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控制系统的电网一体化控制方法研究

2021-03-26 21:46代晓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3期
关键词:调度调控电网

代晓娟

摘要:我国一直致力于智能化电网的建设并且目前已经在电网一体化控制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目前,电力系统已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能够实现对电力控制系统的调控,且基本满足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点。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进行探讨,并对电力调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调控一体化;调度运行管理

“三集五大”体系建立以前,大部分地调与所辖县调使用不同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分级监控,使数据共享与业务连续性等存在极大制约。针对现有地县两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广域分布式架构安全风险偏高、运行维护复杂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远程终端管理模式,并组织研发了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简称“D5000系统”)。该系统的研发为优化电网调度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同时促进了调控一体化、调度一体化等各项业务的深入开展。本文分析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应用原理与实现,介绍了系统安全关键技术,阐述了系统应用优点。

1应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大,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实现稳定持续的电力供应,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电网调度模式,采用先进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通过精确分析相应数据,对电网进行实时控制,确保电力调度的准确性。所以采用智能化电网不仅可以高效归纳和归纳各种电力数据,更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精准把握用户群体分析,从而更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合理利用电能,满足用电需要。

2电力调控一体化简述

电力调控一体化,就是将电力调控与监控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操作。其工作主要分为调控与运维两部分。调控,由专业调控人员进行操作,对设备进行遥控操作及监督等;电力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工作非常关键,所以应当由经验丰富且专业技术过关的人员进行基本操作。同时应当不断优化巡检制度,从而更好的降低电力调控系统的故障发生频率。在以往模式中,电网运维、监控、调度工作的负责部门为电网调度中心,需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经常出现责任不明的情况,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及员工的积极性。电力调控一体化具备的特征如下:第一点,应当保证安全性,电力调控一体化能够实现数据传输安全可靠,金额提升工作效率。第二点,能够为地区或下层城市智能化电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样板参考。

3电网调控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电网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电网管理模式急需改进,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中的配电网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往我国多以架空线缆或地下电缆为主,但是目前多数城市采用的为配网线路电缆,传统的线路敷设方式已经慢慢被淘汰。另外,配电网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我们要摒弃传统管理模式,以电力调控的一体化为基础,整合配电网资源,简化业务流程,使之向集约化管理模式靠拢,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因为电网管理模式不够集中且不够现代化,所以导致调控一体化的进程迟迟不得加快。

3.2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加强人员管理对于促进电力调控工作的有序进行非常关键。目前我国电站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人数与电网设备数量不成比例。工作任务量大,难度高,工作任务分配不均,大大降低了工作质量,对工作效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眼下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从事电网设备调控的技术人员能力足以胜任该工作,但是管理的落后影响了电力调控一体化的进程。

3.3硬件设施缺陷

强化电网调控硬件设施对于确保电网管理一体化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设备管理并保证设备质量对于促进智能化电网的建设和运行非常关键。但是硬件设备的老化,维护不及时,设备功效不充分、不健全发展的异常现象,会造成电网运行故障频发,不仅给电网调控带来很多安全隐患,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影响。

3.4电网应急处理能力不足

电网运行期间会因为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导致各种故障出现。电网运维人员要加强对电网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管,要具备预判问题及快速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但从当前情况来看,一些电网调度运维人员存在工作松懈、技能欠缺、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电网事故的处理效率不高。

4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措施

4.1加强电网管理模式

以GIS调控体系为依托,加强电网管理模式。GIS平台下的配网调控摒弃了落后的管理模式,将配网数字化作为管理核心,连接配网自动化信息,从而实现电力调控与监控的结合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除了可以通过技术进行管理,我们还要提升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在不断优化团队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员工的企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落实电力调控一体化提供支持。

4.2加强工作人员管理

人员是电力调控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所以要不断加强员工管理。要合理分配任务,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分配不等的工作人员。如工作难度较大的配网部门,应使得增加员工人数;对于工作量较少的地区,可减少员工人数。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企业要营造一个能让员工发挥才能的舞台,对无法胜任工作的员工可通过培训提高他们业务能力,在必要情况下,可对员工进行淘汰。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4.3优化配网架构

想要加快智能化电网的建设,完成调控一体化的建设,必须完善现有的配网系统架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配网结构的安全性,在实现优化的基础上对配网实施分层管理。对此,设计人员要优化配网调控系统的接线模式,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避免中分段出现问题。通过对配网架构的调整,全面提高配网供电质量,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支持。

4.4规范电网控制流程

构建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安全体系,必须加强对电网生产和管理相关流程的控制。通过完善电网控制流程,优化和阐明不同员工的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调控中心的服务及管理能力,来优化电能分配工作。为了保证电网调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调控中心的技术人员要随时注意调控步骤的合理性,需要技术人员严格按我国相关标准完成电能调控工作,并杜绝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对调控系统设备的检验核查。相关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调控设备运行状况的监管,要定期检验设备的运行状态。委托专人负责设备的检修工作,并对存在的重大风险问题要及时处理,避免因为拖延故障解决而导致更为严重的问题发生。同时,要及时纠正违规操作等不规范调控行为。调度技术员要全面记录调度工作环节,可采用比对核查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5实现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严格按上级命令处理问题,要求相关维护人员要明确设备运行情况,并到现场进行实际检查,并做好事故预演方案。其次,保证调度人员的专业性,并确保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从而保证操作的正确和高效。最后,委派专业人员进行巡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6结语

虽然电力系统电力自动化覆盖率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在存在一些不足,只有通过加强电网管理模式、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加强调控合理化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发生。提升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最终促进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露露.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02):242-243.

[2]王天一,汤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59-60,63.

[3]蒋亚辉.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9,(05):245.

猜你喜欢
调度调控电网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智能四向穿梭车系统的应用与调度对策研究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穿越电网
10kV配网调度运行故障及控制对策
如何调控困意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