趋势。

(二)呈现特点

笔者将钟南山相关报道分成三个阶段,体现出抗疫精神汇聚、凝聚和升华的过程。

1.疫情初期(2019 年12 月20 日-2020 年3 月20 日):抗疫精神汇聚。从报道数量来看,共有25 篇,占比34%,这是疫情期间新闻媒体宣传的第一个高峰,主要集中在2 月份,与当时全国上下的防控形势相吻合。这一阶段,版面较多集中于前几个版面,较多引用的是钟南山本人的原话。

在媒介形象上来看,钟南山院士主要承担两个角色:一是我国疫情防控“新闻发言人”。新冠肺炎病毒在短时间内迅速在全国蔓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到科学认知,全国上下陷入恐慌。国家在这时任命著名呼吸内科专家、17 年前为抗击“非典”立下汗马功劳的钟南山院士,作为新冠肺炎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刊登钟南山院士的专家意见,“已确认存在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呼吁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他的“新闻发言人”身份得到了全国大众的认可。另外一个角色是精神依靠。这时期出现较多的是担当、责任、力量等情感词汇,把钟南山等医务人员的行为描述为冲锋、战斗等,尤其是84 岁高龄无座票、临危受命、疲惫的脸庞、哽咽落泪等这些词语汇集到一起,让中国人民感受到了他无比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武汉最为艰难的时刻,他提出了“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武汉加油”,将全国人民的精神和力量汇聚到一起。

2.缓和时期(2020 年3 月下旬-7 月底):抗疫精神凝聚。从报道数量上来看,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对钟南山院士的报道趋于稳定,平均每月为4-5 篇,这与当时全国的防控形势基本吻合。3 月15 日,人民日报刊登《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态势正在拓展》,3 月中下旬以来,全国防控形势基本得到控制,工作重心转移到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上来。

这一阶段,钟南山的媒介形象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延续第一阶段的精神渲染。主要以典型人物代表出现在新闻报道当中,如被称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别样80后等,同时他还有多种身份转换,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科研工作者和体育明星等,把第一阶段营造的抗疫精神延伸到了各个行业、各个群体,凝聚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忘死、赤诚奉献的时代品格。二是对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思考,如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等。

3.常态时期(2020 年8 月—10 月20 日):抗疫精神升华。这一阶段,从报道数量上看,是人民日报报道最为集中的,共有30 篇,占比41%,其中最多的是9 月份,达到了20 篇。

这一阶段,钟南山的媒介形象主要集中在一点上:抗疫英雄。这场疫情,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举措。中国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不是某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聚成一条心,这才是制胜的法宝。9 月份,人民日报刊登多篇头版报道,出现较多的词汇是英雄、光荣、榜样、梦想等。钟南山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一句话“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将整个颁奖活动推向了最高潮,此时此刻,全国人民在疫情期间汇聚、凝聚的力量和精神也得到了升华。钟南山代表的不是一个医生,不是一个权威专家,不是一个医护群体,而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群体——抗疫英雄。

结 论

(一)与国家形势保持高度一致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代表的是党和国家的意志意愿。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 年我国面临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民日报作为权威主流报纸,不仅要时刻保持在场的状态,更需要调整语态,以最适合融媒体时代人们接受习惯的方式肩负起流量担当,起到凝神聚力鼓劲打气的正向作用[2]。首先,从报道数量和频度来看,宣传报道完全服从于国家需要,与国家防控形势保持高度一致;其次,从整体和全局出发,通过赋予钟南山多重角色,既是普通医生,又是抗疫英雄,对其特征进行描绘,既代表国家意志,又代表民众意愿,很好地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对于发扬中国抗疫精神和维护社会秩序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引领和进步。

(二)生动诠释抗疫精神的内涵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一种伟大的精神指引前行方向;而精神塑造需要有典型人物作为支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抗疫英雄群体恰恰就是这种精神的坚实支撑。从三个阶段的报道内容来看,人民日报试图营造出一种全民抗疫的集体意识,向中国公众和世界彰显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三)以集中和正面报道为主

精神需要一个凝聚的过程,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发生质变。这也启示我们,对于此类报道应以集中、正面报道为主。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报道较为集中的,这也符合个人情感产生的过程。关于钟南山只身前往武汉、哽咽落泪和步入人民大会堂的步伐等的报道,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公众能够深切感受到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抗疫英雄,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视死如归、砥砺前行的气魄,起到了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也正是新闻传播的魅力所在。

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传播优势,在对钟南山媒介形象的塑造上很好地表达了抗疫精神内涵,对于发扬中国抗疫精神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引领和进步。

猜你喜欢
钟南山抗疫英雄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英雄犬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礼赞钟南山
礼赞钟南山
钟南山:胡吃胡喝要遭殃
钟南山,谁人不从少年来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