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书慧,李亚霖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能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潜在力量,只有他们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家庭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探寻家庭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路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承载着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发展的理想。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加强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仍是时代发展背景下的重要课题。
自主自强独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从古至今都是我们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新时代需要新人,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培养具有自主自强独立品质的时代新人。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对自我的责任感,自主自强独立就是其具体表现。青少年具有独立意识,能够自主自强处理自己的事情,这样当他们遇到困境,也能够承担责任并克服困难。因此,需要通过提升青少年自主自强独立的品质来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美好的明天应当是由具备自主自立自强品质的青少年所创造的。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不仅是人全面发展的诉求,更是实现国家和民族理想的必然选择。
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仍然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而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是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社会责任感不仅能促进青少年实现个人发展,还能够推动家庭稳定、社会发展。
在构建和谐家庭的今天,应当培养青少年对家庭的责任感。青少年对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以及家庭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为家庭发展贡献力量,不仅促进了家庭稳定与和谐,也为青少年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奠定了基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青少年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如果青少年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则可能会出现欺骗他人、玩忽职守、侮辱国家等道德失范和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因此,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必须要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下足功夫。
青少年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是一支拥有无限可能的队伍。“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3]广大青少年适逢生活在追“梦”的新时代,他们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使命。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对于国家和民族兴衰有着直接关系,若青少年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他们在实践中会优先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不忘实现社会理想。除此之外,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同步,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当中,重要环节就是强化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担起时代责任。
家庭是青少年最初的生长环境,是青少年的“教育基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影响的初始性、基础性、情感性、长期性等特点和青少年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够发挥特殊的作用。
家庭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影响青少年“三观”的树立,而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三观”对于人的行为选择会产生不可消除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青少年培养中家庭的作用。在需求时代新人的今天,社会发展要求培养独立自主自强的青少年,家庭则是培养青少年独立品质的第一阵地。青少年在家庭中形成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的意识,对自己负责,这样他们才能逐渐担起时代责任,成为栋梁之材。这是因为一个独立处理不了自己事务的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难以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在家庭中,父母应充分信任孩子,减少对他们的保护和控制,适当“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使青少年形成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的意识,促进青少年独立品质的养成。
青少年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履行责任,他们在实际的家庭责任履行中可以体会到责任不是抽象的概念,履行责任不是难以做到的事,而是从身边小事就可以做到做好。在当前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下,父母对孩子的责任“超重”,一味地付出而忽略了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若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他们的典型特征为自私自我,目无他人,无视责任等,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自己的家庭冷漠、对社会冷漠。家庭责任是一切责任的开端,青少年对家庭具有责任感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对家庭负责任,才能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对青少年的责任感进行培养,交给他们一定的家庭任务、引导青少年关爱亲人,承担照顾家庭成员的责任、让他们参与到构建和谐家庭的当中等,从日常生活中培养青少年对家庭的责任感。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青少年是家庭的一份子,更是社会的一份子,但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还不能充分认识他们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家庭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认识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意识。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等复杂的关系。青少年在家庭中最初认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从而建立起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关系;家庭在履行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与规范以及为社会做贡献等社会责任的同时,青少年可以从中获得学习,自觉建立与社会的联系,并履行社会责任,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甘肃酒泉出现了年仅8 岁的小志愿者张承禹,他在家庭的影响下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青少年能够认识和处理社会关系,他们就能够将自己与他人、社会、国家联系起来,自觉履行责任。
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每个人在享受国家赋予的权利的同时,应履行相应的义务。青少年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让他们充分认识并履行对国家、民族的义务和责任。相比学校和其他的教育,青少年培养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基础、更长期。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家庭对他们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将会更清晰地认识到履行义务和责任。在家庭中,父母引导青少年感知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引导他们热爱祖国,认同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愿意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以“小我成就大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些有意识的引导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清楚地认识到对国家和民族应承担的责任,并在自己的日常实践中履行责任。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项有关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重要任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温暖港湾,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青少年对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深刻的认识,使他们认同履行社会责任,最终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践行。
家长在家庭中是青少年主要的教育者,对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责任感属于道德情感的范畴,由“三观”所决定,家长自身的“三观”无形中影响着青少年,因此,只有家长自身具有正确的“三观”和高度的责任感,才有利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其一,家长要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很多人责任意识淡薄,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作为家长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本身要拥有较高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意识,不断地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教育子女的能力。对此,家长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将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二,家长要树立对青少年责任教育的意识。作为青少年第一任教师的家长,主要的职责就是教育他们成长成才,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对孩子的责任教育。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很多家庭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道德教育,缺乏对孩子责任教育的意识。对此,家长应当将责任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有意识地对青少年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不断提高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力。
“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家风建设,家风不仅事关家庭的发展,还对社会、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老一辈革命家十分重视在家风建设中突出对子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刘少奇同志经常教育子女“肯于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人活一辈子总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要贡献多一些才好”,刘少奇同志的谆谆教诲,弘扬了优良的家风,提高了子女对于社会责任的意识。在与新冠肺炎斗争中,张定宇院长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牢记父亲说的“在家尽孝,在外尽忠”,他身患绝症、却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在危急时刻为国效力。
良好的家风是无声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沁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直接给青少年提供了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因此,若要提高青少年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离不开优良家风的浸染。其一,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家风建设当中,引导青少年树立“家国天下”的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其二,将家训家书家规融入到家风建设中,引导青少年“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多为社会做贡献”,在祖训家规的陶冶下,提升青少年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家长是孩子的“首席教师”,青少年将家长视为榜样,他们的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所习得,“青少年的责任感会受到榜样的感染,模仿过程本身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间接培养责任感的目的。”[4]。老一辈革命家滕代远一生的缩影就是“服务”二字,他经常对孩子们说“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在他实际行动的带领下,他的孩子们将父亲视为榜样,纷纷担起为国为民的责任。全国道德模范王新华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在大家与小家的选择中,她选择了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她的行为激励着儿子“像他妈妈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长作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若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一,家长要提高知识水平,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以身作则,对青少年做出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在家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陶染,也会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家长要培养青少年用知识报答社会、报效祖国的意识;其二,家长要提升道德修养,在道德的践行中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自身有责任的行为引导青少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心,使青少年认同其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毛泽东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5]青少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认识到他们的责任,从而更好的履行责任。因此,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中要重视实践环节,使其责任感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践行。
其一,家长应通过给青少年安排具体的任务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家长应拒绝对孩子 “包办”,交代给孩子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并给予充分的鼓励,使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认识和履行责任。其二,家长应通过与青少年共同参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家长可以带青少年去敬老院看望孤寡的老人,让青少年体会到对他人的责任感;家长可以和青少年一起做家务,让青少年在参与家庭建设中认识对家庭的责任感;家长可以和青少年一起种树,使青少年体会对自然的责任感;家长可以带青少年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公益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激发青少年对社会的责任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参观革命纪念地、重走长征路等,激发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参与中主动理解和认同责任,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