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品
BBC 最近播出的电视剧《毒蛇》(TheSerpent),系根据1970 年代发生在东南亚的一系列绑架谋杀案改编。受害人大部分是受东方风情吸引、去往那里的西方年轻背包客;行凶主谋是一名在法国长大的越南印度混血儿,他的帮凶之一是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女友;而当年锲而不舍全力追凶的不是警察,却是外交官身份的荷兰驻曼谷大使馆三秘。可以想象,屏幕上不同角色对话时,说的是五花八门的语言。
饰演主谋的是阿尔及利亚裔法国演员塔哈尔·拉希姆,他在法语和英语之间切换自如。饰演荷兰外交官的是英国演员比利·豪尔,他通常说的是带欧洲口音的英语,但是他跟荷兰大使对话时我完全听不懂,只能看字幕,猜测一定是荷兰语,可又总忍不住暗自揣测,豪尔真会说荷兰语吗?可能性不大吧?荷兰人能听懂吗?
饰演主谋女友的英国演员詹娜·克尔曼,说的是法语和带法语口音的英语。我听不懂法语,但在网上看到有人抱怨听不懂克尔曼说的法语,看剧时必须根据英文字幕在脑子里把对白翻回法语,才能猜出克尔曼在说什么。
这么说克尔曼是不是公平,我没有能力判断,但这一现象凸显了当代影视剧面临的一个难题:当角色来自不同国家,说的是不同语言时,应该让演员说哪国话呢?
当然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过去英语片里外国人一律说英语,大家也几乎没有意见,且不说古装片,即使故事发生在当代也一样,比如007 电影里的反角和邦女郎,几乎都是外国人,无非就是说英语带点口音而已。然而,現在的观众对真实性的要求更高了,但凡影视剧中出现异国风光、角色是外国人,如果对白还总是说英语,就会让人觉得虚假。但为了能卖座,制片方更愿意选择有知名度的英美演员演外国人,所以只好让他们说外语了。
这样对演员的要求自然就提高了,然而这方面英国演员似乎先天不足。欧洲演员能说流利英语的人比比皆是,《毒蛇》中拉希姆说的是接近英国英语的“国际口音”英语,但是当剧情需要时能说美国口音英语。近几年来,北欧影视片在英国非常受欢迎,其中几名来自丹麦瑞典等国的演员,后来都在英语影视剧中出演主角,比如在英国掀起“北欧黑色剧”热潮的丹麦电视连续剧《谋杀》(The Killing)中的男主角拉斯·米克尔森在英语片中担当主角同样游刃有余。
有时候,影视剧中出现多种语言并不一定会对看剧形成障碍,相反能够成为丰富细节的手段。我在看丹麦瑞典合拍的电视连续剧《桥》(Bron/Broen)时,知道其中的角色分别说各自国家语言,因为相似度高,相互能够听懂。后来我偶尔在《卫报》网站论坛上得知,剧中一段对话里一个角色忽然从瑞典语转到丹麦语,暗含深意,而这是我这样全靠字幕的观众领会不到的。
所以和过去所有角色都说英语相比,我还是更喜欢他们说的语言符合自己的身份,尽管有时候心里会嘀咕两句:“他说的是荷兰语吗?荷兰人能听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