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陈英 梅澜君 杨艳莎 吴中原 王小林 黄玲 胡秀武(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针灸科 南昌330006)
五输穴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灵枢》曰:“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五输穴之输穴的经气流注特点是“所注为输”,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1]。从五输穴之输穴的五行属性来看,阳经输穴属木,木乃生发;阴经输穴属土,土孕万物。《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十二经脉之血气,本于五脏五行之所生,而十二经脉脉外皮肤之气血出于五脏之大络,溜于荥,注于输。可见,五输穴之输穴为人体气血体表运行的重要枢纽。
阳经输穴偏于治疗经络病证,以痛症为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荥输治外经。”《难经校释》所言:“输主体重节痛。”[2]以上二者均指出阳经输穴偏于治疗外经病变。
阴经输穴偏于治疗脏腑病证。《黄帝内经·灵枢》指出:“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1]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在体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故阴之阴指五脏,即病在五脏者,取阴经的荥穴和输穴治疗[3]。而阴经的输穴与原穴相同,即“以输代原”,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由此可见阴经经脉之输穴(原穴)偏于治疗脏腑病证。
2.1 根据病变时间确定相应脏腑经脉病变 时间性病证是指在固定的时辰发作或加重的病证[4]。时间性病证与气血运行有关,人体的气血循行,如潮汐之有定时。十二经脉之气血,自手太阴肺经经气旺于寅时,依次经过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止于肝经丑时[5]。如明·徐凤《针灸大全》曰:“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已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6]现代针灸名家高树中教授指出:十二经脉各有其主时之际,若某条经脉的气血运行出现问题,疾病则在相应经脉所对应的时辰发作或症状加重[7]。所以凡遇定时发作或加重的病证,皆可取主时之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如丑时疾病发作或症状加重,则取足厥阴肝经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
2.2 根据病变脏腑经脉选取相应输穴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记载:“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输”即“五输穴”之“输穴”。《灵枢经校释》注解本句为“病情时轻时重的,治疗时应刺输穴。”[8]即对于具有阵发性发作、时轻时重、时休时止的疾病,可取相应脏腑经脉之输穴进行治疗。阳经输穴偏于治疗经络病证,阴经输穴偏于治疗脏腑病证。小儿脏腑娇嫩,脏气清灵,具有“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9]。因此,小儿罹患经络病证少见,主要为脏腑病证,临床治疗小儿时间性病证以阴经输穴为主。
3.1 泻肝经“输穴”太冲--治疗丑时咳嗽案 患儿,女,3岁。2017年9月5日初诊。家长诉:反复咳嗽1月余,加重2天。诉1月前反复出现咳嗽,咳痰,曾用中西药(具体用药不详)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未予特殊处理,2天前因不愿去幼儿园哭闹后出现咳逆阵作,咳时面赤,痰粘难咯,每于凌晨1:30左右咳嗽最为剧烈,舌边、尖红,少苔,脉数。诊断:咳嗽;辨证:肝火犯肺。小儿推拿处方:平肝、清肺、逆运八卦、揉小横纹各300次,按揉膻中、分推肺俞各200次。次日诉咳嗽未见明显好转,凌晨1:30时,又发咳嗽,症状同前。在前方基础上加取双侧太冲穴,逆时针按揉10 min。第3日,家长诉症状好转明显,继续原方治疗3日后,基本痊愈,随访1月未发。
按:正如《内经》所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本案患儿因不愿去幼儿园哭闹后出现咳嗽加剧,情绪紧张,肝失调达,肝气乘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肝木又为肺金之母,其气主升,以致肺主气的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而上逆作咳,喉有痰鸣。患儿每于凌晨1:30分左右咳嗽明显,属中医学丑时,根据子午流注理论,丑时气血流注于足厥阴肝经。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故取其治疗肝经“时间时甚”的疾患。
3.2 补肺经“输穴”太渊——治疗寅时遗尿案 患儿,男,5岁。2018年8月18日初诊。家长诉:患儿于半年前患肺炎后出现夜间遗尿、日间尿频量多,晚间需经常唤醒小便使其不致遗尿于床,稍不注意便尿床,入冬后经常因此受寒感冒咳嗽。曾用中西药(具体用药不详)治疗,症状未见改善。遂求治于小儿推拿,详问病史,发现患儿每于凌晨3~5时遗尿,平素易感冒,便溏,兼见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沉而无力。诊断:遗尿;辨证:肺脾气虚。小儿推拿处方:补肺经、补肾经各300次,补脾经200次,揉涌泉、按揉足三里双侧各200次,点揉关元、气海各200次,摩小腹100次,小鱼际横擦肾俞命门处(以热为度)。连续治疗3日,家长诉日间尿量明显减少,但夜间仍遗尿。第4日,在前方基础上加取双侧太渊穴,顺时针按揉10 min。第5日,家长诉昨晚未有遗尿,继续原方治疗3日后,基本痊愈。嘱睡前少饮水;不要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兴奋;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随访3个月未发。
按:患儿夜间遗尿、日间尿频量多,易感冒,便溏,兼见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沉而无力。病变主脏涉及肺脾两脏,脾主运化水湿,肺主散布津液,脾肺共同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若脾肺气虚(上虚)则水道制约无力,即“上虚不能制下”出现遗尿。患儿每于凌晨3~5时遗尿,属中医学寅时,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此时气血流注于手太阴肺经。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五腧穴中的“输穴”,又为“原穴”,在五行属土,具有补脾益金之功,脾肺虚者宜之。故取其治疗肺经“时间时甚”的疾患。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出自《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是“输穴”临床应用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中医有关时间性病证治疗的原则之一。笔者基于对“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理论的认识,根据气血流注昼夜节律的规律,在临床上应用小儿推拿手法从“输”穴论治小儿时间性疾病,分别选取丑时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太冲穴”以及寅时手太阴肺经之输穴“太渊穴”治疗小儿时间性疾病咳嗽、遗尿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为小儿推拿临证治疗小儿时间性病证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今后,将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以验证经典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