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芳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山西运城044000)
美国南方现代主义女作家波特的 《开花的紫荆树》蕴含摇曳多姿的思想意识。 作品充分体现出了命运的沉重感、时代的沧桑感、历史的厚重感。《开花的紫荆树》 塑造了一个形色各异的群体,这些美国南方社会的人,缺失自我、隔离社会、生存困闷、精神苍白,过着迷茫颓废的生活。 作品通过这些人物生动表现出浓重的荒原意识、异化意识、女性意识和心理意识。
错综交杂的多元意识,使短篇小说《开花的紫荆树》包孕多重主题,每一重思想都纵深幽远,多重思想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有一种笔底生花、情味极深之感。
1.战争主题
战争主题在小说中显而易见,横贯全文始末。而战争,不仅仅有国家战争,还有纷繁的思想战争,外部世界的战争“直转”而出,内部思想的战争“曲转”而出。[1]在这一场双重性的革命战争中,人们都沦丧为牺牲品。劳拉、布拉焦尼和欧亨尼奥都被卷入战争的洪流涡旋之中,无法自拨、不得自救。
例如: 小说通过劳拉夜梦中的思绪来指出欧亨尼奥的行为,“混淆爱情与革命是荒谬的, 白天夜晚,生与死——啊,欧亨尼奥! ”可见,战败思想根殖在他们的思想里,混淆生活、混淆命运,混淆一切,这些局中人苦闷颓丧。
“他永远不会为此牺牲。 他会活着看到自己的饭碗被其他饥饿的世界拯救者抢走。 他告诉劳拉,传统上讲, 他必须唱歌, 尽管他的生活迫使他杀人。 ”不单单是布拉焦尼利用战争,劳拉以及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在战争中出卖自我。
2.宗教主题
《开花的紫荆树》充满了浓烈的宗教意识,但却明白地展现出了反宗教的背叛主题。[2]被宗教意识主宰的女主人公劳拉是一个彻底的背叛者。在战争遗留下来的精神疾患下,劳拉的“自我”和“超我”进行了一场争战,最终“自我”获胜。她背叛了宗教,以至于她一直游离于边缘状态。在矛盾中无法向前又无法退后。 信仰的缺失让灵魂变得不再完整。
家国的信念、生活的信念、理想的信念都破碎在风中,一切都缥缈在遥远的彼岸,任她如何驻足或追逐,都寻找不到那份遗失了的信念。 宗教渲染下,劳拉已经变成了一个残缺的人,这里宗教符号的意味,并不单纯地指向宗教层面,也指向了生命仪式。 她吞噬自我又不断地新生自我,她既是受害者,又是“杀人犯”“食人者”“解救者”,她掉在了生命空间的意识漩涡中,忠诚着背叛,背叛着忠诚,循环在一处死胡同。
3.异化主题
《开花的紫荆树》体现出了异化主题,这里的人物群像都是异化的、分裂的、割断的、戕害的。[3]由此, 波特有意在作品中围绕这群人物营造出了“第三空间”。 这种“第三空间”既是生活的空间又是想象的空间,是对现实进行分离解构的空间。
劳拉就是游弋在“第三空间”的异化产物,她举行了身份与主体的分割仪式, 将自己从一系列的活动中排除出去,她排除周边的人物,排除自己的幻梦, 将碎片溶解于现实生活里又排除宇宙之外。 尤其对于革命领导布拉焦尼的多次骚扰,她虽然内心极度厌恶但却不能反抗,她的思想徘徊,肉体停滞,不断分割着思想和行为,这就是她异化自己的一处表现。 “换句话讲,我可能真的和布拉焦尼一样堕落,一样麻木,一样不完整。 ”其实,劳拉已经认识到了她的自我沦陷与断裂, 发现自己正在不断地被异化成为一个她无法接受的人。
布拉焦尼可以说是作品中异化人物的杰出代表,比之于劳拉,他简直是最令人不舒服的人物,“他的衣领,枪带以及闪着光泽的黄鞋子上都充满了不怀好意的成熟老辣。 ”他全身上下紫色占绝大多数,这种紫色让人不舒服,仿佛他就是那棵吊死犹大的歪脖树。 他背叛自己的革命信仰、 爱情信仰、生活信仰……他根本不在乎别人如何,虚伪蛮横地幻想着,他甚至还想不断地同化劳拉。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做到了。 他扭曲的思想虽然没有直接输入给劳拉,但劳拉在他的话语下,开始了其他方向的异化行为。
异化的世界,异化的人们,异化的思想,人们都成为了一群精神疏离状态下被驱赶着盲目行走的奴隶, 他们一层又一层地给自己套上了自认为“美丽”的枷锁,异化着自己,同化着别人。[4]
1.荒诞主题
小说以劳拉为群像人物中的刺点, 点缀太多的梦境来表现现实的荒诞不经。 这些荒诞不经充斥着方方面面, 无法清除, 反而大多数人选择屈服。 人们默认着荒诞,不仅不改善,反而任其渗透,逃避着。
思绪的荒诞隐喻出精神的荒诞。 当布拉焦尼自以为是地向劳拉说她也是为失望而生, 她却想到了暴力、 毁坏与死亡。 这是过于夸大的荒诞不经。 他仿佛成为一头魔兽,让劳拉惧怕,这种惧怕来源于革命者的精神施压。 劳拉曾看见一个年轻人跑到她的院子里唱两个小时的歌, 从而想到了影子在水面摇曳的场景, 而这种错觉寓意着命运之中总有一些意外元素让你痛苦迷惑不已, 而这些丝毫没有任何意义。 不仅没有意义,还是过多的牵绊与侵扰。
梦境的荒诞隐喻出现实的荒诞。 劳拉梦见欧亨尼奥这个似乎是被她害死的人飘飘忽忽地向自己隐秘地微笑,而这种微笑就像是生活对她的一种笑意,猜不透的笑,不知是嗤笑、微笑,还是暗笑……
这一切都隐喻了20 世纪美国现实的荒诞性,[5]显示出了人们生存现状的迷离,人们总是以接受的姿态,自我欺骗。 波特想通过这些描述来激起人们对荒芜思想原野的思考,警示不要逃避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
2.女性主题
小说塑造了一位忧悒的女主人公劳拉, 这位充满理想却丧失理想的女性, 她曾积极参加重要人士开展的政治性会议,曾探访狱友、曾为革命者冒险送去尽管意义不明的信、 曾全心全意努力去为同仁志士分忧解难……
战争环境的无意识与有意识在她的思想中处处流露,变成了她的意识流,形成她这个女性人物双重声音的话语,体现出了独特的女性符号。 这篇小说还以飘洒的笔墨画出了其他几位女性人物。这些女性, 一是嘲笑布拉焦尼十五岁时的初恋对象,她对这位不可一世的布拉焦尼满是嘲讽,她不懂得尊敬而平等对待男性;而另外一位女性,则是现在的布拉焦尼的妻子, 这位妻子受到了丈夫的严重忽视, 得不到平等与尊重。 两位女性各站极端,她们两个都没有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是作者否定的女性人物。
劳拉是新女性,她热爱自由与和平,她参加到革命之中,这也是她具有崇高理想的表现。 独立、自主、坚韧是她的特点,她可以为自己发声,虽然她背叛了信仰,是一位异化女性,但是她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是南方社会女性中有独特思想意识的女性。[6]
通过群体众生相的揭示, 女作家波特希望女性可以走出性别困境,迈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大胆追求、不畏束缚。
流动性、多元性、包容的多重主题借由“紫荆花”这一物象来彰显。 “紫荆花”是荒诞世界中被异化的背叛者代表。 小说中有一句话格外醒目,“犹大树深红色的花簇变成了暗紫色”,这句话深刻地阐述出了世事、人性多变。 波特借紫荆花颜色加深来隐喻出这种“背叛”与“异化”的精神危机似乎正在西方文化中悄然蔓延。 “紫荆花”的象征意义鲜明深刻。
紫荆树上,一树繁花,犹如人间。 美国20 世纪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凯瑟琳·安妮·波特所写的《开花的紫荆树》 主题具有多样性意义。 “内外交错”的战争主题、“背叛”的宗教主题、“自我割裂”的异化主题、荒诞主题、女性主题,这些主题都是“紫荆树”上绽放的花瓣,层层叠叠、团团簇簇地描绘着那个特殊的南方社会面貌。 “紫荆花”代表了西方文化的解构与崩离,而研究《开花的紫荆树》多重主题有利于观测20 世纪美国南方社会现状的横刨面与人物群像的精神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