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春莲,曾宪强,蔡荟
(江西省上犹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上犹 341200)
近年来,上犹县以土肥项目实施为载体,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发展冬季绿肥生产,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加快转变施肥方式,坚持“精、调、改、替”技术路线,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80%的宜种冬闲田得到利用,耕地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证明,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该技术模式,是针对上犹县双季稻区冬闲田面积增大、早稻生产茬口紧张及水稻化肥减量增效需求,改良集成紫云英高产施肥及栽培技术、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稻田薄水灌溉栽培等技术而成。
通过引种早熟优质紫云英新品种,增强了绿肥养分富集能力,协调了双季稻区早稻茬口;通过增加调整紫云英基肥中磷钾比例,促进紫云英生长发育,改善其抗旱抗冻能力,提高其鲜草产量;同时将硼砂和钼酸铵作基肥施用,提高了紫云英根瘤数量,增强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节约了后期叶面喷施劳动力成本。
本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使紫云英鲜草产量可提高15%以上,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可分别提高5.9%、2.1%、3.3%、3.4%。实施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技术后,早稻可以减少化肥用量10%~15%,可增产稻谷5%~7%。
本技术模式适用于全县双季稻区。
绿肥种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8080-2010绿肥种子》,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0%。尽可能选用中早熟紫云英品种,如余江大叶籽、闽紫2号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绿肥质量好等特点,适宜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尽可能在9月中下旬~10月初提前稻底套播,播种过早,稻肥共生期过长,幼苗瘦弱;播种过迟,则易受冻害,越冬苗不足。在生产上常在晚稻齐穗勾头后进行。若在生长旺盛的杂交晚稻田播种,应选在晚稻收割前20~25天播种,以利于水稻成熟和草子出苗、生长。双季晚稻采用留高茬收获,留稻茬长度30~40 cm,将碎稻草均匀覆盖田面。
4.3.1 紫云英种子处理
选择晴天的中午晒种4~5小时,晒种后将种子与细沙按2∶1的比例拌匀,再装入编织袋内用力揉擦,将种子表皮上的蜡质擦掉,以提高种子吸水速度和发芽率。然后,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病粒和空秕粒。用0.1%~0.2%钼酸铵溶液浸种12~24小时后捞出晾干,用钙镁磷肥拌种后即可播种。
4.3.2 紫云英播种量
稻底套播时,每亩撒播紫云英种子2.0~2.5 kg。播种以人工撒播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机动喷粉器喷播或植保无人机撒播。人工撒播要均匀,采取“分畦定量,握籽少,看得准,抛得高,跨步均,来回或纵横交叉地播种”的方法。为减轻长势较好的水稻搁籽现象,在播种后要用竹竿轻轻拨动稻株,将散落在稻叶上或叶鞘间的种子拨落至地面。播种时田间保持湿润状态。
4.3.3 紫云英施肥
有紫云英种植历史或肥力中等的地区,可不施氮肥,多施用磷、钾肥料。一般在水稻收割后每亩施用磷肥(P2O5)1~1.5 kg、钾肥(K2O)1~1.5 kg、硼砂0.5~0.6 kg、钼酸铵0.01~0.02 kg。土壤肥力较差或首次种植绿肥区域每亩可增施氮肥(N)2 kg,促进紫云英生长。
4.3.4 绿肥田间管理
紫云英生长期,注意及时清沟排渍;冬季如遇到连续干旱,出现土表发白、紫云英边叶发红发黄时应及时灌“跑马水”抗旱。秋冬季或开春后,如遇到大雨和连续降水,要及时清沟排渍。防治病虫害是取得紫云英种子高产的关键措施。在开花结荚期,无论是蓟马、潜叶蝇、蚜虫、地老虎、菌核病、白粉病、斑点病等危害都很严重,应根据病虫发生情况,认真进行综合防治。一般无显著病虫害不需防治。
盛花初荚期为适宜翻耕期,最好控制在开花时翻耕60%~70%,移栽早稻提前10~15天实施紫云英-秸秆一起翻压还田,翻压深度15 cm左右;每亩翻压量1500~2000 kg。翻压时同时每亩撒施15~20 kg石灰,促进加速腐熟。
实行绿肥-秸秆协同还田后,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薄水灌溉栽培,水稻插秧约30天,其田间水分管理的原则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进行浅水灌溉,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绿肥、秸秆养分效果,也可以防止稻田养分流失造成的环境污染。
4.6.1 早稻化肥用量
在多年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条件下,紫云英翻压后,后茬早稻化肥总用量中,应注意扣除紫云英季的化肥用量。根据土壤肥力,推荐实际化肥施用总量,高肥力土壤 每 亩 施 用N 7.2~8.1 kg、P2O53.6~4.5 kg、K2O 4.5~5.4 kg,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用N 8~9 kg、P2O54~5 kg、K2O 5~6 kg,低肥力土壤每亩N 9.6~10.8 kg、P2O54.4~5.5kg、K2O 6~7 kg。
4.6.2 晚稻化肥用量
在多年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条件下,根据土壤肥力,晚稻推荐化肥施用总量,高肥力土壤每亩施用N 8.1~9.9kg、P2O53~3.6 kg、K2O 5.4~6.3 kg,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用N 9~11 kg、P2O53~4 kg、K2O 6~7 kg,低肥力土壤每亩施用N 9.9~12 kg、P2O53.3~4.4 kg、K2O 7~8 kg。
4.6.3 化肥替代减量
在多年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条件下,相对常规化肥施用量,双季稻全生育期每亩可减施化肥N、P2O5、K2O分别为2.7~3.6 kg、1.1~1.6 kg、1.3~1.8 kg。
4.6.4 化学肥料运筹
采用多年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技术,建议早、晚稻的磷、钾肥仍作为基施,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运筹;土壤肥力偏低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氮肥基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可按6︰2︰2或6︰3︰1运筹。
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还田有机质含量丰富,肥效长,可有效减少化肥投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