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与狂的背后
——从荣格原型理论角度分析“痴儿不痴”母题

2021-03-25 09:12许童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荣格母题傻子

许童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一些被作品中其他人物或者社会定义为痴傻疯癫的人物形象, 然而将他们加以仔细区分,会发现其存在着许多不同点。 而笔者所说的“痴儿”形象其实是三种类型形象:先天愚痴的人物、 行为疯癫的人物以及对某些事物执着痴迷的人物。 笔者将这三种人物类型总结为“痴儿”形象,因“痴”有疯癫、癫狂、不慧之意,亦有入迷之意。 而“痴儿不痴”母题定义为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一定的思想内涵的痴儿母题。

一、从荣格原型分析痴儿不痴母题

荣格心理学中, 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精神(psyche)。而精神是由若干彼此不同又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层次构成的,荣格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够被个人直接知道的部分, 个人无意识是一个贮藏所, 他容纳着所有与意识功能和自觉的个性化不协调不一致的心理活动, 他就像一个容纳着已获得却又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和忽视的信息库。 而荣格最重要的贡献是对“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的提出。 在此之前意识与无意识通常被认为来源于经验,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无意识是由于童年创伤性经验的压抑形成的。 然而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一个储藏所,里面储藏着“原始意象”,所谓“原始意象”是指人从祖先(包括人类祖先、前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那继承来的意象,是一种祖祖辈辈千万年经验的集合。 而这些种族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起或者把握他的祖先所拥有过的意象,而是说,他们是一些先天的倾向和潜在的可能性, 即采取与祖先同样的方式对这个世界作出反应。 就此荣格提出了“原型”的概念。[1]原型(archetypes)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人格组成中的一部分。

对痴儿形象可以进行人格原型分析:

第一类“先天愚痴的人物形象”。 当把焦点对准他们生理学上的缺陷之时, 往往会忽略其人格的内部发展, 智力低下并不代表他们对这个世界及社会没有反应, 也不代表他们没有个体的心理活动,所以对这一类形象进行人格分析时,不难得出他们人格面具原型所占据的心理能少的结论,人格面具原型, 它的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2]人格面具原型所占据的心理能少, 就是他们无法融洽的与他人相处并融入社会的原因。

而心理能与其他物理能一样是守恒的, 也就是此消彼长,流入人格面具原型的心理能的减少,自然存在其他原型中的心理能的增加。 这类人物他们流入阴影原型的心理能会比平常人多。 阴影原型存在于人的集体无意识中,“而来自集体无意识的必要及必须的反应把自己表现在原型形式的观念之中。 ”所以当一个人首次遇会他的集体无意识的时候,他第一个遇会的就是他的阴影原型,荣格将阴影原型定义为“它是个体不愿意成为的那种东西。 ”霍尔认为当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阴影原型的时候,他总有办法去解决并削弱它,而当阴影原型受到压抑, 就会最后爆发展现出阴影原型中的人不愿意成为的那一面。 因此,第一类痴儿流入阴影原型的心理能的增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改善并削弱阴影,使他们具有一种温暖平和、质朴归真的气质。 他们不理解这个世界,这个具有形态的社会。 对他们来说外部世界太小,他们的内心无穷无尽,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世界的虚无性。 例如《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他不被其他人认可,不能融入集体,他不圆滑不讨巧,被他人嘲笑,被女人抛弃,但他简单老实,坚定刚毅,他最擅长奔跑,所以不断地跑啊跑,在奔跑中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带给他人一份善意与爱。

第二类“行为疯癫的人物形象”。 他们似乎是社会上不和谐的一分子, 如果说第一类形象是不会融于社会,那么这一类便是不愿融入社会,因而被视为异类。 他们对于社会和世界有着不同的观念和独特的看法造成了社会对于异己者的排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他们会放弃虚假的人格面具,在癫狂中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内部完善, 于是他们具有高傲出世的态度, 这种疯癫带着一种遗世而独立的意味。 而另一类由于社会的压力与不认同会激发他们的阴影原型,使他们看起来狂躁,暴怒无常。 而这类人的疯癫使得作品带有荒诞感和讽刺感,表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的批判。 如《狂人日记》里的狂人, 他之所以称之为狂这种带有一丝褒义的形容, 是因为这带有作家本身对人物的认同色彩, 实际上他在小说中其他人物的视角里和大环境下就是一个疯疯癫癫的人。 但他实际上是一个具有超前思想意识的人, 他的疯癫具有一种荒诞和讽刺的意味,衬托出其他人的麻木愚昧。

第三类“对某些事物执着痴迷的人物形象”。他们在生活中似乎与平常人无异, 但在某一个方面却很单纯执着, 这种单纯执着与社会的总体趋向相悖,所以在世人眼里他是一个痴儿。 这一类型人物相较前两种拥有正常人格面具原型, 他可以很好地与他人打交道,但他们往往不圆滑世俗,他可以很好地与社会和他人相处, 但对真善美有着一种固执的追求,他们不世俗、不物质、不争名夺利。 他们反衬出了社会和他人的虚假面,读者会从他们的身上看见本应该有却逐渐丧失的东西。 从而进行反思。 他们的人格面具所拥有的心理能是最完美的状态, 相较于在社会演绎各种各样角色而失去自我的人格面具过度的人, 他们是可以融洽与社会相处又可以感受自己内心的人。 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中的梅诗金,他被别人认为是白痴公爵, 他愿意无条件娶被地主托茨基蹂躏的纳斯塔霞为妻,他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他具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帮助世人的心。 虽然他被当时周围的许多人称作白痴,但是与他亲近的人都对他表露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虚伪虚荣的外表掩盖下羞于真实流露的喜欢与无上的信任以及对真善美由衷的向往。[3]

二、“痴儿不痴”母题的作用及内涵

1.从叙事视角角度分析

“痴儿不痴”母题可以分为两个叙事视角,第一个是以痴儿为叙事视角, 第二个是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即读者的上帝视角。笔者将重点论述前者。以第三人称书写, 痴儿是作品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所作所为不被作品中其他人物理解,但在作者和读者的上帝视角中,却似乎能够理解痴儿,感受到一丝讽刺,从而感受到痴儿所带给文本的内涵。

而以痴儿为叙事视角是这个母题所独有的,痴儿的视角不是一个全知全能视角, 造成一种不可靠叙事, 但他可以将读者与书中社会和世界的距离拉开,将外界环境陌生化,可以使读者更冷感地看待社会生活与历史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成世界的虚无感。例如《尘埃落定》是以麦其土司家的傻子二少爷为叙事视角。傻子具有先知性的预见,小说中,傻子的预判逐渐得到了验证,远方客人到来时,大家以为来客只是牵着驴子的查尔斯,傻子说:“还有一个客人。 他不是牵着毛驴来的。他牵着一头骡子”,果然被傻子言中。 多吉次仁的儿子回来向土司寻仇,麦其家的傻子少爷躺在床上大叫“杀人了!杀手来了!”[4]果然麦其家的大少爷——未来土司的继承人被杀。 傻子还预测过,“要不了多久,土司就会没有了”,果然最后土司统治的城堡如同土司制度一样灰飞烟灭。这些先知性让读者觉得傻子有着一种大智慧, 而也增添了其神秘性。所以《尘埃落定》实际上运用了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的交叉,读者随着傻子的视角经历了麦其土司部落从繁荣走向灭亡, 可以切身体会到那种浓厚的苍凉感,人是尘埃,人生是尘埃,尘世中的种种终将飘散,散入了茫茫宇宙之中。[5]而这种苍凉感和虚无感是独特的痴儿叙事视角所带来的。

2.从叙事风格分析

“痴儿不痴”母题具有很独特的叙事风格,往往不用大量铺陈便具有一种荒诞感、 讽刺性与社会批判性。 因为痴儿“不痴”,所以把他认为是痴儿的社会和个人便是痴儿的对立面, 而痴儿身上的真善美或者对于世界与社会的思考便是这个社会所丧失的,换个方式来说,界定痴的人在某些方面不如痴儿,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讽刺,在这个讽刺下读者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3.“痴儿不痴”母题内涵

无论哪一种痴人形象, 他们的背后是对于理想社会的建构,反衬出社会、他人的阴暗面与虚假面, 作者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痴儿并不是为了写他痴而存在的,他的痴在这类母题中是一种“善”。 而这种“善”是理想社会所必需的,是一种社会理想。

猜你喜欢
荣格母题傻子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降龙骑士
赢创AEROSIL气相二氧化硅分散液荣获2020年荣格涂料技术创新奖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富家傻子
勤能补拙是骗傻子的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荣格用温暖点亮孩子梦想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