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建坤
摘要:优化水稻种植技术至关重要,这既能提高种植收益,还能获得多重效益。从这一层面而言,广大种植户应不断优化种植技术,达成种植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本文首先介绍水稻种植现状,然后讨论具体的技术优化手段,希望可为水稻种植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现状;技术;优化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户,水稻也是某些地区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以往的种植技术无法有效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为此,亟待依照现有技术进行优化,改进田间管理,强化病虫害防治,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达成水稻种植的经济化与理想化。
一、水稻种植现状
(一)注重水稻种植应用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相关人员重视技术探索与应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层面:其一,重视水稻种植的一般发展,利用种植技术改良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粮食压力。其二,水稻种植技术提升既可增大产量,还能促进土地资源利用。因我国城市建设大力开展,越来越多的土地投入到城市建设活动中,致使我国耕地面积一点点减少,改进水稻种植技术,能够增大单位面积产量。水稻种植技术增强,能够提升水稻品质,迎合生活需求。在水稻种植过程,经由水稻品种改良,生态环境优化等不同方法来提升水稻品质。
(二)应用过程涌现的问题
近几年,水稻种植技术水平有所提升,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仍然表现出不同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下述层面:首先,因农户文化有限,种植观念较为传统,在新技术学习中表现的较为被动,以传统方法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水稻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其次,因农户不专业,缺少对实际情况的考量,制约了水稻种植品质与产量的改良。同时,技术人员自身经验有限,不重视病虫害防治,忽略施肥灌溉,引发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大大降低了产品品质。最后,大部分农户种植水稻时在化肥与农药中表现出了较大的依赖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农药含量,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大破坏了生态平衡,阻碍了水稻种植的全面发展。
二、技术优化手段
(一)优化叶龄种植
1.叶龄种植的可行性
水稻实际种植过程,相关机能与器官会出现不同变化,从叶龄种植层面而言,具体是从水稻机能与器官着手,有效利用,全面考量水稻茎和叶的情况,相互整合,系统管控水稻生长,切实提升水稻效益。该项技术与国家要求相符,既能增大水稻产量,还能控制种植成本。
2.构建叶龄观察点
采用叶龄种植技术,一定要依托种植区域科学设定叶龄观察点,基于水稻叶龄变化进行系统探究。我们都知道,水稻包含不同的品类,其对应种植过程各不相同,我们应做好区分。
3.完善优化手段
常规意义上,叶龄种植技术即全面运用与依托叶龄原理,当叶龄发生变化后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然而,叶龄种植绝非一成不变,其自身还会依照实际情况逐步优化,为此,实践操作过程,也一定要依照水稻叶龄变化合理调整这一种植技术,保证能够将其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切实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同时,在宣传与探索中,应向更深层次努力,全面把控水稻生产特性与规律,依照当地情况适当改进。对技术进行改进时,务必要坚持既定原则,全面迎合水稻生产状况,将水稻种植效益完全发挥出来,切实提升水稻品质。
(二)优化三控技术
1.稻苗的控制
稻苗控制主要应改进水稻计划生育,坚持优生优育的基本原则,优化水稻苗。在以往的水稻种植实践中,时常会发现无效分蘖,引起肥料的浪费,改变水稻群体结构,继而引发不同的病害,降低水稻品质,减少水稻产量。利用稻苗控制技术能够大大规避无效分蘖的出现,并可改进肥料浪费现象,减小水稻种植成本投入。控苗技术通常基于施肥种类和时间等因素加以控制,以此将肥料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2.病虫害控制
病虫害关乎着水稻产量与品质,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全面改进病虫害防治手段,从而高效提升水稻品质。首先,应从水稻着手,从本质层面解决病虫害问题。增强水稻防病能力,增大茎粗度,控制水稻基部节间,增加中上部节间,增强抗病能力,加大水稻产量。
3.肥料的控制
肥料控制主要指代氮肥利用,控制氮肥使用量,优化氮肥利用。改进原有水稻氮肥施加手段,正式生长前施加适宜氮肥,采用水稻控苗技术,对无效分蘖进行处理,在中期添加适宜氮肥,以此提高水稻品质。应用控肥技术能够缩减肥料投入,并可提高水稻种植成效。
(三)优化抗病技术
1.在育種时期提升抗病技术
趋于成熟的育种技术能够全面克制水稻病害,保证其正常成长。种植户实际育种过程,应依照当地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合理选中,并做好后期处理,通常可使用专门性的药物来浸泡种子,尽量将病害控制在萌芽之中。综合来说,水稻抗病最早出现在育种时期,挑选优质种子能够全面提高其抗病能力。
2.采用现代农业防治技术
水稻抗病技术能够大大推动水稻生长。同时,现代高新科技还能动态监控水稻生长,这有利于水稻状态的实时监控,有效防治病害,明确病因,基于诱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计划。另外,融入现代科技的防治技术能够切实增强抗病能力。养殖户能够借助杀虫灯克制虫害,并将虫害影响降低到最小。
3.强化生物防治
现下,生物防治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消灭掉了害虫,提升了产量。其中,种植户能够借助周氏小蜂来克制白蛾害虫,以此控制农药应用,大大增强水稻抗病力,保持生态平衡。
(四)其它技术优化
1.采用栽插技术
在水稻栽培初期,若插秧播种偏晚,则会干扰器支链淀粉积累,最终影响精米率与精蛋白质含量,其胶稠度和硬度较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了加大了稻米加工系数。同时,如果插秧密实,则会干扰水稻品质,减少蛋白质含量。为此,实际插秧环节,应全面管控育苗时间和插秧间距,只有这样,方可保证稻米品质。实际插秧过程,全面管控穴距,例如,30万穴平方千米稻苗,应保证每穴稻苗在5株左右,并保证挺直均匀,不要让稻苗过水和漂移。
2.采用灌溉技术
在水稻灌溉环节,方式和水质关乎着最终的品质,种植户尽量采取自流清水灌溉模式,借此强化水稻分集,推动根系发育。在早期阶段挖浅水层,在分集后保证稻田湿润便可,以此构建满水增氧的优良环境。后期生殖生长阶段,以深水层为宜,其中5-6cm最为理想,有助于深水扩胎,为孕穗提供充足的水分。另外,深水还能抵抗突发低温环境问题。最后时期浅显交替能够保证水稻根系活力,规避贪青晚熟问题的出现。在该时期不要马上停止灌溉,尽量将灌溉活动维持到收获前十五天。
结语:
综合来说,为迎合水稻种植发展需求,所用种植技术应与时俱进,利用技术改良来提高水稻的质量,做到绿色、无公害。为此,应结合实际,推广和探索全新的种植技术,只有这样,方能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提升其品质,也可维持稳定的生态环境平衡。
参考文献:
[1]孙阳.高产优质粳稻品种引种湖北的农艺性状评估[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21.
[2]石长水.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1(11):49.
[3]石长水.关于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1(11):63.
[4]唐金岚,杨承梅,高惠萍.水稻种植技术与施肥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9):215,217.
[5]鲁绪平.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村百事通,2021(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