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卉
【摘要】从所处章节、正文、素材及图像选取、地质年代表的呈现等方面对四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新增的“地球的演化”一节做对比分析,并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处理该节内容的意见。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对比;地球演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3-0049-0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深化了新形势下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并对构建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与2017年版课标对应的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高中新教材正在逐步投入使用,江苏省内苏锡常宁地区使用的多为人教版教材,南通市使用湘教版教材,江苏其他地区大多使用鲁教版教材。在这样的格局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教材对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2017年版课标对必修课程地理一的要求,各版教材均将必修一第一章更名为“宇宙中的地球”,又因课标新增条目“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四版新教材在“宇宙中的地球”章节增加了“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这部分新内容。在面对全新教学内容时,教师如何把握教学重难点,增加自身对于新内容的知识储备,最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将四版教材互鉴后博采众长是很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本文结合课标要求对“地球的演化”一节从五个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一、对比把握教材编排意图。整体设计教学
“地球的演化”就是地球的历史,是指地球从诞生之后,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形貌变迁、生命现象和活动的发展等历史过程。“地球的演化”一节作为新增内容,四版教材均将其安排在必修一第一章节中,但节序有所差异:人教版和鲁教版将其放在“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之间,而湘教版和中图版将其放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之后,即该章的最后。可以看出,湘教版和中图版是按照2017年版新课标的表述顺序进行的编排,即先从空间上明确地球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后,再从时间维度上探索地球的演化过程;而人教版和鲁教版则对课标顺序进行了微调,笔者认为,主要是出于与后续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的考虑,先介绍地球的外部环境和演化历程,再立足当下,关注地球的内外部圈层结构(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后续章节如大气、水、地貌、植被与土壤等,恰恰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这样的调整让“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相比而言,湘教版和中图版按照课标做出的从空间到时间尺度的编排,使章内各节更有逻辑性且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建构;而人教版和鲁教版的编排使整本教材的逻辑联系更加紧密。
两种编排方式启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讲授或者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建构第一章的知识框架,并在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强化各圈层、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同时注重学生章节内知识逻辑和整本教材知识逻辑的构建,这样操作,有利于学生对本章以及整本地理必修一的学习。
二、对比分析正文内容。建构授课思路
正文是教材的主体,不仅承担了阐述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现象及原理的重要作用,而且它的条目分配和知识线索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教学逻辑和学生逻辑体系的建构。由此,笔者对“地球的演化”四版教材的正文内容和知识线索进行了比较,如表1所示。
四版教材的正文中,鲁教版和中图版将地球诞生初期的样貌以及原始地壳、大气、海洋的形成单独编为一个条目;人教版和湘教版则按照先介绍地层和化石等地球历史记录,再给出地质年代表,再介绍地球演化过程的顺序展开叙述。虽然总体思路不尽相同,但各版教材对介绍地层、化石、地质年代表时基本概念的选取,以及对于地球演化过程各阶段的选取和表述差异较大。例如,在介绍地层、化石、地质年代表时,人教版和湘教版未引入更多的地质学名词;而鲁教版和中图版则补充了地质年代(时代)单位、地层单位等专业术语,这样的处理使得教材表述更加专业与科学,但理解并辨析这些地质学名词对学生要求偏高。
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除地层、化石、地质年代表等名词之外,不必过多介绍其他地质学名词,如鲁教版和中图版补充的地质年代(时代)单位、地层单位等专业术语,因其他版本并未提及,可从略;另外,在地球演化历程的教学中,可以参考鲁教版的分析思路,即安排学生依据地质年代表,分别从生物演化、海陆变迁、构造运动和矿产形成四方面归纳总结不同地质年代的特征。
三、对比课文素材选取。打磨教学细节
除正文外,四版教材都增加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如导入、探究、阅读、案例、活动等,符合2017年版课标“创新内容编排方式”的要求。笔者梳理了四版教材的素材,将其归为阅读、思考和操作表达三类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图版教材阅读和思考类素材较多,操作表达类主要通过作业题方式呈现;人教版和湘教版教材各类素材分配比较接近;鲁教版教材则以操作表达类的活动题为主,活动题由浅入深、有依可循,既紧扣课标要求,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就四版教材的导入而言,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教材选取了经典的生物化石案例,要求学生对化石成因或者古生物生存环境进行初步思考。对于初学者而言,该部分几乎没有知识铺垫,在人教版教材中对导人的问题在正文进行了解释,而鲁教版和湘教版教材并未做出解答;中图版教材则通过介绍,将地球历史压缩成24小时内的生物演化过程进行导入,對于百万年时间尺度没有概念的学习者而言,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变得直观而具有冲击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建议使用中图版教材的案例或者通过其他更生动的素材进行导入。另外,通过各版教材的对比,还能找到不少几版教材共用的素材,如三叶虫化石、大羽羊齿化石、澳大利亚沙克湾现代叠层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质年代填图等,可见其重要性与经典性,教师在教学时应给予重视,通过讲授、习题训练、探究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经典案例。
四、优选图表图像。提升教学直观性
根据2017年版课标要求,教材除了文字表述外,还应通过地图、图像、图表、模型等方式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地球的演化”一节作为对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的介绍部分,更应通过古生物及景观复原图帮助学生了解古地球的样貌;通過真实的化石和地层照片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当今如何开展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的研究;通过清晰的地质年代表让学生快速理清地球演化的过程。因此,本文筛选了四版教材在本节中重要的图表图像,并将其归为五类做了类比分析(图1)。
好图胜千言,教材中的插图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直观性和美观性。人教版和鲁教版教材无论从插图使用数量上还是五类图像分配上都比较均衡;湘教版教材插图使用数量适中,但侧重化石照片和复原图,地层照片和海陆变迁示意图缺失,这可能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补充。中图版教材插图比较丰富,使教材的可读性和直观性大大增强,但产生了不必要的重复,如中生代的恐龙复原图出现了3次。值得一提的是人教版教材对地质年代示意图的特殊编排:除了常规纵向示意图之外,还在本节每一页顶部增加了横向示意图,既方便初学者随时参考地质年代,又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地球演化时间轴。这对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教师,特别是在正文表述中未按照时间编排的鲁教版教材是很好的启发,建议在课件中添加横向时间轴,帮助学生构建时间线索。需要说明的是,中图版教材将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及景观复原图与地质年代表高度融合,即在地质年代表右侧直接对应插入了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复原图,使地质年代表的直观性和可读性大大增强,可以给其他版本的使用者提供很好的借鉴。
五、对比各版地质年代表,提升授课专业性与严谨性
在地质科学中,时空框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时间框架的代表是地质年代表。根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进行系统性的编年后的地质年代表,作为课标要求的描述地球演化过程的重要参考,四版教材的呈现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首先是各年代距今时间精确度的问题。相对来说,人教版取整精度稍低,其他版本一般取到小数点后两位,特别是鲁教版和湘教版在距今年份后增加了浮动区间,比较严谨。但是鲁教版部分地质年代的时间与其他三个版本有出入,如第四纪的时间,其他三版教材都采用“距今258万年”,而鲁教版为“距今1.806±0.005百万年”,由于地质年代表一直处于补充和完善中,建议说明参考出处。目前四版教材里面只有人教版标明了出处为“2018年的《国际年代地层表》”,更加体现严谨性和科学性。
其次是各年代主要事件的补充问题。鲁教版和中图版补充了生物演化和海陆变迁或者构造运动,相对更全面;而人教版和湘教版只补充了生物演化,人教版的生物演化还通过手绘动物化石去呈现,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最后是对古生代寒武纪之前的地质年代的呈现问题。人教版和湘教版都细分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鲁教版未做细分,而中图版只呈现了元古宙和太古宙,未提及“冥古宙”这个地球诞生后约6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使得地质年代表不够完整。
通过对比各版地质年代表,我们发现在教学中,教师最好针对各版本地质年代表的优势进行整合,提升授课专业性与严谨性。例如,时间精度参考人教版使用的2018年的《国际年代地层表》;各年代主要事件的补充,参考鲁教版和中图版;重要地质年代划分综合各版教材,主要从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进行介绍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四版新教材“地球的演化”一节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各教材对新课标此条目的呈现方式从章节安排到正文表述再到素材和图像选取、地质年代表的设计等方面都有所差异。教师在使用不同版本教材时,需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参考其他版本教材做调整、改编、融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对比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在整体设计教学时,注重学生章节内知识逻辑和整本教材知识逻辑的构建;对比分析正文内容,结合课标确定重难点,对地质学名词的介绍做到详略得当,并借鉴其他版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建构授课思路;择优选择课文素材,从引入到活动再到案例等不同方面打磨教学细节;在课件制作时,择优选取不同版本教材最具代表性的图表图像,提升教学的直观性;在分析地质年代表时,一方面注意时间精度,另一方面参考其他教材的地质年代划分,提升地理课堂的专业性与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