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晓雅
【关键词】校园环境;课程品质;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发展是培养儿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儿童的个性化成长需要通过学校课程作为载体来满足,高质量、高效率、高品质的课程实施给予“个性化发展”良好的保障。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作为课程四要素构成了课程的生态系统,环境是其中活跃性很强的因子。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以“百草园”系列课程为建设原点,通过寻找环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断探索提升课程实施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顶层总构“百草园”,探寻“生长源”
“百草园”是鲁迅笔下的乐园,那里草木葱茏,虫鸟欢唱,是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童真的地方。学校在校园的一角,开辟出一块园地,构筑“百草园”浓缩微景观,融种植、游戏、研究、艺术为一体,打造学生心中的乐园。园中绿树成荫,草坪青翠,学生在书画桌旁,挥毫泼墨。闲暇时,学生在园外拾片银杏,画棵红枫,自由浪漫,一静一动,相映成趣。春天,学生在这里播种,看着种子一天天发芽,一起体验种植的乐趣,一起分享果实的芳香;夏天,学生站在高大的柳树下,听着知了的叫声,感受“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诗境;秋天,学生一起捡树叶,创作树叶贴画,观察银杏叶,研究银杏果;冬天,学生三五成群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二、横向设计“四廊域”,彰显“生长力”
新型的校园空间设计应该是多功能、开放的,是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创新、学生的学习体验紧密结合的。学校东西走廊整体横向设计,打造特色长廊,为学生课程体验与成果展示提供空间与资源。比如,“妙趣横生”科普长廊,融体验、交互、宣传于一体,让学生动手参与、体验科学;“匀红点翠”美术长廊,为热爱绘画的学生提供随手涂鸦、个人画展的展示空间,学生在艺术的空间里尽情创作,享受七彩的童年世界;“别有洞天”创客长廊,依托“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平台,在拼搭、设计、创意中让学生了解科技的无限可能,架起校园生活与未来生活的桥梁;“品竹弹丝”音乐长廊,学生通过乐器互动、互动合作,在音乐的世界里寻找自我、寻找伙伴,不断提升对生活的热爱、對美的追求。
三、纵向规划“四园场”,创设“生长场”
“生长”的校园空间应该越来越生活化、人情化,色彩、造型及空间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围绕“四园”,学校南北建筑物统一规划,纵向整体设计,打造主题楼层。
一楼是环境优美的“花园——百卉千葩”。教师通过植物的研究、昆虫的介绍,让学生感受自然,拥抱自然,学生在生态的花园中感受四季的生长美。二楼是丰富多彩的“乐园——百花齐放”。学生在“三百工程”德育品牌活动中尽情展示,留存精彩,展现“每一个”生命的成长美。三楼是趣味盎然的“学园——百川归海”。学生在“元远”文化主题节中畅游知识的海洋,烙印校园生活的童趣美。四楼是心灵栖居的“家园——百年树人”。温暖、感动、幸福这样的关键词,通过校园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传播开去,呈现出师生对校园的归属美。
四、馆墙聚焦“成语选”,赋予“生长能”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髓,学习成语有助于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自觉自信,构筑学生精神成长的支柱。成语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学校从三个方面设计校园成语文化的物化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由“以教为主”转向服务学生“学习过程”为主。一是“馆”的打造,集观赏、阅读、互动、查阅、体验五位一体的多功能成语文化馆,整合信息技术,让学生徜徉在成语学习的海洋中。二是“墙”的设计,通过“成语与军事”“成语与生活”“成语与艺术”“成语与文学”等七大方面的主题介绍,体悟成语的博大精深。三是“地”的巧用,四条成语龙的小径、创意成语飞行棋、趣味的成语骰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多维立体感受成语的魅力。
五、全面布撒“数字网”,打开“生长域”
学校结合平台和一些工具软件,不仅可以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实时汇聚数据形成报告,真正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行为管理,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与反馈。同时,学校还可以对各个学科研究情况的数据、师生问卷的结果等进行分析,为学科拓展提供方向和思路。
1.构建课堂教学规程。
学校创设新的学习环境,提供多媒体学习资源,提炼、构建新的教学规程,即教学设计(制作导学案、精选微课)、推送任务(任务明确、资源精准、高质适量)、批阅交流(作业上传、及时批阅、问题释疑)、二次备课(问题归类、设计课堂实施、针对性作业设计)、课堂实施(问题引领、合作交流、拓展提升)。
2.促进师生共生共长。
学校逐步由教师中心、教授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探究型学习,形成民主平等、互动对话、个性创造的课堂生态。
3.优化数据的分析评价。
学校使用拓展应用型的综合评价方式,从有数据到大数据,从关注做题的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过程。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评价,让学习行为可视化,让学习结果可回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