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蓉 滕岳
2014 年,媒体融合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政治任务,也成为报业的一种行业自觉、市场需求和生存挑战的选择。这一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2014 年至今,这一阶段的报业媒体融合具有以下特点:形成两微一抖一端+报纸的融媒格局;上线融合策划、采访、编辑、审核、考核、新媒体发行传播等环节的媒体生产流程系统——“中央厨房”;打造H5、VR、视频、图文等多种融媒体的产品形态;设立专门的新媒体业务单元。
媒体融合改革之初,中央启动新兴主流媒体建设,催生央媒“头部崛起”,之后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带动县级媒体“尾部翘起”,但大量城市媒体遭遇政策资源、专业能力以及市场的多重压力和空前的影响力危机,面临定位模糊、生存艰难的困境。[1]为深入研究城市媒体融合、探索转型之路,自2019 年3 月起,笔者先后实地走访泰安日报社、大众日报社、浙江日报社、杭州日报社、郑州日报社、广州日报社、深圳日报社、羊城晚报社、解放日报社、澎湃新闻、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等主流媒体,结合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总结城市报社媒体融合的模式,展开研究。
当前城市报业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按整合范围、架构调整,分为:报业与广电合二为一的报台融合模式、基于自身的报业全媒体模式、报业统分结合模式;按采访部门是否有编发新媒体平台职能,分为:采编分离模式、采编融合模式。这里的“采”是指采访;“编”,特指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编辑。“采编融合”,是指在采访人员所在的部门直接注入客户端等新媒体编辑力量和职能,在第一手信息的采集过程中,就融入新媒体编辑的视角和需求,甚至采访者本身就是该信息的新媒体编发者,在生产流程中将移动优先的概念从发布环节提前至采集环节。
按照以上分类维度,结合目前我国城市报业实际,主要存在四种模式,分别为:采编分离的报台融合模式、采编分离的报业全媒体模式、采编分离的报业统分结合模式、采编融合的报业全媒体融合模式。
报业媒体融合涉及媒体的资金、技术、业务流程、渠道、考核、管理等方方面面。为研究转型的措施和转型后的架构,本文开展有关顶层设计、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内容发布层面的比较。
报台融合模式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牵头,以报社、广播电视台为主体开展的融合。整合媒介资源,按照信息生产流程开展组织架构及分工,实现信息采集、编辑加工、平台终端运营、媒介管理的共融互通。避免同一新闻多方采集的媒介资源重复支出,实现集约报道,同时集中力量开展新媒体运营。
图1: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组织架构图
以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为例。“新闻资源浪费、同质化无序竞争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鉴于此,银川市委牵头,合并银川日报社和银川市广播电视台,成立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按照人员分工重新开展组织架构(见图1。文中架构图、流程图均为笔者自制),整合采访、编辑、运营等同类型相关工作。
图2:采编分离的报台融合模式业务流程图
该模式业务流程(见图2):选题策划后,统一调度全媒体采集中心记者,记者采集回传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素材;全媒体发布中心编辑根据不同媒体特征和属性,围绕媒体定位,开展栏目版面的策划和差异化编发,审核定稿发送。
采编分离的报业全媒体模式是由报社高层牵头,以报社内报纸、客户端、网站、第三方平台账号等媒介资源的整合,实现报社内部信息采集一体、信息编辑一体、发布管理一体的集约化配置。
以泰安日报社为例。2015 年起,泰安日报社建立全媒体平台——最泰安全媒体中心,尝试“中央厨房”模式,对内容生产进行流程再造。[3]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与第一种模式相同。
采编分离的报业统分结合模式是因市场需求不同,由报社高层牵头开展的有区别的融合模式。与报业全媒体模式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独立于报社整体融合圈之外的自成体系的子媒体融合圈。子媒体的融合圈与报社整体融合圈的构成属性基本一致,业务范围层面存在差异。郑州日报社、烟台日报社是依据此种基本思路开展的媒体融合。
郑州日报社正观新闻和各社区报独立保留记者、编辑团队,保留独立采编职能,其他媒体均实现集团层面的采集一体化、编辑一体化管理与运营。
图3:烟台日报社组织架构图
烟台日报社组织架构(图3),其中政务融媒传播中心承担烟台日报社新闻+政务服务项目孵化与执行职能,其业务范围涵盖B 县级融媒传播中心及C 行业垂直融媒体中心的运营。
图4:采编分离的报业统分结合模式业务流程图
采编分离的报业统分结合模式(图4)是母子关系的全媒体各自具有融合圈,同时在重大选题及关键节点形成呼应。因地域差异或者业务属性区别,单独设立具备全媒体体系要素的子媒体圈,该子媒体圈具备母媒体圈所有的分工和职能,在必要时与母媒体圈形成呼应。
采编融合的报业全媒体模式顶层设计是将“移动优先”从内容生产的编辑环节提升到采集环节中,在采集环节直接生产并发布。提升信息整合的时效性,减少内容生产的环节,优化移动端的采编发环节。解放日报和广州日报是依据此思路推进开展的。
如图5 所示,广州日报社的全媒体采访中心根据条线分为全媒体时政部、城市部等部门,各个采访部有相应跑口记者,同时承担相应新媒体频道更新的职责。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实现编采合一。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履行除采访中心所负责的频道之外的客户端频道更新及第三方平台账号的更新任务。全媒体传播中心主要承担传媒产业发展的职能。
图5:广州日报社组织架构图
解放日报社组织架构除保留要闻编辑部、新闻编辑部、专副刊编辑部三个纸媒编辑部外,其余部门全部整合到其客户端上观新闻,组建起适应互联网传播形态的政情、财经、区情、城事、视觉等九大频道。频道设总监,加强重点策划和导向把关。[4]解放日报社的媒体融合以频道制为抓手。频道作为一个单独的业务单元、也是单独的管理单元,具有考核、人员调配、内容采集、编发等权限,更符合移动互联网运营的规律。
图6:采编融合的报业全媒体模式业务流程图
采编融合与采编分离,最直接的区别体现在采访部直接与新媒体频道编辑融合,这是“移动优先”战略更进一步的体现,能够带动媒体移动端的第一时间发布、抢第一落点,是传统媒体最优势的采访资源与移动端整合的关键一步。选题策划带动采访部开展采访进而开展客户端等新媒体相应频道的编发,保障移动优先,同时稿件上传稿库供纸媒编辑部选用,审核后见报。
从信息生产特别是新闻的生产角度看,生产空间的变化,更多地体现为从编辑部等“媒体空间”向新闻发生的“现场空间”的延伸。[5]采编融合作为媒体编采机制的调整,是“媒体空间”向“现场空间”转换的重要举措。
采访部之外,设立客户端统筹编辑部,负责客户端的首页推送、重点稿件统筹发布等职能。
媒体融合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持续探索、不断调整的过程。从融合范围及采编流程的维度,目前我国城市报业媒体融合可归纳总结为以上四种模式。笔者力图就四种模式提炼优势、发现问题,为城市报业的媒体融合提供参考。
上级主管部门牵头整合区域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重新分配,把传统媒体最优势的资源倾斜新媒体,将资金、政策、人才、技术全面倾斜新媒体的内容建设、渠道建设、技术服务等层面。
报台融合的全媒体模式优势很明显,可避免新闻资源的浪费、减少竞争消耗,实现媒体集约化运营。其弊端也同样突出:增加了联合运营的难度、转型的复杂程度,在新媒体的道路上负重前行。融合后,传统媒体本身转型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面对和解决。比如机制体制、行政编制过载、采编从业人员的从业思维转换与技能提升、新媒体叙事结构的重建等。
报台融合模式同报业全媒体模式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融合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是否能够以新媒体的思维去实现组织架构、流程分工、运营服务,以及融合之后所开展的业务及开展业务的方式。同时,还在于能否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宣传事业与传媒发展产业的双重身份明确界定和区分,最大程度释放传统媒体的活力,促进其在传播领域的价值流动,带动技术赋能情景下的现象级新闻宣传作品以及有收益的传媒产业产品的产出。
报业统分结合模式,根据地域范围、市场需求保留部分子媒体的团队,此种模式优势主要有:母媒体实现整合,有利于集团新闻资源的整合,同时子媒体分块运营,模块灵活自由,有利于报业新项目、新业务的拓展与运营。
2020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笔者认为,报业统分结合模式相比较其他三种模式,更有利于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
烟台日报社于2019 年逐步推进与区县、市级主管机构合作建设融媒体中心,拓展新闻+政务服务,共建A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运营B 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市级主管机构共建C 行业垂直融媒体中心。烟台日报社共建的A 县级融媒体中心独立于母系统架构采编及运营团队,在必要时可以借力母系统,具备服务及运营张力。B 县级融媒体中心与C 行业垂直领域融媒体中心运营则是依托其母系统运行。此种运营模式使该媒体成为海绵媒体,具有布局的伸缩性,留有拓展空间。
但是该模式的缺点在于难以整合市一级的资源,在拓展布局子媒体业务上,难免力不从心。
采编分离的报业全媒体模式,是移动采编发优先的进一步探索,更有利于采访团队深化新媒体思维,以新媒体发布的要求去采访和编辑,针对性更强,更有利于传播。从采集环节部署新媒体发布的要求,有利于记者在采集的过程中就按照新媒体传播的规律去采集图文、小视频等素材,带动“现场空间”与“媒体空间”的融合,有利于新媒体逻辑的植入,有利于结合新媒体传播元素的编排,更具有传播的优势。
纵观国内媒体融合中采编环节的融合进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国内地市级报社第一阶段基本拥有系列媒体集群,比如城市日报、晚报、晨报等,各媒体围绕新闻业务拥有独立采编及运营体系。第二阶段,按照融合的思路,基本上实现各个媒体记者统一调度、编辑统一调度,实现架构上的全媒体整合。第三阶段,以移动优先为战略指导,提升移动优先采写发布的时效性,需要采访力量与新媒体编辑力量进一步整合,实现采编融合的报业全媒体模式。
在融合过程中,可视媒体融合程度,择机选择进一步深度融合。采编融合的报业全媒体模式是采编分离的报业全媒体模式的升级版。
理想的城市新媒体模式推荐采编融合的统分结合模式。建议市级层面牵头设立、推动,开展新媒体重构建设。从报社、电视台等抽调业务骨干力量,整合业务队伍,以新媒体的方式倡导新兴的媒体文化,以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开展业务。传承优化传统媒体的严谨与客观,在信息制作、新闻叙事、传媒产品创意、运营管理、渠道运维等层面完全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尤其需要重视第三方平台的运营,使之成为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需理解每一种渠道的传播动力与流量逻辑,以寻找内容生产与内容分发的最优配置。[6]
此种模式优势如下:
轻装上阵,有利于公平竞争。重新构建的新媒体机构,没有旧体制束缚,没有过载编制等负担,和商业新媒体站在同一起跑线。
垄断新闻源,掌握发布优势。相对商业新媒体,重新整合的新媒体机构作为公共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主体,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市级新闻资源,不断强化新媒体传播的专业性。与商业新媒体不同,信息具有发布的权威性。
服务升维,有利于拓展传媒产业版图。“新一轮技术浪潮,将使得媒介与非媒介之间的界限淡化、模糊”[7]。在“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等层面,对接市级资源,开展与各行各业的合作,淡化媒介边界,升级服务维度,拓展运营服务,以拓建子模块的方式,不断拓展传媒产业新版图。
媒体融合,是基于传统媒体转型而采取的现实选择。
传统媒体的融合难点在于利益的理顺、矛盾的处理。重点在于以新媒体思维去思考和不断调整架构和流程。底层逻辑是媒体已经不是单纯以采编为主体的内容生产和输出,而是更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结合人工智能等科技开展服务与功能的融合。媒体融合,本质上是媒体服务升维的过程。
报业需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周边资源,选择适宜的模式,循序渐进地推进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