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国亮,綦恒波,龙凤英
(1.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昆明 650106;2.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全民健身”这一概念,是在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的,《纲要》明确指出“提高全民体质健康水平,倡导全国人民每天参与体育运动”。2016年国务院再次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年)》。在此背景下,很多形式的健身活动应运而生,但受到地域、经济、开展形式等局限,实际上能够让大众选择的项目并不多,因此,开展一批适合全民健身的项目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1〕。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陈氏太极拳,将中国古典哲学太极中的“阴阳辩证理念”作为核心,融合导引、吐纳、中医经络等理念,具有强健筋骨、竞技对抗、修身养性等多种功能,是符合自然运行规律和运动生理的武术拳种,是我国优秀的、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陈式太极拳同时集教育、文化、健身、娱乐等价值于一体,符合各类人群练习标准,随着其功能和价值被更多的人认可和发掘,陈式太极拳能够很好地融入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行。本文通过分析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和价值,以全民健身的视角,探寻其发展新途径,为推动太极拳运动大众化以及深化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
关于陈氏太极拳起源说法不一,目前学者对陈氏太极拳的起源主要争论的是张三丰所创、李道子所创、王宗岳所创、陈王廷所创等。2007年,中国武术协会认定河南陈家沟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近年来学者通过对在博爱县唐村发现的《李氏家谱》进行研究,指出陈王廷就是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2〕。陈王廷,生于明代万历二十八年,河南温县人,为陈家沟武术世家陈氏的第九代,自幼聪慧过人、文武双全,他以自家祖传的拳术为基础,融合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辩证思维,参考古代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道教的吐纳之术,借鉴戚继光《拳经》中技击、套路外功等,取长补短,创造出了刚柔并济、虚实转换的新型武术拳种,即一套富有哲学内涵、科学完整、健身技击为一体的拳术〔3〕。此外根据太极拳的理念又创编了多种器械套路(刀、枪、剑等),为传统武术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目前,通过对大量书籍和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查找有关太极拳的资料发现,太极拳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以姓氏命名(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以拳术特点命名(猴形太极拳、龙形太极拳等)、国家体委改编的太极拳(18式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等),共计70多种,其中最为主流的五大流派包括陈氏、杨氏、武式、吴式和孙氏太极拳。然而这五大派系最终的“源头”就是陈氏太极拳,根据温县太极拳博物馆中太极拳祖祠、《陈氏太极拳全书》等资料记载,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师承陈氏太极拳第十四世陈长兴,武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师承杨露禅和陈氏的陈青萍,孙氏和吴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也均有学习陈氏太极拳的经历〔4〕。因此最为主流的太极拳均与陈式太极拳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这也证实了太极拳各流派发展的根源就是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各个流派太极拳的鼻祖,承载着太极拳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价值,陈氏太极拳得到优良传承和发展,为各流派太极拳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引导发展方向。现阶段,陈氏太极拳发展现状与其他门派相似,随着陈氏太极拳影视作品、孔子学院和太极拳大师在国外进行弘扬发展,已有140多个国家数以千计的人群习练太极拳,国内部分高校开设有陈式太极拳课程,但是陈氏太极拳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国内赛事还是参与锻炼的人群,与竞技体育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因此,发掘陈式太极拳的价值,探寻陈式太极拳的发展路径,对发展太极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进全民健身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众多的运动中,陈式太极拳因其具有修身养性的特征和运动时不受年龄、时空限制等特点,在社会上受到了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可,其所具备的独特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探索和发掘。
3.1 教育价值陈氏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不但是一种传统的武术拳种,而且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人生哲学和教育理念。首先,其中包含为人处世之道,在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为达到身体各部位协调统一,讲究不偏不倚、内外合一、轻柔圆活、刚柔并进,从而能够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标杆,做人潇洒坦荡、怡然自得,做事松弛有度、灵活多变,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受别人、容纳他人。其次,通过研习陈氏太极拳可以领悟到立身的成功之道和人生智慧,在练习陈氏太极拳时需要放空自己,不被杂念干扰,心无旁骛。这就告诫人们做事时需要专心致志,同时要拥有上善若水般的心态去实现人生价值〔5〕。最后,长期接受陈氏太极拳的熏陶会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陈氏太极拳讲究礼、德,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会熏陶习武之人做到尊师敬友、不乘人之危、不欺软怕硬等高尚的品德,如果把这种道德准则运用到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事的态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推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将陈氏太极拳文化的核心理念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可以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思想,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树立崇高的人格。
3.2 文化价值陈氏太极拳在传承和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内涵,它融合了哲学、道德、健身、医学等领域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丰富价值的文化形态。当今全球面临着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癌症发病率逐年升高、恐怖主义加剧等问题,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人与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隔阂,而陈氏太极拳文化中传承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意味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生共荣,即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与自然和谐统一。陈氏太极拳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中仁德、无为、因果等思想的影响,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又能够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陈氏太极拳主张阴阳平衡、动静结合的理念,使人们在习练的过程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感悟天、地、人之间平衡和谐关系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因此,陈式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文化,它与西方竞标主义主张的追逐名利、争勇好胜有着本质的区别。
3.3 健身价值陈式太极拳经过时代的发展和岁月的变迁依旧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它不但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还具有独特的健身娱乐价值。运动人体医学研究表明,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地调节呼吸、消化、心血管、骨骼、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等。陈式太极拳运动结合传统中医经络学的理论与实践,对改善人体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均有显著成效,它强调气、神、形融为一体进行练养结合从而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例如:在练习中讲究的“调息”,是通过动作招式的不同配合呼气与吸气,用意念带领“气”在身体各部位运行进行均缓细长的腹式呼吸,使其动作变得更加舒展,呼吸变得自然,最终可有助于增加肺通气量并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陈式太极拳对消化系统也有积极的影响,在它的身法中要求气沉丹田、身心放松,通过丹田的运转带动腹腔与胸腔之间的肌肉活动,使内脏器官得到按摩,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新陈代谢。陈氏太极拳拳法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等动作要领,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肌肉和关节的配合,协助腹式呼吸,能够加强心血管的微循环,增加心室壁的厚度,扩大胸廓容积,使心脏冠状动脉泵血充分,心肌收缩有力,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机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竞技体育成为国内主流的运动项目,更高、更快、更强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而优秀的传统体育受到挤压,陈式太极拳也在逐步失去活力,当下怎样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为陈氏太极拳注入发展动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1 以体教融合为载体,推进陈氏太极拳进入校园目前,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陷入困境,通过对温县陈家沟实地考察发现,陈氏太极拳传承人和核心骨干均出现老龄化现象,平均年龄达到70岁,已经不具备长时间高强度教学工作的体力和精力,再加上陈式太极拳动作发力点多、架势重心低、过程枯燥乏味等特点,对现当代年轻人吸引力较低,导致中老年群体参与陈式太极拳锻炼的人数多于青少年群体,这样发展下去会使陈式太极拳出现断层和失传的风险,因此,将陈氏太极拳和学校体育进行融合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陈氏太极拳具有较强的融合基础,例如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大学等高校已经将陈式太极拳纳入教学课程,同时,焦作市教育局也将陈式太极拳列入中小学必修课中并且列入教学课程进行普及,经过长期实践证明,陈氏太极拳在校园内传承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目前校园体育课程内容多以球类、田径、冰雪项目为主,涉及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很少,如果能将陈式太极拳引入校园,走进体育课堂,必将为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注入年轻的活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陈氏太极拳的训练,进行等级段位制考评,考评合格者颁发相应中国太极拳段位,开辟太极拳段位晋升渠道,使其段位制成为升学加分项,这样以来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陈氏太极拳的热情,让陈氏太极拳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校园体育文化的新常态,加深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华,实现对陈氏太极拳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
4.2 以全民健身为契机,促进陈式太极拳的发展通过对陈家沟村民、村委会以及陈式太极拳传承人进行访谈发现,目前陈氏太极拳的传承制度依然采用着传统的“师承制”,通过拜师学艺的过程进行口传、心授、体悟等方式进行传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个性的重要表现,这种传承方式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这种传承方式门派观念根深蒂固,使学员墨守成规,不利于陈氏太极拳的创新发展,并且传播效率较低,师傅对弟子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失真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导致陈氏太极拳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变形、失真、走样等错误动作,慢慢地使陈氏太极拳失去原味。如何使陈式太极拳拳理理论化、标准化,让更多的人正确地传承、传播和弘扬陈式太极拳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全民健身政策的普及,更多的群众注重身体保健,希望习得一种健身项目,而陈氏太极拳可以紧抓这次机遇,凭借其独特的推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融入全民健身计划中去。它的优势包括不受地形和季节限制,在空地、草坪或广场上均可开展,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器械,投资成本相对较低,适应各年龄段人群参与,极为适合在全民健身项目中进行推广普及〔6〕。现阶段可以以社区、学校、企业等组织机构为平台,搭建全民健身服务站点,将较有资历的拳师分配到各个服务站点,对群众开展标准化、统一化的陈氏太极拳教学,由政府财政统一对拳师进行补贴,这一举措可有效提高陈氏太极拳的传播速度,同时,融入全民建身计划有助于陈氏太极拳协调发展,更好地推广陈式太极拳。
4.3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突破口,将陈氏太极拳推向世界“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其核心内涵是将中国的经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陈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数千万人的喜爱,具有良好的品牌价值和传播基础。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设立,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弘扬和发展。设立在美国、土耳其、意大利、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孔子学院均开设陈氏太极拳课程,极大地促进了陈氏太极拳的国际化普及和传播。同时,随着与陈氏太极拳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神丐》《陈式太极拳》《太极传奇》等均在海外上映,使陈氏太极拳在世界赢得了极高的地位和声誉,再加上陈正雷、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等陈氏太极拳大师,分别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等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授拳,巅峰时期曾在30多个国家设立太极拳协会,会员达到几十万人,为太极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发挥巨大力量。因此,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传播为突破口,陈氏太极拳可以借助政治动力获得发展契机,通过沿线国家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丰富交流内容、完善交流机制、拓宽交流方式,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整合,扩大陈氏太极拳的市场发展,加快品牌建设和文化内涵的传播,从而能够使陈氏太极拳在国际上得到不断的延续和发展〔7〕。
4.4 以举办赛事为传播媒介,提升陈氏太极拳的知名度陈氏太极拳运动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各类太极拳交流大赛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我国举办过具有代表性的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的城市主要有焦作、邯郸、扬州等地,例如: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赛以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这三大赛事是目前国际上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太极拳赛事。以2019年第十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为例,参与运动员达4 300多人,参赛国家和地区59个,代表队430多个,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赛事对陈氏太极拳的全球化传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陈氏太极拳的国际知名度,同时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巨大的贡献。但这些大赛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参与人群较为单一,多以专业太极拳运动员为主,区域性较强,主要集中在太极拳的发源地举办,群众普及度较低,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赛事的组织和项目还有待创新。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加强基础赛事建设,通过在校园、社区、企业等地举办陈氏太极拳赛事,由各省市地区体育局牵头协同其他部门组织各类陈式太极拳比赛,例如,学生太极拳联赛、社区交流赛和企业职工赛等,满足各地区太极拳爱好者的需求,使得更多的兴趣爱好者积极参与其中,直接地推进陈氏太极拳传播效率,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从而在各级各类赛事中感悟太极拳运动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增强陈式太极拳的知名度。
4.5 以互联网为依托,扩大陈式太极拳的社会影响力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70%左右,它已经融入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并且广泛适用于各个行业。将互联网与陈式太极拳的传播和普及进行深度融合,这对扩大陈式太极拳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在20世纪80年代,陈式太极拳主要依靠师徒制传承、太极拳大师讲座、班级授课、影视作品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播,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电视广播、书刊报纸等方式进行传播,但目前还用以上方式进行陈式太极拳的传播宣传效率会大大降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智能手机用户保有量已达到10亿人次,陈氏太极拳宣传工作也要紧跟互联网时代潮流,运用当前网络自媒体形式,如“三微一端”即微信、微博、微视、客户端的形式对陈氏太极拳相关教学视频、教学图片在平台进行分享,同时还可利用抖音、公众号等新型自媒体形式进行传播,例如陈氏太极拳传承人可注册短视频账号,进行视频教学,分享自己的习练心得,将有关陈氏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价值、正能量的特征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的文化,体悟其内涵,从而参与到习练陈式太极拳的队伍中,进而提升陈式太极拳的社会影响力。
陈氏太极拳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陈氏太极拳运动不仅能够调节和改善人们的身体机能和形态,还能强化人们的身体素质,同时可以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的认识、理解更加深刻,提升人文素养及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太极拳文化,同时也应积极加强陈氏太极拳的宣传力度,增强陈氏太极拳的知名度,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良性发展,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更加稳健地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