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文,李丽平,孔金平
(1 南京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江苏南京 211172;2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
中国古代“小说”一词可追溯至庄子,《庄子·外物》篇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1]后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2]魏晋志人志怪小说乃“粗陈梗概”之作,至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经宋元发展到明清,小说“蔚为大观”,成一代文学之代表。晚清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后,小说成为“文学之最上乘”。至《金瓶梅》出,作家将目光转向普通人,现实生活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小说的书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古典小说聚焦于青年教育问题的作品并不甚多,清中叶李绿园先生《歧路灯》被部分学者目之为教育小说,而新近所见鲁子渝先生新作《给天使买房》亦是一部以学生教育为描写对象的小说。
鲁子渝先生《给天使买房》创作缘起于“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事件”,由此引发作者开始思考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认为有必要写一部小说反映目前大学生的现状。小说以华新佗、凤凰、孔雀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身处大学的他们面对爱情、友情、利益时的不同选择,折射出不同的价值观,并由此延伸至整个社会。
华新陀和凤凰是作者塑造的正面形象,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入学之初,面对众多女同学的主动示好,华新陀有礼有节地予以拒绝,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班会跑圈,孔雀扭伤了脚,其他同学怕得罪老师而选择躲避之时,他挺身而出帮助孔雀治好脚伤。他帮助梅姐治疗胃痉挛、帮助潘德追求孔雀等,展现了乐于助人的品德。在孔雀自杀事件、农民工返还手机、组织街舞社、协助校外活动中心主任竞聘、大柳树酒吧救下曹守操和孔雀、菩提岛逃生等一系列的故事中,华新陀逐渐成为一个立体化的人物,显示出儒家所倡导的“言而有信”的精神,展现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不为金钱所收买”的可贵品质。在爱情面前,他认为“感情之事不能拿钱作交换”[3]162,所以拒绝了黄石的条件,决定用其他方法帮助凤凰筹钱。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不放弃原则,处处为他人着想。
凤凰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出身不高,却有着光辉的品质。她来自重庆开县一个小山村,又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自考生,到北京求学、就业,以自身的美好品质博得大家的认可,最终得到伊天和华新陀的爱。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华堂大学操场偶遇准备跳楼的孔雀,敢于和起哄的同学对抗;大水中救出了自己和伊天;乔装打扮照顾昏迷的伊天;在华新陀被打伤后一直坚持在他身边照顾他。进入欲望红海,对他人不离不弃,最后一起从老舍茶馆逃出。最后捐献了自己身体器官,帮助孔雀双眼复明,使华新陀的心脏找到合适的配体,延续了生命。凤凰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自助才有可能得到天助,能救自己的首先往往是自己”[3]143的人生信条,这也激励着每一位读者要像凤凰一样做个善良的人。
书中的反面人物主要有孔雀、曹守操、潘德、孔方圆等人,他们明显带有自私自利之心。孔雀为一己之私,指使潘德破坏伊天汽车轮胎,导致凤凰、伊天两人在大雨中险些丧命;送给凤凰“假药”致其容颜改变,在菩提岛处处怀疑他人行为之不诡。曹守操为了自己的爱情,伙同黄石胁迫处于危难中的凤凰,强迫华新陀接受他的条约。潘德被人利用在华新陀的饮料中加入药物致其残疾;为一己之私,偷人手机,被发现后险些将孔雀置于死地。孔方圆更是有损师者形象,霸占与南山合作的论文为自己赢得副教授职称,因贪腐被免职,以利益为诱饵欲寻求华新陀帮其竞选校外活动中心主任一职,怂恿潘德在华新陀的饮料中下毒等……校园这个象牙塔因这些人的存在而变得不那么纯洁。
通过情节对比,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在这些描写中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和阴暗,正面人物的言行光明正大,而反面人物的言行则处处显得猥琐,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教育与影响,从而为凸显小说主题做好了铺垫。
小说描写的另一个重点是爱情,人物之间的关系均与爱情有关。孔雀入学之初追求华新陀失败,陷入照片门事件,休学一年后重返校园,对爱情也有了新的认识,“她突然发现自己这几年好傻,有爱的人还不敢去争取,若这样下去不就成了一只蚂蚁,忙忙碌碌,没有爱情而终。”[3]53-54后来搬到万泉河小区,和凤凰等住在一起,参加街舞社继续追求华新陀,假装走近曹守操,要激发华新陀的醋意。其行为的选择均与对华新陀的爱情有关。凤凰与伊天、华新陀之间的爱情更是惊天动地,华新佗抵住他人的威逼利诱,去酒吧打擂赚钱偿还凤凰父母生前欠下的债,甚至因此而致残。凤凰为了报答华新佗对她的帮助,照顾受伤的华新佗,在颐和园散心时,华新佗掉进了欲望红海,凤凰奋不顾身跳下去救他。伊天因遭遇洪水昏迷,由于失忆忘记了凤凰,凤凰乔装照顾他,直至伊天醒来,为伊天的幸福自愿退出这段感情。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来到世上源于爱情,我们奋斗的动力也包括爱情,我们在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有爱情,这会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一生啊!”[3]256爱情可以改变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纯粹的爱情尤为珍贵。汤显祖《牡丹亭》提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古往今来,大抵如此也。
小说以校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抓住校园爱情这一特殊的点,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写出了感人至深的情感,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劝诫世人,在情感之外加入了理性的思想来引导读者,所以爱情与教育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作者突出爱情的同时展现个人在现实、利益面前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家庭、学校的影响,也透露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是对一个人灵魂的塑造,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对一个人的成长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作者强调的一个方面。
此外,小说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校园生活,由校园延伸至社会生活,涉及熊猫环岛、“和谐阙”、空气污染、抗日英雄纪念、农民工、男女比例、儿童教育、孝道、韩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引发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诸多思考。作者在引导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民族崛起献身的先驱和先烈,物质生活虽然上去了,但精神生活也不能缺失,要有公德心、同情心、良心,而不要有贪婪、自私、冷漠、无情等,要时刻保持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亦可以称之为社会小说或社会问题小说。小说不仅情节引人入胜,写法上也别具特色,更能引发我们对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中作用的思考。
好的作品不仅人物形象突出,内容描述的完整、思想内蕴的深邃,在写作手法上也有其特色。在这部长达40 万字的小说中,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结合。全书大部分章节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写法,第四部分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魔幻现实主义于20 世纪50 年代崛起于拉丁美洲文坛,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均采用这一创作手法。中国作家莫言将 “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本土故事结合”,创作了《蛙》《丰乳肥臀》等多部小说。
鲁子渝先生在《给天使买房》一书中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展开对书中人物的“教育”过程。小说第四部分将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人物结合在一起,从欲望红海(因环境破坏导致周围的生物、植物被破坏而形成)走到了菩提洞,再到菩提岛(因果园),最后到老舍茶馆。作者虚构出 “菩提岛”,带有佛教度化众人之意,在这个岛上,打破时空的界限,借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人聚集到一起,他们分别是历史上德行较高、讲究信用之人或者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理想中“善”的化身,以仁慈感化他人,进而影响书中小说中的主人公。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暗含了对中国传统儒释道精神的认可,并通过讲解、亲身实践以及问答等方式让书中众人精神得到升华,让他们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完成教育的过程,实现人格的升华。
其次,结构特色。开篇由袁梦作为故事的讲述者,结尾又由袁梦来收束全篇,中间穿插的是儒、释思想,以作教育的警示意义。明代袁黄先生《了凡四训》作为教育的古训,最先出现在书中,当进入到菩提岛救赎之时,再次出现袁黄先生,并揭示因果关系,结尾处再一次提到《了凡四训》,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第三,剧中人物的出场方式也各不相同,灵活运用了补叙、巧合、伏笔等手法。如凤凰首次出场是在孔雀跳楼时,她是站在操场上的观众之一,只是写到操场上的红衣女郎仗义执言,到第二十章凤凰与孔雀相识后,回忆起最初在华堂大学操场上初次见到孔雀的场景,便运用了补叙的手法。第二十三章小白(曹守操)和宇宇(伊天)的相识于一次街舞返回的途中,由话语带出二人为发小,便是一种巧合;第二十八章中孔方圆是孔雀的叔叔,华堂大学的教师,他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在与南山的合作中,抢占了合作的论文;在做院长时又犯下贪污罪名,也为其后来设计陷害华新陀等行为埋下伏笔。其他如曹守操的出场、梅姐与酒吧老板、黄石等人也是巧妙穿插各种手法。
此外,还采用了象征、烘托、对比等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故事的文学色彩,避免了直白说教的枯燥。在情节关键处不断出现“我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这首歌来烘托主题,歌中“逸夫楼”“未名湖”“博雅塔”等暗示了北大。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孔方圆与南山、凤凰和孔雀、华新陀与潘德的对比等,凸显人物品德之高下。这些写作手法的运用,对提升全书表达的文学性、阐释作者的思想等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尽管书中描写了众多人物的爱情、友情以及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全书的着眼点在于 “疗救”,尤其是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要被利益、欲望蒙蔽了双眼,以至于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疗救” 的方法在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这种“疗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多种方式同时发挥作用,小说安排的“疗救”是他们在菩提岛上的经历。
“菩提”,原本是一种树的名称,佛祖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 天7 夜后大彻大悟终成佛陀,后来佛教一直将菩提树视为圣树,因此,“菩提”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小说如此命名似乎暗示此处与佛教渊源颇深。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排行第七的“菩提祖师”,号为解空第一,作者取名“菩提岛”便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他们经过欲望红海,吃到蘑菇后重新“活”了过来,随后进入到“因果园”。随后袁黄先生出现,告诉他们老舍茶馆后隐去。到老舍茶馆后,发现门口有叫“科学”的大头猫和叫“科举”的京巴犬。凤凰、华新陀等一行五人通过四维空间进入到了菩提岛,遇到三个身着海青衣服的男士,分别是菩提岛第五任CEO 季布(古楚国人,曾在项羽、刘邦麾下效力,以“一诺千金”名重于后世)、总培训师曾子(鲁国人,孔子弟子,儒家思想的传人,以“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著称)、中西文化的使者马可·波罗(意大利人,讲授禅茶课),后由马可和袁黄带来了法国的米里哀先生(卞福汝主教,雨果小说《悲惨世界》中用善感化主人公冉·阿让的人),最后他们五人被留下在此修行。
在培训过程中,讲授的内容涉及到佛教、中医、茶道等。尤其突出“禅茶一味”,作者认为:
禅的精神在于悟而不迷,茶的精神在于雅而不俗,禅茶文化的精神包含了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和气和茶家的雅气。[3]230
这种精神具体体现在感恩、包容、分享和结缘上。由此再引申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人生的八德,是做人的基础,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在现在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也同样重要。”[3]231随后,他们五人分成两拨住在菩提岛,每天由曾子带大家学习一个小时《弟子规》,并参加劳动。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训,孔雀等人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变。菩提岛的人“都是真诚相见,这里是净化心灵的好地方”[3]239。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道德教化也是当今时代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余世存在《谁还配做我们的老师》中即表明了这样的观点,他说:
一个人的人格之涵养乃是人生社会的终极。中国人讲,与天地参,即是此意。这种顶天立地的人格养成,并不高深,因为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儒释道在此殊途同归,一个人只有示现仁义,其人生才可圆满,庶几无愧。[3]290
这是做人的基础,是儒家德育教育的全部精髓,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也至关重要。最后他们在逃走之时,回答了岛上事先准备好的七个问题,完成了对儒家“仁”的认识,成功离开了菩提岛,实现了心灵的升华。
从东汉以迄明清,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大框架就是儒释道三家的并存互补。儒家出现于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孟子发扬光大,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孔子重视“仁”,所谓“仁”乃是“仁者爱人”,孟子推崇“义”,其后不断发展演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至为深远。
按照儒家的学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道德高尚,并且能够把这高尚的道德推广于全民和天下的人。《大学》开篇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彰显光辉的品德,使人民的道德境界不断更新,不仅要偶然地臻至于至善之境,更要常守勿失,化为恒常不变的生活状态。以道德的修养为教育的首要内容,以道德的完美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每个人都互相影响,并且保持这种高的道德水平,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就会提高,这是儒家心目中教育活动和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与终极目标。
道家亦出现于先秦时期,强调“真”,重视自由,魏晋后便有了儒道互补的局面。人是社会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因此,只要有人类,就有人类社会。所以,人之为人有一个永恒的“结”,就是规则、规矩和自由、个性的冲突。儒家的“礼”基本点是讲规则,道家的“真”基本点是讲自由与个性,所以崇尚自然。好的社会,二者都要适度,而且要有很好的弹性调整的空间。儒与道互补解决了人生存状态里的规则和自由的关系。这两块合起来还缺少对彼岸、对灵魂的关注。直到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最基本点是“了生死大事”。儒、道与佛,一个讲规则,一个讲自由,一个讲“究竟”,就基本涵盖了人生基本观念。这一趋势大约出现于唐代,此后便成为中国人精神中一以贯之的思想。而小说作者针对“疗救”所开出的药方正是这三者的结合,在不同方面对书中人物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了道德的感化、人格的提升与完善。
在小说中,华新佗和凤凰就是“仁”“义”“明德”的代名词,华新佗不夺人所爱,帮助潘德追求孔雀,帮助凤凰还债等有一系列“仁”与“义”的行为。凤凰乔装照顾伊天,在欲望红海漂流的时候给予众人帮助,和华新佗一起帮助众人离开菩提岛,将自己的心脏捐给了华新佗,眼角膜捐给了孔雀。他们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在完成手术以后,华新佗把孔雀当成凤凰,孔雀也看了凤凰留给她的信,内心再次得到“疗救”,欣然地接受了华新佗。本来互相有矛盾的主人公在最后化解了矛盾,解除了误会,这正是菩提岛修行后的结果,诚如作者所言,“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曾住着两个精灵,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现在许多人的心里只住着魔鬼了。我们应该把天使请回我们心房。”[3]291所以,要给天使买一座房,给她以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她在我们的心灵长久驻留。以此点明此书的主旨,体现了一种“救赎”,正是作者的“疗救”所要实现的目的所在。
中国古代调节社会的主要方式是 “三教”,其中又以“儒家”为主,强调治理规则以“礼”“德”为主,“法”为辅,充分发挥道德的调节作用。现如今,社会基本结构和生活方式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的思想、心理也还有传统的影响,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在“德治”基础上的新表述。时移势迁,虽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对待传统道德,应该做到“萃取、激活、兼容、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传统美德的作用,让天使常住我们的心房,使我们的精神家园变得更美好!
注释:
[1]庄子.庄子今注今译[M].陈鼓应,注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707.
[2]班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7:338.
[3]鲁子渝.给天使买房[M].香港:四季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