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语文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不断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从而能够让学生达到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那么文章将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展开相应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语文学科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对我国优良传统的文化的解读和渗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功底,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够让学生自身的兴趣、个人素养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单单能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景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都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当中积累肺腑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现自主阅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盛行
我国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这让应试思想渗入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当中,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更加注重对文本内容方面的理解,例如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概括每一段段落的意思,对语句进行赏析等。虽然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问题,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让学生养成的,从而就导致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采用“讲—练—评”的方式进行,学生不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记忆,这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失去了主观能动性,这也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更好地提升。因此可以看出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过于形式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规定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采取情境教学,互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将学生作为主体,老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对学生展开教学,不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否能够真的掌握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在对学生讲解《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是着重的强调“愚公”的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挑战,战胜困难等精神,并且将文章中所提到的“智叟”作为嘲笑和讽刺的对象。但是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件事情,可以得出文章中“智叟”的想法和建议是切实可行的,因为问题总能够包含两个方面,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的话,很有可能让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因此可以看出,在初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不断地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
二、 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措施
(一)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
如果想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这就需要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内容主要就是对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的应用等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当中尽量地去指导学生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书籍进行阅读,例如包含我国古典文化的书籍和一些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书籍,通过这样的书籍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提升自身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让学生汲取到书中的精华所在,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教育。在学生进行课外读物阅读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方法的指导,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一种题材,一种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精读、略读、熟读等一些阅读方法都是阅读的基本方式,如果具体到内容方面的话,往往就会分为鉴赏性、理解性、消遣性,而这些都取决于对阅读内容的具体要求。例如《青年文摘》就属于消遣性的阅读,《少年文萃》属于知识积累方面的阅读,而《骆驼祥子》等一些书籍就属于理解性的阅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这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阅读批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主要应用在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的过程当中,在阅读方面采用这句话相对来说也是非常合理的。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是根据书中所说到的内容产生自己的想法,如果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进行及时记录的话,往往就会导致学生在閱读完成之后忘记刚才自己思考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不同的想法或者是疑问的话就马上在一旁做下标记,在整篇文章都阅读完成之后,再回到原来标记的地方进行思考,或者是和其他的同学进行讨论。
举个例子来说,在对学生教学《春》这篇文章的过程当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就是春天的景色,并且文章在描写春天的过程当中用到了非常多的修辞手法。其中文章中有一句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等语句,这些话在描写春天的过程当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虽然春天只是外界的一种客观现象,但是作者却借用了这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将这些语句在文章中进行标记,等到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再回头进行思考。甚至老师可以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去思考文章当中有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除此之外,在古文或者是古诗词的学习当中也可以这样做,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诗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先标记出来,这样不单单能够让学生进行背诵,还能够方便学生的二次复习。因此可以看出,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在阅读过程当中的标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三)开展阅读讨论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全方位的素质,能够将自我充分地表达出来,并不是人云亦云。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老师往往会占据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往往会让学生依托参考资料来对文章进行解读,但是参考资料当中的内容并不能够将所有人的想法都概括。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都发表一下自己看法,因为文学教学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同时这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在学生展开激烈讨论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一定的记录,并且加以研究,然后再结合学生自身的想法和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
例如,在对学生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过程当中,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相对于其他文章来说较长,那么文章当中就有很多地方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比如“大姐”的男朋友向她求婚主要是因为看了“于勒叔叔的信”、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对于勒叔叔的转变,以及最后“我”顶着被妈妈责怪的风险,奉献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对这些地方存在疑惑,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地去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不单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兴趣提升起来,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可以看出,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积极地开展阅读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四)掌握自主閱读
如果想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这就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先让其对文章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形成一定的自读感知能力。同样是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过程当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对这篇文章进行预习,思考这篇文章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描写了哪些人物,并且讲述了什么事件。那么在接下来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章的习惯。除此之外,阅读教学活动要有效,就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情况,引导学生将阅读和思考结合在一起。举个例子来说,在对学生教学《繁星》这篇文章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找出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当时的情感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并且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描述出来的。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掌握自主阅读,从而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当中。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掌握自我阅读的方法,加强阅读的批注,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开展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劼,严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8):73-74.
[2]张生彪.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486(2):117-118.
[3]张庆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18(23):270.
作者简介:
刘亚莉,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党家岘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