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探研

2021-03-25 12:44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古汉语文选

宋 琳

(呼伦贝尔学院 文学院, 呼伦贝尔 内蒙古 021009)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当今,古代汉语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古代汉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古书能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有着独特优势[1]。古代汉语课程一般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学习的对象是大二的学生。“课程思政”理念下,学生系统地学习古代汉语知识,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很重要,他们即将走向社会,是社会主义高素质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一时期他们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全面形成,在大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更易于内化为行动的自觉。

高校古代汉语教材,目前共计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最具权威性的大多数高校采用的为王力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汉语》(一册~四册)。内容包括文选、古汉语通论、常用词三部分。教材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部分密切结合。王力先生创制的“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教学体系,非常符合语言学习规律,逐渐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认同与接受[2]。文选按照时代先后顺序编排:一、二册基本上是先秦时代的典范作品;三、四册是汉魏南北朝唐宋元的作品。常用词只释常用义。古汉语通论大致包含: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古汉语文体知识等。以文选为中心的古汉语教学,能够真正实现文选与通论教学的有机结合[3]。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感觉文言文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读起来枯燥难懂,古汉语知识内容繁复艰深,学习起来颇费功夫;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当代价值认识不足,不能把握其在当今社会重要意义,对古代汉语课兴趣不高。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没有深入挖掘,没有认识到古代汉语课的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出生于90年代末0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改革开放水平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人们进一步注重物质实惠,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减弱;二、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有待改进和提升。当今时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活跃,如果学生感受古汉语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就会逃离课堂;三、课堂灌输与说教的传统教学法改进缓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汉语教学研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深化[4],对于提升高校古代汉语课的策略,本文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提升教师素质,力争德才兼备

(一)古汉语课程教师要做一个坚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仰者,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5]。目前,“课程思政”在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全面展开。古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承载了丰富厚重的传统文化信息,古代汉语课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只有教师真正认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要将古汉语课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古代汉语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教师要做到吃透教材,准确掌握知识。所讲述的内容准确无误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整体素质决定着教学任务的整体优化的效果,古代汉语教师不仅要做坚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要认真研读《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战国策》等古文经典原文及其重要注本,专业知识扎实,认真备课,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相结合,动脑筋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讲课内容生动有趣,新鲜实用,这样教师课堂教学才能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分析透彻,把知识讲深、讲透、讲明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崇高的师德,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

运用情感规律引起师生感情的交流和共鸣,“亲其师,信其道”。古代汉语课教师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往往是对学生最好的思政教育。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教师大都喜欢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经常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能够吃透教材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多关心学生,自然会受到学生的爱戴,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要做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二、创新课教学方式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对古代汉语课的喜欢程度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态度等密切相关。在授课过程中,应强化问题意识,以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方式提出问题、展开问题和回答问题。大力创新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一)教学方法上,由传统教学法转变为双向互动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古代汉语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照本宣科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传统教学法,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互动教学法。双向互动教学法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其一,彰显学生主体性。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务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大多数高校采用的王力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为例,依然有学者指出该教材在文选、注释、常用词、通论等部分存在诸多可商榷之处,中国知网上关于此类“商榷”为题的文章有很多篇,富金壁先生著《新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汇考》一书,专门讨论王力《古代汉语》有关文选注释问题六百余条。从教材本身来看,文选注释有的词条下有“姑从”字样。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针对教材存疑之处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于教材不疑处生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解答学生疑问,纠正错误,提供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例如,教材文选《许行》篇,出自《孟子》一书,其中有一句“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注释对后一句话的解释为:“一切东西都只从自己家里拿来用。舍,止。”并且加了按语说:“‘舍’字不好懂,姑从旧注。”针对教材注释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教材为何用“姑从”?是因为这句话语义理解上有争议,历代学者打了许多笔墨官司。按照教材观点,“一切东西都只从自己家里拿来用。”“都”和“只”都是范围副词,意思相对,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是否有些不妥?然后学生分析讨论,此句有分歧,在于对“舍”字如何解,“‘舍’字不好懂,姑从旧注。”,旧注指的是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中的注,他的注文是:“舍者,止也。止,不肯,皆自取之其宫宅中而用之”。“舍”作“止”讲,古代文献中有大量例证。教师提出问题关键在对“止”字如何理解?教材注释将“舍”译为“只”,经考证是依据清代学者毛奇龄的说法。他在《四书賸言》中说:“言只取宫中,不需外求也。”而赵岐认为“止,不肯”,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中对此句“止”的释义,与赵岐同。这样全句译为“一切东西不肯都从自己家里拿出来用”,请学生思考哪种讲法更准确达意?其二,营造宽松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利用超星学习通、腾讯群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创设更多学生自由交往平台,组织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自由交流情景,课堂面授与网络教学并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其三,触发学生兴趣点,引发学生思考。学生看来古代典籍往往与现实脱离较远,晦涩艰深,学生阅读古书的障碍并不完全是由于古今语言的隔阂,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之间的关联,例如在文选教学中,古代的“衣食住行”,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个兴趣点,一个有效形式,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古今生活风貌发生很大变化,而古人的“衣食住行”恰恰是学生感兴趣之处。《左传》《论语》《战国策》《孟子》文选有些词语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衣食住行”可以作为课程中学生学习词汇,了解与之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的一个切入点。教师可以依据古代“衣食住行”,拉近古今距离,针对文选中相关的词语,制作精美课件,结合出土文物、实物图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向互动教学法也是学生最认可、最能接受、效果最佳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方法教学,运用打破古今隔膜贴近生活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根据教育学的理论,任何一种教育理论要达到有效性,都必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过去那种大包大揽、填鸭式教学方式必然效果不佳,导致教育思想错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感悟、自觉参与,这种体验式实践教学能够通过在体验环境或体验氛围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把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努力使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把古代汉语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自主行动。

(二)教学手段上,运用多种方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加深印象、增强感染力。以“寓教于趣”理念为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从“不愿学”到“愿意学”的转变。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可以选取适当的章节,采用超星学习通,腾讯qq、雨课堂等网络课堂进行古汉语教学。在课件制作上要收集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使课件更加生动完善。例如在讲授《左传》文选时,涉及春秋时期车战、车制的古代文化常识,课件辅以中国古代车制的相关图片、音像资料,就使得教学生动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条理清晰的提纲,辅以生动的图片。

三、教学内容的遵循原则

古汉语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语言课,其自身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容易掌握。就要求教师在通论知识和文选的讲授中充分发挥其课程的主导者、设计者的作用:其一,将古代文化知识与当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二者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学生感觉时间距离现代遥远的古代汉语变得熟悉;其二,把古汉语通论知识与文选联系起来,在文选学习中学习古汉语知识,使学生在语境中解决问题强化记忆;其三,将某些枯燥的文字、词汇知识与生动事例,有趣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由此,古汉语课教师要夯实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不局限于教材,及时补充学界新观点新成果。例如,文选《庖丁解牛》出自《庄子》,文中有“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教师对“臣”字释义,臣,庖丁自称,庖丁是厨师,为什么也自称为臣呢?原来,古代“臣”字,语义来源于奴隶,这种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说文》:“ 靖(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臣的本义为战俘,战俘被绑缚了双手,牵着走,来侍奉别国的国君,他们后来也就成为奴隶。郭沫若先生《甲骨文字研究》:“(甲金文)均象一竖目之形,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来源于战俘的奴隶,他们中有的人在国君左右服务,后来地位逐渐上升,所以“臣”的词义也跟着发生变化,春秋战国时,一般社会地位低的人也可以在国君面前称“臣”。

四、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

古代汉语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围绕如何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理论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这两项核心目标具体实施和开展。古汉语知识和理论比较抽象,需要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进行练习。在实践环节安排上,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1)文选的课外阅读;(2)语言知识训练;配合通论的各单元,用练习题和思考题的方式进行,每单元进行单元练习;(3)古文翻译训练。每个环节包括不同的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例如其中最重要的语言知识训练包括:词汇、文字、句法、虚词、古注、文体、音韵几个不同部分。以词汇训练部分为例,其具体内容包括:(1)分析词义的古今差异;(2)总结连绵词的特点和类别;(3)辨析同义词的差异;(4)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汇训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重点概念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了解词义的发展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古文中的词汇现象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扩展性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五、营造校园氛围,开展隐性教育

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还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一是通过校园网、校报、标语、宣传栏等隐性教育方式,熏陶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精髓。《论语》《老子》《礼记》《孟子》等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充满智慧的深沉之言,在当代极具现实意义;二是通过开辟第二课堂,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如:举办古典诗词吟诵大赛、观看纪录片和电影,组织学生观览古代文化名胜等。

六、结语

我们在教学中正在逐步施行以上的教学方法,从2019级学生来看,上述的提升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改善,课堂气氛活跃,增强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他们对古汉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回到古代汉语课堂,打破了古汉语课堂以往的沉闷气氛,整体学生学习成绩较往届有提升。可见以上策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有助于确立古汉语课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今后将进一步实施上述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古汉语文选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画与理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画与理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画与理
画与理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