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清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乡村振兴主体缺乏,农村活力渐失,“十四五”期间,杨柳镇将以振兴乡村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创新乡村文化,缓解乡村发展难题,促使农业发展成为有前景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传承农耕文化、寻根文化、田野文化、生态文明的延伸,使杨柳镇成为留恋“山水田园”记忆与“乡愁”情怀的好地方,助力实现“山水杨柳,科创田园梦”。
春山田野杨柳,暖日和风,莺啼鹤舞,小桥流水飞虹。杨柳镇一幅美麗山水田园画卷在皖南丘陵大地徐徐展开,充满着诗情画意。杨柳镇人民一直以来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着杨柳镇绿色发展。
杨柳有着田园、河流、山川交融的自然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田园资源、风物宜人,从2012年开始,杨柳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起步,经过努力,杨柳镇成为安徽省生态镇,安徽省十佳书香之乡,安徽省先进诗教单位,宣城市最佳气候旅游目的地,先后建成了:凯兴食品出口龙头企业,全国知名木子禽业,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沪皖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花溪谷、樱花谷、蓝莓采摘园等景点;宣城古镇杨柳十一景、滨水康养度假村 、生态农事体验园、千禧民宿等景区;杨柳四季赏花观园、杨柳秀美风光一日游等观光旅游路线。美丽的环境逐步招来了上海、南京、杭州等大都市游客旅游度假。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村庄变得“山青、水秀、村美、民富”,皖南乡村魅力再现,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让杨柳美在生态,美在生活。还使杨柳“山水田园”成为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地向望之地,成为游客能够呼吸得到富含氧离子的新鲜空气,看得到蓝天、白云、鸡犬相闻的生态杨柳,让绿色生态成为杨柳最鲜亮的底色。
完善乡村振兴的顶层规划设计
高标准制定杨柳乡村振兴建设规划,目的是要把田园建设成公园,做到七分规划三分建设;以村民为中心,注重杨柳地域文化特色、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制定人才返乡回流对策,吸引城市人积极投身杨柳建设,鼓励“上山下乡”来杨柳创业,能人返乡建设家乡;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生态绿色屋、小洋房、康养小楼,奖励或租借予有志于乡村发展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功人士;依托现代农业重塑农耕文化,开发观光、休闲、农事体验旅游新业态。
1.科学定位杨柳镇乡村振兴发展方向
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依托,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杨柳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旅游过境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发展旅游新业态,推动户外运动,从传统农业逐步向农旅、休闲康养、观光体验旅游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生态、文旅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让经济发展动力从依靠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发现和培育新动能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互联网赋能乡村现代农业、旅游新业态,发挥科技新成果价值,促进杨柳历史文脉传承、文旅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通过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文化与红色、乡村、观光旅游相结合,继续加大杨柳千禧民宿建设规模,提升观禾、听三田舍等民宿品味,让游客体验到杨柳生态优美、绿柳成荫、颐养田园、别样生活的印象与感受。
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1.为了破解限制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难题,将村集体土地统一收储,相对集中,便于土地平整改造,有利于现代农业及农旅等服务业的发展。
2.以优越待遇激励人。解决新农村人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让新农村人潜心现代农业、农旅产业、医住康养产业发展。给予人才高度发挥才智的舞台,做到人尽其才,给予他们空间,让他们尽情释放才华,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归属感与获得感,让他们留得下,让更多的人愿意来。
3.充分利用杨柳原生态宜居环境,吸引城市居民下乡、召唤能人回乡,破解要素下乡障碍,激发农业发展动能。让现代经济理念引向农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4.提升落实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公共文化保障机制,与此同时,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重塑农村文化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让村民生活富裕,生活环境得到优化,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传承优秀文化。
杨柳镇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在兴洋村西山、竹园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相对固定的居住聚集点,出土2件“石钺”“三足陶鼎”若干陶片等文物,杨柳茶园出土4件隋朝“梅瓶”,其他陶瓷器20余件,在兴洋整理农田时,出土20余件明代文物,在高桥出土恐龙蛋化石三枚。境内有古高桥、乐安古桥、陶潜古墓、王家祥祖墓、等遗存,国军与新四军联合抗日的钟鼓山碉堡遗址,把这些遗存、遗址科学合理的保护起来,供人们去膜拜古人智慧和对先烈的敬仰。
利用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村文明遗存,通过合理改造,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及农耕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乡贤文化、家风家训、耕读传家、“忠恕孝悌廉”等传统理念,成为塑造新时代家风和新型农民价值观的有益元素。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理念,增添乡村活力,让现代人感悟四时有序、万物明理的自然法则。
着力纾解资本困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融资,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质押担保贷款,可双方协商最长3年期限;发挥财政支农孵化功能,探索了财政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方式,调动社会和地方投入农业的积极性,对龙头企业,实行了财政贴息,用财政杠杆撬动功能,整合不同支农资金,实行集中投入;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围绕山水田园,宣传大美杨柳
围绕“山水杨柳,科创田园”宣传主题,宣传杨柳镇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人文和项目情况,把杨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用传统媒体、自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通过供给改革,发展农村电商、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扩大“山水杨柳、科创田园”生态秀美新名片的影响,营造引资软环境,培育杨柳镇亲商、富商、容商的肥沃土壤。
融合周边景区,共享旅游资源
融入周边景区为一体,共享旅游资源的发展态势,是未来杨柳镇发展旅游业必须面对的;杨柳镇文化旅游需借助长三角及周边文化旅游先进经验,加快自身发展,实现有效合作与差异发展,达成文化旅游融合,借此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大潮。
经济发展受资源限制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但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人均农业资源拥有量小,是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这从根本上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依赖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后勁不足,三产融合发展缓慢。
农村常住人口减少
农村流出人口以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存在困境,公共物品供给缺失,加剧了乡村优质资源和要素的流失。随着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农村配套资金缺失,也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造成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距。
乡村发展要素短缺
乡村发展的要素短缺,是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实施的结果,农村大量的资源要素被剥夺,如三四线城市往往通过低价购买农村未利用的土地指标,进行非农业建设,乡村振兴过程中技术、人才、资金和新型经营主体严重不足的问题突出。
长效投入机制缺失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数依靠地方政府承担, 受二元经济体制和资本逐利性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村庄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筹资也困难重重, 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建设明显滞后。
旅游开发趋同现象严重
多数旅游项目,与当地文化资源的联系不够紧密,往往采取“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缺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开发过于商业化,失去了“原乡性”,难以营造农耕文明的氛围。出现盲目跟风及低水平重复建设。
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
对外宣传方法要改进,招商力度要加强,招商引资硬软环境要提升,承诺的政策优惠往往难以全部兑现,影响招商口碑,造成一些不良负面影响。
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探索一条有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1.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制定契合各村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2.制定振兴措施,分轻重缓急推进,与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绿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3.在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要多业并举,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引导产业融合。如康养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
4.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田园综合体建设,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把优势主导产业做强做大,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5.推行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利用农业生态环保新技术发展循环农业,促进资源的节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6.积极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利用抵押融资扩大经营权,加快推进宅基地的有偿退出。
杨柳镇以青山为架、以碧水为弦,正在弹奏一曲曲让游客流连忘返的优美旋律。 依托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在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功能农业上聚焦发力,把“美丽乡村”转化为“富民产业”、“旅游经济”,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共筑杨柳“山水田园”梦,我镇将在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底根,以政策、科技为枝杆状态下茁壮成长,必将萌发出千万条文旅农旅产业。
(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