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与践行
——以大学乒乓球课程为例

2021-03-25 18:14熊泽南
长沙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比赛

熊泽南

(长沙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全育人”的提出,拓展和深化了教师“育人”职责,为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从课程性质上看,体育是德育与智育的基础,体育课程思政是大学课程思政不容忽视的重要阵地,探讨体育课程思政并对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进行全面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体育课程思政的现状与问题

1.1 部分体育教师在“育德”与“育技”的关系处理上存在认知偏差

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健康、阳光、充满活力、具备一定运动技能和一定竞争力的时代新人。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毕业的学生存在“上了 12 年体育课没有很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体质连续 15 年下降”等问题[1],这导致刚入学的大学生运动体验少、体能素质差、运动技能缺失,高校体育教师忙于给新生进行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补课。而大学体育课开设课时有限,在补偿性教学中,常规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变得困难起来。另外,高校设置课程思政的目标任务,使部分教师在“育德”与“育技”平衡问题上产生了认知偏差,认为“育德”会影响“育技”,没有认识到德育的提升能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和提升“育技”的效果。

1.2 部分体育教师思政能力存在差异

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面临意识缺失、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难以真正达到“真懂”“真信”和“真教”的理想境界[2]。由于缺乏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深度融合的理念,部分体育教师不能把体育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不能把思政元素提炼为学生现实需要的精神品质。在实践教学中,有的教师停留在政策层面,并未深入;有的教师是为完成任务而开展,重形式轻实质;有的教师只设置单一的讲故事的形式;有的教师设置特定的教学模块将思政元素直接灌输给学生,形成教学与思政的“两张皮”;有的教师以要求学生完成思想汇报作为思政手段和思政评分标准等。

2 体育课程思政的基本构想

2.1 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实到体育课程教学中

体育课程思政,是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程实施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等各环节、全过程[3]。

2.1.1 树立“全员育人”思想

(1)教师育人,指教师育每一个人。教师加强班级组织建设,营造自在和谐的育人环境,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用好教师自身“德育”题材,以饱满的家国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守正创新的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人人育人,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合作和交往中相互影响和激励。体育课程教学班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共同参与学习锻炼活动,彼此都是对方的一面镜子,每一个人在课堂教学体系中既是育人者,也是被育者。

(3)组织育人,指通过班级组织营造良好的学风影响学生。在一段时期内,教学班级具有相对稳定性,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和作为班级组织活动主体的学生,共同打造自在、和谐、追求卓越和美的班级组织,实现组织育人。

2.1.2 从“全方位育人”设计教学

(1)教师课程设计应契合主流意识形态、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体育课程特点、学生需求;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教学指导思想,确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线,根据专业知识结构规律,按照学生成长规律,选择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选择教学活动方式,制定教学日历,撰写教案等教学文件。课程实施以发挥课程思政效能和思政方法的有效性为原则,根据教学计划推进教学。

(2)学生全方位发展应基于学生“发展”的认知视角。在认知层面上,包括人生价值理念、大学学习目的、体育课程的价值认同、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价值塑造层面上,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品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国情怀等;在专业能力培养层面上,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促进能力、技能水平、比赛能力等。

2.1.3 从“全程育人”把控各个环节

体育课程的学习全程,是教师从学生第一堂体育课进行入学教育到最后一堂体育课的总结回顾与殷殷嘱托。以“输入”时的培养目标要求,比对“输出”时的培养目标达成度、学生满意度,来评价教师育人成效。全程要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契合。教师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思政效能为遵循,把控每一个“细节”,打通课程育人通道和学生自主发展通道,实现通道的融合,提高育人成效。

2.2 构建“自在、和谐、追求卓越和美”的学习活动平台

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要通过全程育人来实现,全程的把控在于教师,教师以教学进程为线索,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将全方位和全员贯穿到整个课程教学中,用真情实感融入教学,以求真、求善、求美来吸引、感召、感染学生[4],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仁爱亲和的教风,为学生营造“自在、和谐、追求卓越和美”的学习环境。

2.3 以技能教学为主线,提炼教学元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全面落实体育课程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体育课程知识元素蕴含的人生哲理,结合学生实践情况,从学生“知、情、意、行”四方面进行启示教育。

3 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以大学乒乓球课程为例

这里从大学体育第一堂课、技术学习、教学比赛三个方面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设计与解析,通过价值引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1 案例一:上好大学乒乓球第一堂课

案例以目标导向设计,从全程育人视角,把握开头的育人契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生命观、认真的学习观、吃苦耐劳和勇于突破的体育观。

3.1.1 教学过程

(1)以学生考上大学为契机,引导学生自立自强,为追求人生更大价值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树立有所作为的价值观。

(2)以“假如你是鸡蛋,你该怎么办”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以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食物为比喻,提出精彩、幸福的人生是奋斗出来的和幸福把握在自己手中等观点,激发学生努力奋进的积极人生观。

(3)以“为什么要考大学,要考名校”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揭示其原因:名校给学生配备了更好的老师、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平台,能使学生变得更优秀、更强大,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的正确学习观。

(4)组织学生讨论“体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体育”这一问题,得出体育“强身健体”的目标和完成健康中国、幸福家庭、健康身体建设的三重使命,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5)组织学生研讨“乒乓球课程要学什么,要怎么学”这一主题,让学生明白课堂常规要求、学习要求和成功砝码是“信心+态度+勤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

由于锁相环分相控制的方式会导致换流器交流侧电压电流发生畸变,换流器的控制系统多采用等相位间隔触发,在这种控制方式下,控制器控制系统能独立地以锁相环输出的同步相位为基础产生等相位间隔触发信号。因此在研究换流器的实际触发角时,需要先分析锁相环输出同步初相位φPLL的工作原理,其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12]。

3.1.2 启发引申

从两方面启发学生重视体育课程的学习。

(1)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建设好自己的身体,是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家人的期望和自身的幸福保障。

(2)大学生要有“家国情怀”,处理好国家的需要和家人的期望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国家需要大量能开拓创新、创造财富和价值、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但是父母往往站在个人“功利”的角度,要求孩子去适应、顺从社会,为个人获得更多的资源。大学生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做对国家有贡献、对社会有影响、对人类进步有影响力的人,当下要强大自己,将来要主动作为。

3.2 案例二:学习乒乓球发球技术

案例以教学内容为主线设计,通过乒乓球发球技术教学,培养学生主动作为、尊重规则、精益求精、勇于突破的精神。

3.2.1 教学过程

(1)根据“发球不受对方制约,可以选择最合适的站位,按照自己的意图把球发到对方球台的任何位置”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树立“把握机会,掌控主动权”的意识。

(2)根据“合法发球”规则要求,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可以从击球的速度、力量、作用点及力的方式、方向来提高发球质量的教学内容出发,让学生明白在遵守规则的条件下发展自己、突破自己的道理。

3.2.2 启发引申

通过乒乓球发球技术的教学,启发学生建立以下两方面的思想意识。

(1)从发球的主动权认识到,人生也要掌握主动权,要有理想、有目标;从发球规则认识到,人生要守住制度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

(2)掌握主动权,要以技术做保障,要精益求精,勤学巧练,尊重科学,规范动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究。

3.3 案例三:乒乓球班级教学比赛

案例从学习活动方式设计,构建教学比赛平台,通过班级教学比赛,培养学生拼搏争胜、勇敢顽强的精神,竞争意识,抗挫折能力等。

3.3.1 教学过程

(1)赛前引导。让学生明白比赛的目的和意义。每场比赛有胜负,最后冠军只有一个,比赛既是和对手比也是和自己比;比赛的目的之一是拼搏争胜,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在比赛中提高自己,获得“比赛经验”。

(2)比赛安排。赛前进行分组抽签,赛中不安排裁判,双方既是参赛者,又是裁判;每局比赛后双方一起登记成绩。提出“尊重规则、尊重事实、尊重对手、尊重队友”的要求。

(3)比赛进程。与对手水平实力相当时,狭路相逢勇者胜,保持良好的心态,发扬顽强拼搏精神;面对强大对手,方知“书到用时方恨少”,使学生认识到技术、体能的重要性。

(4)赛后调整。“胜败乃兵家常事”,胜不骄,败不馁。在淘汰机制下,失败是常态,学生要学会在“受挫”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心理调适,分析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自强不息。

(5)经验总结。双打比赛,和搭档的配合是关键,要团结协作,要理解包容。使学生认识到技术水平是获胜的保证,保持学习的激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3.3.2 启发引申

(1)人生的价值就是被认可、被尊重,人的幸福感来自日常生活的自信和优越感。通过比赛获得经验,提升乒乓球运动能力,获取将来在工作或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培养自信、阳光的个性品质。

(2)竞争激烈的社会,拼力前行、以实力说话,在竞争失利的情况下,学生要能够检视自己的不足,奋发图强,形成困难面前涵养自身、强大自己、追求自身进步的品质。

4 结论

从体育教学方面看,必须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体育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走实走深。

(1)文章把“三全育人”理念引入课堂教学系统,指导体育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加强班级组织建设,构建“自在、和谐、追求卓越和美”的课堂教学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空间、时间、人事”上的有效对接,有效实现组织育人、人人育人的目的。

(2)文章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以目标为导向,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揭示教学元素蕴含的人生哲理,针对学生“知、情、意、行”问题进行启示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融合教师育人通道和学生自主发展通道,有效提高育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比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