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自己最伟大的地方

2021-03-25 20:48彭钢
江苏教育 2021年1期

彭钢

【关键词】儿童生长;真实的儿童;生长性课程

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承担的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生长性”课程有点意思,也挺耐人寻味。研读学校提供的阶段性成果,他们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通过课程与教学促进儿童生长,“在课程中生长”主要是指儿童的生长,当然在促进儿童生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生长,即“教学相长”;二是为了促进儿童生长,学校要建构适合儿童“生长”的课程和教学,更好地实施国家课程并开发学校课程,从而使课程具有了“发展”和“生长”的意味。显然,两层意思是高度相关的,也是相互促进的。

一、坚定儿童立场,建构儿童生长的校本认识和理解

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肯定不是最早选择“生长”这个概念描述儿童成长的学校,但肯定是形成了自身认识和理解的学校,是确立了现代教育意义上儿童生长观的学校之一。

他们明确表述出来的主要是三方面的观点:一是“本位观”,强调以儿童为本位,遵循儿童成长的节律,促使儿童舒缓的、有节奏的生长,用他们的话说:“个体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须是静默而缓慢的。”二是“本源观”,强调生长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使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成为自我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正如他们在文章中所说,“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和遐想、乐于追根究底、敢于尝试探索,并在追问、探寻和创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量,获得生命的意义”。三是“本义观”,强调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用他们的话说:“儿童发展永远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拥有无限的潜在性和可能性,永远处于生成之中。”此外,在文本表述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体现出了儿童生长的“ 多样性”和“ 个性化”的观念。

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所体现的儿童生长观具有坚定的儿童立场。这种儿童立场首先是针对小学教育中儿童发展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譬如教育教学中目中无人,尤其是没有活生生的多样化的真实儿童,标准化、统一化、齐步走地实施教育教学;再譬如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业成绩要求太高、负荷太重、速度过快的问题,课程和教学组织方式过于单一、过于封闭、干涉过多等,抑制了儿童生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回归儿童立场,坚定儿童立场,形成新的儿童发展观,是促进儿童更好生长的前提。

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成长,鲜明地体现他们的儿童观,他们选择了“儿童生长”的概念。显然,“儿童生长”较之“儿童发展”的概念,更符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更符合实践的逻辑,更能体现学校教育的现实性和丰富性。如果说儿童发展强调的是共性,那么儿童生长更强调的是个性;如果说儿童发展强调一般的、抽象的规律,那么儿童生长更强调现实的、多样的、活生生的形态;如果说儿童发展强调更多的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那么儿童生长更强调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或然性和可能性;如果说儿童发展强调通过客观性和必然性表述,形成教育干预的外部有效手段,那么儿童生长更强调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实现内在的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驱动。

“儿童发展”是心理学概念。心理科學是实证的科学,是从具体上升为抽象、从个别概括出普遍的过程。教育学是实践的科学,面对着现实而复杂的教育情境,面对着活生生的人。当我们说学校教育是儿童的教育,一定不是抽象的儿童,而是鲜活的儿童;一定不是概念化的儿童,而是多样性的儿童;一定不是静止不动的儿童,而是活动中的、不断变化中的儿童。因而,学校教育不仅需要知晓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更需要通晓直接面对各类儿童、处理儿童成长中各类问题的经验和手段。从教育学的意义上说,儿童生长的概念完全成立,甚至被杜威这样的大家说成是一种教育哲学,一种教育的最高目的。

二、面对真实的儿童,建构学校课程的“生长性”

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依据他们所形成的“儿童生长”的基本理念,从三个方面建构学校课程的“生长性”:

一是在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中,将“儿童本身具有生长的需要和能力”纳入学校课程建设,明确提出了以“生命为本”“生趣为翼”“生活为源”的学校课程建设理念。以“生命为本”,体现了儿童生长的整体性,生理和心理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体性;以“生趣为翼”,体现了儿童学习的基本特点是生动、有趣、好玩,从而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形成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热爱学习的态度和情感;以“生活为源”,要求打通学科与生活、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抽象符号与个体经验的鸿沟和壁垒,建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活知识也激活知识学习者。他们用诗意化的语言来描述这样一种“生长性”课程的顶层设计:“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打开生命之眼,以学科课程的项目统整体验生长之趣,以选修课程的创意化生发连接生活之境。”通过这样的顶层设计,从而使一般意义上的“发展性”课程具有了特定意义上的“生长性”课程。

二是在国家课程实施的层面上,在“发展性”的前提下强调“生长性”。国家课程对儿童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最能体现国家意志和国民素养的培育,因而对义务教育学校而言,高水平高质量地实施国家课程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课程的实施必须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必须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必须达成国家所要求的学科素养和学习目标,我们称之为“一般发展”。在此前提下,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选择了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站在儿童视角,立足“生长性”课程理念,构建了言语品质生长、思维品质生长、审美品质生长的课程,致力于培育“生长的课堂”“生长的学生”“生长的教师”。语文教学强调实践任务的创设,在比较、联结、运用中提升儿童言语的规范性、准确性、适切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学开设游戏化课程,以“慧玩”促成长,培育带得走的思维;美术教学创造性地开设“线造型”课程,使儿童获得美感、愉悦感和喜爱度的审美体验,从而提升审美品质。这三门学科都抓住了国家课程实施的关键,都紧扣了学科特质,从而促进了儿童的一般发展和快乐生长。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国家课程实施的实践表明,课程的发展性和生长性是统一的,教育学意味的生长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自发的生长,而是在一种规范、有序、有效前提下的快乐生长和多样生长。

三是在项目化统整和选修课程中促进儿童更自由、更多样的生长。江阴晨光实验小学基于自主性、探索性和多样性的生长理念,开发了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和项目学习课程,为儿童生长“创设时空、搭建平台、提供支架”。总体上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选修课程和项目学习非常贴近儿童、贴近儿童生活,使儿童喜欢学习、乐于参与、能够探索,如“谁的尾巴最有价值”“童年的月亮爬上来”等项目学习的设计,不仅有趣、好玩,具有意味和意义,而且需要动手动脑、需要发现和探索、需要合作和分享;二是选修课程和项目学习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鼓励儿童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实现儿童“多样化”的生长;三是形成了系列化的学习任务,既有活动内容和操作上的连续性,如“云美食”系列活动包括了画一画的活动、看一看的活动、做一做的活动,也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如“童眼看世界”的活动,包括四月第一周“觅春”、第二周“诵春”、第三周“咏春”,让儿童能够亲历过程、充分实践、留下足迹、烙上生长的鲜明记忆;四是在课程评价方式上选择了“用真实活动作评判”的表现性评价,“让学习成为一种经历”的过程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儿童都闪光”的差异性评价。显然,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创造了新的实践,从而为儿童生长创设了良好的时空、搭建了丰富的平台、提供了有效的支架。

让我们重新审视“缓慢”这个概念,不知何时、不知何故,它与“生长”捆绑在了一起。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有的生长很慢,活得很长;有的生长很快,一个季节就完成了生命过程。因而,重要的不是“快慢”和“长短”,重要的是活出自己、活出精彩、活出意义来。学校教育经过精心设计、精细培育、精彩实施的课程与教学,理应让儿童更好地发现自己、更好地选择自己、更好地成长自己。而这样一种生长无疑具有加速和提质的趋向,我们说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很快、很多、很好,这是褒义不是贬义。正如我们在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中所看到的儿童生长的真实状况,儿童在用力奔跑中实现了“静默”的变化和成长,悄然发现“找到了自己的伟大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