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洁
摘要: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区域实力、增加地方收入、推动科技创新、吸纳社会就业、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对整体收入水平有负面影响,尤其是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比较直接。这些行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差,疫情的冲击会直接影响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现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分析研判中小企业运行态势,对后疫情时期下中小企业授信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授信策略;研究
一、中小企业基本概述
(一)中小企业定义及范围
1.中小企业定义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2.中小企业范围
2017年12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主要针对总资产、营业收入以及从业人员数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个规模类型,按照划分办法,以零售业为例,小型企业指从业人数10-50人且营业收入在100万到500万的企业,中型企业指从业人数50-300人且营业收入在500万到20000万的企业,以此类推。
(二)中小企业特点及地位
1.中小企業特点
一是对宏观经济、行业、市场的变动更加敏感。中小企业资产和收入规模较小,业务品种较单一,因此对宏观经济、行业、市场等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抗周期性风险能力偏弱。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市场需求疲软,行业内竞争激烈,大型企业挤占中小企业市场,中小企业的经营容易受到冲击,偿还债务的压力也随之加大。二是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而且中小企业资金有限,研发能力较弱,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更容易被市场淘汰,经营风险相对较大。
2.中小企业地位
提供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需要利用中小企业来帮助社会接纳更多的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力的发展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便利这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紧张问题。中小企业可以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收社会中的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将劳动力转化为经济财富,这就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二、新时期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后疫情时期经济环境分析
1.疫情对经济影响分析
在疫情对中国内需影响方面,疫情对整体收入水平有负面影响,尤其是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线下教育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比较直接。这些行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差,疫情的冲击会直接影响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
2.后疫情时期经济趋势判断
后疫情时期在消费方面,部分消费类别受抑制仍相当显著,截止目前餐饮、娱乐等人员较为密集的活动可能是受疫情抑制最显著的消费类别。随着疫情持续地得到控制,预计消费者外出就餐的意愿会持续提升,推动餐饮消费修复。
(二)后疫情时期政策环境分析
我国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及时分析研判中小企业运行态势,积极出台应对疫情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在政策方面,通过推动减税降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推动加大金融支持,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引导优质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服务方面,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工作,持续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意识和能力。
1.政策发布情况
(1)货币政策
2020年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促进有序复工复产的通知》(银发〔2020〕53号),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
(2)信贷政策
2020年6月1日,央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指出,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按季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利用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加大投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确保更多的小微企业能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真正提高贷款可获得性,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2.中小企业政策导向情况
多方举措和帮扶下,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但不可否认,企业仍然面临压力与挑战,一些企业反映部分政策落实还有堵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对降成本的政策诉求较为强烈。下一步,我国将紧紧围绕抓好“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一是强化政策惠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跟踪督促,将好的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重点抓好近期出台的《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落地,形成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其次是抓环境活企。二是强化环境活企,常态化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狠抓《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实,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和失信惩戒,有效防范和解决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
三、后疫情时期中小企业发展机遇和问题挑战
(一)后疫情时期中小企业发展机遇
1.中小企业创新机遇
关于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面,我国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双创特色载体等等,叠加服务资源,加强对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现在从全国来讲,省一级已经培育认定了2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这个基础上,国家在持续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项行动,推动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作,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效率,构建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产业生态。
2.中小企业融资机遇
一是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在定向降准方面,人民银行积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2019年初,调整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口径,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的覆盖面。今年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个或1.5个百分点,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二是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发挥产业主管部门扎根产业、熟悉企业的优势,加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促进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印发《关于做好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2020〕66号),通过建立优质中小企业信息库,促进投融资服务对接,为企业直接融资搭建合作平台,推动股权融资与信贷融资相衔接,引导金融资源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倾斜。
(二)后疫情时期中小企业面临问题挑战
1.中小企业风险特征
一是增长动力空间有限。受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与疫情冲击相互交织的影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仍处于恢复期,前期损失还需一段时间彌补,进一步增长动力空间有限,压力依然较大。二是企业利润减少。由于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阶段,受市场需求不振,下游行业开工率不足。例如部分工业品价格上涨缺乏有力支撑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虽有所好转,但产品价格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另生产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受人员工资、财务费用、物流运输等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
2.中小企业风险分析
一是疫情持续影响。疫情在几个月时间里波及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了将近70亿人口。疫情冲击了人类健康、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是一场综合性挑战。二是产业链风险。疫情促使美、日、欧等经济体加大力度吸引企业回流本土,打乱了全球化进程的节奏。疫情肆虐让各国政府和跨国企业更深切认识到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的重要性。美、日、欧等经济体更加强调“经济主权”、提升国产化率和自身产业链完整性的呼声愈来愈强,政府加大了吸引本国企业回流本土的政策力度以减轻或摆脱对他国(尤其是中国)市场依赖。
四、中小企业授信策略建议
(一)整体授信策略
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是我行的长期战略性业务。我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授信原则是坚守零售战略不动摇,精选目标行业,深化普适类、民生类、政银类、双创类产品体系,积极争取客户在我行开立基本账户,加快综合金融服务,提高综合收益,努力打造一流金融服务。
我行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坚定小微企业贷款发展信心,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强化信贷能力建设,加强信贷组合管理,精选目标行业,尊重基本信贷规律,严格落实“贷款三查”要求,提升小微企业专业服务能力,有效满足小微企业合理的金融需求。
(二)授信管理要求
1.强化中小企业客户规模要求管理
客户经理应当据实准确录入并及时更新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及基本信息,确保企业划型准确、符合要求,严禁随意调整企业数据影响规模划分。
2.落实中小企业客户利率定价管理
严格贯彻落实总行的定价政策及产品定价要求,定价水平原则上不低于系统测算的底限价格(若突破则需进行审批),争取达到目标价格。对于产品制度中明确有定价要求的,应按照要求执行。
3.推动中小企业客户统一授信管理
按照“穿透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集团客户管理,将最终债务人纳入统一授信和集中度风险管控,严格执行总行关于集团客户授信管理要求,符合集团授信要求的中小企业必须在信管系统中建立集团关系树,纳入集团客户管理;加强中小企业实际控制人管理,关注企业实际控制人在我行的个人授信及所控制企业的授信情况,并按照集团客户管理要求评估总体风险承担能力。
(三)主要风控要点
我行要把好中小企业客户的准入关,突出贷前调查真实性审核,积极与市场监管、税务、环保、住建等部门共同建立信息管理与互动机制,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中小企业信息信用通报平台,将信贷业务风险排查工作贯穿信贷工作始终,结合中小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特点、周期和风险状况等因素,在信贷规模、利率定价、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加强贷后管理,结合产业发展的趋势,重点关注自治区内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出现的风险信号,及时采取锁定行业限额等措施进行化解,严防不良贷款发生及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确保中小企业信贷发展质量。
1.健全信用风险管控机制
不断提升数据治理、客户评级和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强化贷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风险管理,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公平精准有效开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加强享受优惠政策低成本资金使用管理,严格监控资金流向,防止被个别机构或个人截留、挪用甚至转手套利,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把主业突出、财务稳健、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作为授信主要依据。
2.严把授信业务贷前准入
坚持商业可持续发展,认真把好客户准入关,有效防范企业偏离主业、过度扩张、高杠杆经营、涉及担保圈或民间借贷等风险。贷前尽职调查重点了解中小客户公司治理、经营管理与资信状况,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发展战略,商业模式与治理结构、政商关系,实际控制人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从业经历、人品道德等基本情况;客户行业与市场地位、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占比、多元化发展等经营情况,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第一还款来源等财务情况;是否存在杠杆率偏高、民间借贷和互保联保、关联交易频繁等問题。
3.审慎开展授信审查审批
优化授信方案设计,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控制人、客户资信状况、第一还款来源等情况,科学设计授信方案。综合分析判断“贷给谁、做什么、怎么还”的核心问题,在充分了解贷款用途、授信需求、贸易背景(如有)、交易结构设计(如有)等前提下,科学核定授信额度;结合客户评级、同业授信和我行制度要求,科学设计授信品种、用途、金额、期限、利率、担保、还款计划与支付方式等要素。
4.执行统一授信管理要求
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掌握中小企业授信总量,认真梳理分析客户家族关系、担保关系、关联交易、对外投资等信息,做好客户关系树的识别,警惕多头融资、过度融资现象。
5.夯实授信管理条件落实
加强授信条件落实,严格落实签约条件、放款条件及额度持续使用条件等授信要求;开展现场与非现场检查,加大贷后检查频率,定期或随机开展贷后检查,高度关注经济形势及政策变化对客户的冲击和影响,密切关注客户公司治理、经营管理与财务状况;加强担保管理,严格执行押品管理要求,定期核查押品是否存在毁损、灭失、被征用等风险。授信中不得附加以贷转存等任何不合理条件。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区别对待,分类采取支持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