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滑雪运动踝关节急性期损伤MRI表现

2021-03-26 01:03:54吴朋孙光源王成瑶崔书君朱月香
放射学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腓前肌腱踝关节

吴朋,孙光源,王成瑶,崔书君,朱月香

随着我国冬季奥运会申办成功及综合国力增强,高山滑雪(alpine skiing,AS)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AS速度较快,对回转、滑降、跳跃、着地等技术要求精细复杂[1],当运动员姿势、要领、动作不当,重心控制不稳,违背关节生理解剖和运动生物力学,容易导致下肢关节损伤,其中踝关节在AS中起至关重要作用,踝关节损伤也极易发生[2]。随着高场MRI广泛应用,能够较早诊断关节骨、软骨、韧带及肌腱等损伤,已成为关节损伤常规检查方法[3-4]。然而,国内、外报道MRI应用于诊断AS踝关节急性期损伤甚少。本文回顾性分析27例AS运动员29个踝关节损伤MRI表现特点及损伤机理,旨在提高对AS踝关节急性期损伤诊断,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康复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前瞻性搜集2018年11月-2019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27例AS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期损伤患者(实验组)。男18例,女9例,共29个踝关节损伤。年龄24~47岁,平均(32.6±6.6)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在AS运动过程中损伤;②所有AS踝关节损伤均属于急性损伤(患者当时受伤,为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时间不超过48 h),伤后出现不同程度局部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③临床检验和影像学诊断为急性损伤(骨挫伤/骨折、软骨、韧带、肌腱等损伤或断裂)。排除标准:①具有明确骨折(病理性骨折)或其他外伤史(如:交通事故);②退行性骨关节病(长期踝关节磨损导致慢性疼痛、活动受限,影像诊断为骨或和软骨增生、硬化伴关节滑膜增生、肥厚等非急性损伤表现);③全身系统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④踝关节术后或踝关节感染、肿瘤病变。另外,随机选取30例普通踝关节外伤(如:扭伤、交通事故等)到本院就诊的患者(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共30个踝关节,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3.7±5.9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年),所有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检查方法

采用3.0T超导MR和8通相项控阵线圈进行扫描(Philips Ingenia)。扫描序列包括:TSE-T1WI矢状面:TR 595 ms,TE 20 ms,视野(FOV)160 mm×16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3 mm,采集次数2次; SPAIR-PDWI矢状面:TR 2342 ms,TE 45 ms,FOV 160 mm×16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3 mm,采集次数2次;SPAIR-PDWI冠状面:TR 2342 ms,TE 45 ms,FOV 160 mm×16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3 mm,采集次数2次;SPAIR-PDWI 横轴面:TR 2492 ms,TE 50 ms,FOV 160 mm×16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3 mm,采集次数2次。

图1 实验组和对照组踝关节损伤部位对照图。

3.图像分析

将MRI原始信息传至EWS(2013版)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对骨挫伤/骨折、软骨损伤、韧带和肌腱损伤等进行判断和分级。MRI评估骨挫伤/骨折,按照解剖部位,包括: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胫骨滑车、距骨,跟骨、舟骨、骰骨。骨挫伤表现为T1WI比骨髓低的片状信号,T2WI为高信号,边缘不清;骨折表现为线样长T1WI、长T2WI,伴骨髓水肿。软骨评估包括:内侧胫距关节软骨,外侧胫骨关节软骨,距下关节软骨,距跟舟关节软骨,距骰关节软骨。MRI采用Griffith[5]分级评估软骨损伤程度:0级,软骨表面光滑、未见缺损,软骨内信号均匀,内未异常信号影;Ⅰ级,软骨结构完整,表面光滑、未见缺损,内出现局灶性异常信号影;Ⅱ级,软骨表面出现缺损,缺损深度<全层软骨厚度的50%;Ⅲ级,缺损深度大于全层软骨厚度的50%,但缺损尚未累及全层软骨;Ⅳ级,全层软骨完全缺失,软骨下骨质裸露。韧带损伤通常分为4级[6]:0级代表韧带形态连续正常;Ⅰ级表现为韧带形态连续,伴周围皮下水肿;Ⅱ级表现韧带部分撕裂,纤维不完全断裂;Ⅲ级表现韧带纤维完全撕裂伴断端高信号。肌腱撕裂可分为4级[7]:0级为肌腱形态结构正常;Ⅰ级为肌腱少量撕裂或腱鞘周围积液,表现为肌腱增粗,T2WI信号增高,但小于肌腱厚度的50%;Ⅱ级为肌腱断裂约50%;Ⅲ级为肌腱完全断裂,表现为肌腱连续性完全中断,T2WI信号增高,撕裂处见液体信号。另外,判断是否存在多条韧带损伤、多条肌腱损,以及多种结构的联合损伤(同时累及2种或以上结构)。由两名放射科主治医师进行诊断,结果不统一时,由另一名主任医师做出最终诊断。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S检验分析连续性数值变量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年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骨挫伤/骨折、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对于140,需采用校正χ2检验。对于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损伤程度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一般特点

实验组中,发生于右踝关节18(59.26%)个、左踝关节11(33.33%)个;多结构联合损伤为29(100%)个。对照组中,发生于右踝关节18(60.00%)个、左踝关节12(40.00%)个,多结构联合损伤24(80.00%)个。实验组与对照组踝关节损伤结构分布见图1。

2.实验组与对照组踝关节急性期损伤各结构发病率比较

MRI显示实验组的骨挫伤/骨折、关节软骨损伤、韧带和肌腱损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MRI显示实验组的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损伤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1 踝关节骨挫伤/骨折、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损伤发病率比较 [个(%)]

图2 男,38岁,实验组。矢状面PDWI示距骨、跟骨及舟骨多发骨挫伤(箭)。 图3 男,37岁,对照组。冠状面PDWI示胫骨下段骨挫伤(箭),内侧软组织肿胀。 图4 男,44岁,实验组。冠状面PDWI示内侧胫距关节软骨、外侧胫骨关节软骨Ⅳ级损伤(箭)。 图5 男,39岁,对照组。冠状面PDWI示距骨内侧软骨Ⅰ级损伤(箭)。 图6 男,42岁,实验组。a)冠状面PDWI示三角韧带、距腓前韧带肿胀、撕裂,Ⅱ级损伤(箭),下胫腓前韧带损伤,Ⅱ级损伤(箭头);b)横轴面PDWI示三角韧带、距腓前韧带肿胀、撕裂,Ⅱ级损伤(箭)。 图7 女,33岁,对照组。a)冠状面PDWI示距腓后韧带Ⅰ级损伤(箭);b)横轴面PDWI示距腓后韧带Ⅰ级损伤(箭)。 图8 男,41岁,实验组。a)矢状面PDWI示跟腱Ⅰ级损伤(长箭),跟骨挫伤(短箭);b)横轴面PDWI胫骨后肌肌腱、拇长屈肌肌腱、趾长屈肌肌腱及趾长伸肌肌腱多发Ⅰ级损伤(箭)。图9 男,27岁,实验组。a)横轴面PDWI示腓骨长短肌肌腱Ⅰ级损伤伴周围软组织肿胀(箭);b)冠状面PDWI示腓骨长短肌肌腱Ⅰ级损伤(箭)。

3.实验组与对照组踝关节急性期损伤MRI表现

骨挫伤/骨折表现:实验组常见多个解剖部位、多发性骨挫伤/骨折(图2),而对照组常见直接撞击部位的骨挫伤/骨折(图3)。软骨损伤表现:实验组关节软骨Ⅱ级以上损伤比对照组更常见,同时伴有其他结构联合损伤(图4),而对照组软骨损伤多为Ⅰ级损伤(图5)。韧带损伤表现:实验组多表现为多条韧带联合损伤,以Ⅱ级损伤居多(图6);对照组以单条韧带损伤为主,以Ⅰ级损伤居多(图7)。肌腱损伤表现:实验组常表现多条肌腱Ⅰ级损伤(图8),对照组常表现单条Ⅰ级损伤(图9)。

讨 论

AS是一种较为特殊运动项目,转弯技术要求较高,踝关节在滑雪回转、摆动中起主要作用。目前滑雪靴制作工艺技术较前明显提高,但踝关节急性期损伤在AS中发病率仍较高,仅次于膝关节损伤,占所有AS损伤的32%[8-9]。

AS中踝关节杠杆作用较强,负重最大、容易影响踝关节稳定性,导致急性损伤,常为骨髓、软骨、韧带及肌腱的联合急性损伤。本研究中,MRI显示实验组100%的联合损伤,表现为骨挫伤/骨折、软骨损伤伴多条韧带、肌腱损伤的联合损伤。骨挫伤/骨折是滑雪运动常见损伤表现,这是由于滑雪运动时踝关节反复跖屈、背伸,导致踝关节的压缩力在胫骨、距骨间传导,引起距骨和胫骨撞击,使得胫骨和距骨挫伤/骨折。滑雪中左右摆动、回转、转弯,使距骨、舟骨反复撞击和跟骨前突、骰骨的反复撞击,引起骨挫伤/骨折。另外,在滑雪中跳跃动作的制动技术掌握不对,往往引起胫骨、距骨和跟骨的轴向挫伤/骨折。本研究显示实验组MRI表现为骨挫伤/骨折以多个骨质解剖部位损伤,常伴有其他结构损伤(软骨、韧带和肌腱),而对照组MRI表现骨挫伤/骨折为单个解剖部位损伤为主,多为外力直接作用于骨质部位。滑雪运动员也常累及多个关节软骨,实验组MRI显示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除了关节软骨损伤,同时合并骨挫伤/骨折、肌腱和韧带损伤,笔者认为滑雪运动在回转中,常由踝关节多种结构协同完成,滑雪回转中踝关节摆动频率突然增高,增大踝关节內翻、外翻、跖屈和背伸角度,增加了内侧胫距关节软骨、外侧胫骨关节软骨、距下关节软骨、距跟舟关节软骨、距骰关节软骨的应力(压力),导致软骨损伤,运动员若进一步提高冲击速度,则易导致骨质、肌腱和韧带多结构损伤。关节软骨损伤是退行性骨关节早期改变的病理基础,如果得不到早期诊断与治疗,后期影响正常活动,所以早期及时诊断尤为重要。对照组MRI显示关节软骨损伤常见于单个解剖部位,与受伤的作用方向及外力撞击部位有关,不同于滑雪运动急性期软骨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在AS中最为常见,以往报道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最为常见[10],而本研究MRI显示实验组以三角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下胫腓前韧带多条韧带损伤较为常见,而对照组主要表现为单条韧带损伤。AS患者三角韧带损伤机制为正常踝关节处于中立位,当滑雪过程中突然回转,增加旋转力,踝关节呈跖屈、外翻、外展和外旋位时,导致三角韧带损伤。本研究显示三角韧带损伤常伴下胫腓前、后韧带损伤,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三角韧带损伤常为Ⅱ级以上损伤。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主要机制为內翻内收机制,即失去平衡的运动员向前跌倒,重心向后,踝关节处于跖屈位(踝关节不稳),后突然內翻内收位进行制动,这时容易导致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另外,运动员失去重心,向前跌倒时,滑雪板前部着地,形成支撑点,距骨仍具有向前惯性力,使踝关节处于內翻内收位,致使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若內翻内收幅度增加,常伴有距腓后韧带损伤。下胫腓前韧带亦是踝关节常见损伤韧带之一,下胫腓前韧带多为运动员向外侧回转时,主要足的外侧缘制动,距骨仍具有向前惯性力,使踝关节呈內翻外旋位,造成下胫腓前韧带损伤,若惯性力较强常合并下胫腓后韧带损伤。本研究显示实验组韧带损伤程度高于对照组,尤其多表现为Ⅰ~Ⅱ级损伤。滑雪运动速降、反复回转,肌腱损伤亦较为常见。本研究MRI显示趾长屈肌肌腱、拇长屈肌肌腱及胫骨后肌肌腱损伤高于对照组。MRI显示实验组常表现多条肌腱Ⅰ级损伤,对照组常表现单条肌腱Ⅰ级损伤。笔者认为滑雪中速降、向外侧回转(大回转),踝关节呈外翻、外展及外旋外,这时胫骨距骨产生力的杠杆作用,容易撞击后内侧肌腱(趾长屈肌肌腱、拇长屈肌肌腱及胫骨后肌肌腱),使其损伤(后内侧撞击综合征)。实验组腓骨长短肌肌腱损伤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滑雪运动员跖屈、足外侧缘制动,使踝关呈內翻外旋位,引起肌腱过度牵拉,超过肌腱承受负荷,导致腓骨长短肌肌腱拉伤。本研究胫骨前伸肌肌腱、拇长伸肌肌腱、趾长伸肌肌腱损伤高于对照组,由于AS运动下坡速度快、容易失去重心,胫骨距骨后移,使踝关节过度背伸,引起踝关节前方肌腱(胫骨前伸肌肌腱、拇长伸肌肌腱、趾长伸肌肌腱)拉伤。跟腱周围无腱鞘包裹,所以跟腱周围出现积液往往提示跟腱存在损伤,尤其滑雪运动员容易出现。本文研究中,跟腱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滑雪运动员在速降时,人体躯干重心前移,迫使踝关节向前方移位,形成相对踝关节过度背屈,导致跟腱拉伤。另外,左右回转摆动导致踝关节过度内、外旋,也可导致跟腱损伤。滑雪运动踝关节MRI显示肌腱损伤往往是多条韧带损伤,因多条肌腱协同运动,所以损伤以多条韧带损伤常见,而对照组肌腱损伤与外力直接撞击部位有关,常为单一肌腱损伤为主。

总之,AS踝关节损伤多为骨髓、软骨、韧带及肌腱的联合损伤,另外AS踝关节损伤机制不同于其他外伤导致损伤,因此正确认识AS踝关节机制和MRI表现,对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运动员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腓前肌腱踝关节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江苏专家共识
高频超声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36
MR薄层斜轴位质子加权脂肪抑制成像显示距腓前韧带的价值
海南医学(2020年1期)2020-01-17 12:24:20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改良Brost?m-Gould术单纯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短期随访研究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