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瑞,孙 光,陆永杰,张 凯,刘昊阳
(1.中国人民解放军95966部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 2.中国人民解放军95960部队,陕西 西安 710089;3.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 景德镇 333001; 4.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66)
直升机的重心限制是直升机的重要限制之一,直接影响直升机的飞行安全。一旦直升机重心超出限制标准,将会导致直升机失去平衡,进而引发飞行事故[1]。批生产的直升机出现重心超限问题,会导致强制推迟直升机的交付试飞,进而推迟整机的交付时间,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将对飞行安全产生恶劣影响。
某型机小批投产架次称重后对空机重量进行折算,发现在某个飞行任务剖面中有90%的架次存在纵向重心靠后的问题,有40%的架次存在横向重心靠右的问题,如图1、图2所示。
针对批产机称重折算结果与合格判据偏离,不满足全机重心包线限制的问题,借鉴其他型号经验,对重量重心包线进行拓展调整。纵向重心小包线后极限后移0.027m,横向重心右极限右移0.005m,使该任务剖面的重量重心满足拓展后的重量重心包线要求(如图3、图4),并对此重量重心拓展进行可实施性分析和试飞验证。
图2 某型机横向重心示意图
图3 拓展后的纵向重心示意图
图4 拓展后的横向重心示意图
根据直升机设计参数和机身风洞试验数据,在两种典型重量下选取对寿命影响较明显的悬停、前飞、转弯、俯冲拉起等状态,计算重量重心处于拓展状态的载荷,与原重量重心包线极限位置状态载荷进行建模对比分析。直升机载荷计算状态如表1所示。
载荷对比结果如图5-图10所示。由载荷对比结果可以看出,重量重心包线拓展后,个别小载荷状态载荷略有增加,大载荷状态载荷均有明显下降。综合分析可得结论:重心处于拓展区域时载荷整体量级变小,重心包线拓展后的载荷未超出原载荷谱范围,不影响寿命评估结论。
表1 直升机载荷计算状态
图5 小重量状态桨毂弯矩对比
图6 大重量状态桨毂弯矩对比
图7 小重量状态拉杆动载对比
图8 大重量状态拉杆动载对比
为确保直升机重量重心包线调整后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直升机大重量、小重量状态下,分别对重量重心包线调整前后的状态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平衡性和动稳定性两个方面。
图9 小重量状态助力器动载对比
图10 大重量状态助力器动载对比
重心包线调整前后的悬停、前飞、侧后飞平衡特性理论计算结果如图11-图19所示。
图11 悬停、平飞总距对比图
图12 悬停、平飞纵向操纵对比图
图13 悬停、平飞横向操纵对比图
图14 悬停、平飞尾桨距对比图
图15 悬停、平飞俯仰角对比图
图16 悬停、平飞滚转角对比图
重量重心包线拓展前后,大重量、小重量后重心动稳定性变化不大,如图20-图22所示。通过动稳定性分析可以看到,接通飞控系统时,全机悬停及前飞动稳定性与调整前相当,在数值上略有下降,飞行品质等级未发生变化,满足飞行品质规范要求。
图17 右侧飞操纵量对比图
图18 左侧飞操纵量对比图
图19 后飞操纵量对比图
选取重量重心偏移较为严重的某架该型直升机,根据重量重心包线拓展需要,开展典型科目试飞验证。试飞科目包括平衡性试飞和动稳定性试飞。
平衡性试飞包括悬停、侧后飞、前飞等科目;动稳定性试飞为悬停和前飞状态接通飞控系统脉冲操纵科目,重量重心均为调整后的状态。
图20 悬停动稳定性
图21 前飞纵向动稳定性
图22 前飞横向动稳定性
直升机悬停、前飞和侧后飞平衡性试飞方法及结果如下文所示。各飞行状态操纵量均有10%以上的余量,滚转姿态在合理范围,直升机平衡特性满足《某型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要求。
3.1.1 悬停平衡性试飞
试飞状态:在以机轮离地高度20m~40m稳定悬停1min。
试飞要求:给出总距操纵、纵向操纵、航向操纵、横向操纵、俯仰角、倾斜角和偏航角的平衡结果。
试飞结果如图23所示,悬停时,直升机平稳性较好。
图23 悬停操纵量对比图
3.1.2 前飞平衡性试飞
试飞状态:平飞速度80km/h~260km/h,每隔20km/h测试一个速度点,每个速度点保持稳定平飞1min。
试飞要求:给出总距操纵、纵向操纵、航向操纵、横向操纵、俯仰角、倾斜角和偏航角的平衡结果。
试飞结果如图24、图25所示。前飞时,随速度的增大,纵向操纵增加,俯仰角低头姿态增大,且纵向操纵对速度的变化是平滑的,基本上是线性的,其局部梯度是稳定的,俯仰角局部梯度是稳定的。
图24 小重量前飞操纵量对比图
图25 大重量前飞操纵量对比图
3.1.3 后飞侧后飞平衡性试飞
试飞状态:左、右侧飞及后飞速度50 km/h 、65km/h,稳定时间保持15s。
试飞要求:给出总距操纵、纵向操纵、航向操纵、横向操纵、俯仰角、倾斜角和偏航角的平衡结果。
试飞结果如图26-图29所示,侧后飞速度均达到65km/h指标要求。
图26 小重量后飞、侧飞操纵量对比图
图27 大重量后飞、侧飞操纵量对比图
直升机悬停、前飞动稳定性的试飞结果如下文所示。由结果可以看出,接通飞控系统时,该型机的动稳定性满足等级1要求。
图28 小重量45°侧飞操纵量对比图
图29 大重量45°侧飞操纵量对比图
3.2.1 悬停动稳定性试飞
试飞状态:以脉冲输入进行纵、横、航向飞行试验。 (脉冲幅度约1cm,脉冲宽度约0.5s,每次激励前保持稳定飞行5s,激励后保持各操纵通道固持15~20s)。进行动稳定性试飞时其他操纵均固持。
试飞要求:试飞员进行库珀-哈珀等级评定,并给出试飞评述意见。
试飞结果如图30所示,且HQR评定等级均为等级1。
图30 悬停动稳定性
3.2.2 前飞动稳定性试飞
试飞状态:以脉冲输入进行纵向、横向及航向100km/h~180km/h飞行试验。(脉冲幅度约1cm,脉冲宽度约0.5s,每次激励前保持稳定飞行5s,激励后保持各操纵通道固持15~20s)。进行动稳定性试飞时其他操纵均固持。
试飞要求:试飞员进行库珀-哈珀等级评定,并给出试飞评述意见。
试飞结果如图31、图32所示,且HQR评定等级均为等级1。
图31 前飞纵向动稳定性
图32 前飞横向动稳定性
1)经过计算分析与试飞验证,某型机重量重心包线拓展可实施,且调整后的重量重心包线对飞机的安全性和操纵性影响不大。
2)该型直升机重量重心包线拓展试飞后,试飞员对飞行科目均给出了试飞评述意见,HQR和VRS评定良好,直升机各系统工作正常,稳定性好,操纵性和飞行品质符合设计要求。
3)由于重量重心包线的影响,试飞过程中后飞、侧飞科目难度较大,机体振动较大。贴近包线边缘试飞时,不得盲目冒进,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大速度和操纵量,保障安全。
4)通过对重量重心包线的拓展,保障了该型号各任务剖面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升了直升机性能,并且首次完成了该型号重量重心包线拓展试飞验证工作。
5)本文对某型机重量重心包线拓展进行了研究,从理论计算、试飞方法和试飞验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设计验证,为该型号设计、批生产提供了支持,为后续型号设计、试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