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南宫市农业农村局,河北省 南宫 055750)
冬小麦在粮食作物中优势显著,其产量高、品质优,具有良好的抗寒能力,在冬天幼苗能够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生长,春天再行分蘖。与常见的春小麦相比较而言,冬小麦在产量上要更高,且冬小麦面粉的口感也比春小麦更佳,可作为春小麦的替代作物,因此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近年来,小麦种植耕作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变革,相应的种植技术也不断得到优化,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也在逐渐进行扩展。为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促进冬小麦产量和种植户收益提升,实践中要立足实际,加强冬小麦的种植管理,并结合当地环境、土壤、气候等各项条件,探讨有效的种植管理对策,构建完善、合理、全面的管理体系,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种植质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冬小麦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条件与肥力等因素,对冬小麦的产量会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土壤条件优质,那么冬小麦就能获得健康生长环境和相应的营养供给,就能使存活率和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在种植冬小麦前,对土壤进行处理,例如,整地工作要做好,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内部结构得到优化改善,同时,还要将杂草清理干净,增强土地蓄水和涵养能力。为了保证冬小麦增产增收,每年9月15日前应结束整地工作。在翻耕土地之前施加有机肥来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品质。经过翻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要检测土地中的肥料,保证土地的肥料、水分等能充分满足种植要求。在土壤处理中,要采取施肥等措施,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得到提高,土壤肥力得到增强,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科学种植。耕翻土地之后要及时耙耢、平整,这样可以对土壤松软度进行改善,防止播种过深,对小麦分蘖产生影响。
小麦种植要达到高产和优质,就必须要选择优良的种子,可以说,在冬小麦种植中,选种工作是非常关键的。种植户需根据每个品种的差异及其特征,选取适合该地区种植的优良种子,要以分蘖能力强、麦穗大、麦粒多的产品为主,并确保所选品种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如果条件允许,应当将冬小麦种子的包衣进行适当处理,以利于种子发芽。使用防病或防虫药剂对种子进行药物浸泡处理,来增强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能力,以便培育出优质壮苗,从而保证冬小麦的高质高产。采取精良播种的方式,播种要保证均匀,行距一致,播量精准,掌握好播种的深度,播种深度平均在3~5 cm,以减少弱苗情况的发生。精良播种的小麦量要低于传统的小麦种植量,大约可以节约5 kg/667㎡的种子,提高5%~20%的小麦产量,能有效降低种植户的种植成本,并促进麦秆结壮,增强冬小麦的抗病与抗倒伏水平,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种植冬小麦时,播种时间通常选择在9月中、下旬,选择恰当的播种期,合理增加积温,能促进小麦种子的分蘖期适当延长和根系生长,有效避免小麦受到冰冻的伤害,减少额外营养消耗,提高冬小麦对寒冷的抵抗能力,这都将有助于冬小麦的丰收。
播种完成后,要对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这样能为其冬季大分蘖奠定良好的基础。冬小麦在越冬期间能够长出6~7片叶子,蘖数达到3~4个。如果麦田灌溉方便,应在冬季来临前为冬小麦灌一次封冻水,以保障年后麦苗的有效生长。冬灌应该遵循先灌适时麦、后灌晚麦的原则。进行冬灌要把握时间、次数及灌水量,通常选择平均气温下降至2℃~3℃时进行,冬灌水量最好以浇透、当天渗完为好。完成冬灌后,在冬季大降温和土壤尚未完全封冻前,种植户要开展耱地工作,将播沟及时填平,并适当培土进行保温;当土壤完全封冻后,还要选择合适的机会及时碾地,以便消除麦田中的地表裂缝。通常来说,压麦最好是在中午时分进行,以便有效保护幼苗。没有进行冬灌防寒的麦田,应做好压麦相关工作,为麦苗安全越冬做好充分的保障。
在肥水管理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植株生长状况等来科学制定施肥方案。早春土壤解冻后,冬小麦就开始返青拔节,这时候要做好肥水施加工作,以促进麦苗生长,控制植株长势,加强弱苗的转化,避免植株因贪青而出现后期倒伏的问题。要根据“限氮稳磷补钾锌,有机无机结合”的原则,全部实行肥料基施,简化作业。一般每亩可以施用尿素2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15公斤以及硫酸锌1公斤。肥力较好的麦田,底施全部肥料,不用进行追肥;肥力一般或不均匀的麦田,底施和拔节期间要施氮肥,拔节期追肥应施尿素10公斤。冬小麦生长期间,还会受到杂草的影响,杂草会与冬小麦竞争水分和肥料,所以,要及时对田间杂草进行处理,避免肥力和水分流失。
后期管理主要是保护冬小麦的根和叶,使其根系及叶片的功能得到有效延长,适当增强光合作用,避免早衰,提高冬小麦的颗粒质量。主要工作是预防脱肥,保持水分供应,及时收割。
化控栽培是随着农业科技发展产生的新技术,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冬小麦生产和产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调节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强抗冻和抗倒伏能力,实现早熟、高产。例如,将多效唑在入冬前喷洒到冬小麦上,不仅能提升冬小麦抗倒伏能力,还能促进冬小麦植株矮化和根系良好发育。
在冬小麦种植管理中,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重要的环节,需要贯穿到冬小麦种植与生长全过程。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坚持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种植户要结合当地条件,全面分析冬小麦的病虫害状况,优选冬小麦品种,减少同一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以免造成缺苗断垄或产生弱苗、病苗。秋播前要将麦田周边的杂草及时清理干净,可以有效减少菌源、虫源数量。麦茎蜂、条锈病、纹枯病等是冬小麦的主要病虫害,氰戊三唑酮乳油对防治此类病虫害效果显著,连喷2次,中间间隔1周。适时的晚播可以减轻或避开丛矮病和黄矮病的发病盛期,如果播种偏早,要认真检查病虫害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如果麦田处于纹枯病等高发地区,可以与棉花、蔬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生物防治是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是根据不同植物相生相克的特性,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治理害虫,不会影响和污染冬小麦种植环境,还能促进种植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种植冬小麦的过程中,应用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对策进行科学栽培和管理,能够给冬小麦的高产高质、增产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值得加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