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人才生态指数报告

2021-03-25 10:07:22微链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
杭州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梯队领先科创

□文/微链 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

本报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构建了城市人才生态指标体系,涵盖人才所关注的城市经济生态、科创生态、生活生态、社会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等五个维度,共计23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并通过指数的方式综合分析各城市人才生态建设的主要特色与成就。

本研究综合考虑城市的规模和综合实力(2020年GDP高于2500亿元以上)以及数据的完整性等因素,最终选择4个直辖市、23个省会(首府)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构成的共32个城市作为城市人才生态指数的研究样本(见表1)。

表1 城市人才生态指标评价样本城市

城市人才生态指数总体状况

总体特征:梯度分布相对稳定

城市人才生态发展水平梯度差异比较明显。从指数看,城市之间的人才生态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相对缓和的梯度分布特征,最高、最低值之间的差距与上年度基本相当。按照城市人才生态综合指数分值大小聚类,可以看出三个主要梯队:深圳、上海、杭州、北京、广州、宁波和南京等7个城市属于第一梯队;厦门、成都、长沙、青岛、福州、南昌、天津、合肥和武汉等9个城市组成第二梯队;其余16个城市组成第三梯队。三个梯队之间的城市人才生态发展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第一梯队平均82.43分,第二梯队平均72.22分,第三梯队平均64.54分(见图1)。

图1 2020年城市人才生态综合指数总分及排名

第一梯队:成员扩容,深圳优势大。第一梯队平均分领先第二梯队10.21分。其中,深圳、上海、杭州、北京和广州等5个城市是人才生态传统强市,近年来一直位居第一梯队。宁波和南京首次跻身第一梯队行列,作为2019年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两个城市在人才生态建设领域有明显进步,与前五大城市的相对距离逐渐缩小。第一梯队内部存在比较明显的分化。其中,深圳高居榜首,较大幅度领先第2名;上海、杭州和北京的发展水平比较接近,构成第一梯队内部一个亚群体,广州、宁波和南京组成第一梯队内部的另一个亚群体。

第二梯队:鹭蓉领衔,水平最趋同。9个城市组成第二梯队,其中,合肥、福州和南昌由2019年的第三梯队晋级,其余6个城市均是上年度的第二梯队成员。在三个梯队中,第二梯队的各个城市之间人才生态发展水平最接近、差异程度最小。相对而言,厦门和成都的水平较高,成为第二梯队的排头兵。

第三梯队:成员稳定,组内跨度大。第三梯队的16个城市均为2019年度的第三梯队成员,人才生态指数从最高68.30到最低59.66,指数跨度在三个梯队中最大,也是城市间人才生态发展水平差异最大的组别。其中,济南、郑州、重庆、西安、昆明和贵阳等6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对略高。

空间格局:滨海城市水平较高

总体上,人才生态高水平城市主要聚焦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个圈层囊括了全部7个第一梯队城市以及三个第二梯队城市。空间上看,滨海城市的人才生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从东往西存在空间上的梯度分布。

珠三角城市人才生态保持传统优势,长三角城市群体性突起。深圳和广州两大城市保持在第一梯队的稳定位置,其中深圳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显示出珠三角地区在人才生态发展方面的成效和传统领先优势。长三角多个城市晋位升级,实现群体性提升发展,在城市人才生态领域充分体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态势。

城市人才生态发展南北差异较明显,北方城市水平总体稍弱(见图2)。一是北方人才生态高水平城市数量较少。只有北京、天津和青岛等三个北方城市进入前两个梯队,第一梯队7个城市仅有北京;排名最后10个城市中,有9个为北方城市。二是北方城市人才生态发展水平总体上低于南方城市。综合指数的均值比较看,北方城市平均为66.38,南方城市为74.85,南北差距较大。此外,北方城市在五个一级指标上均低于南方城市,出现总体性落后现象,尤其在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两个维度差距最大。

图2 北方和南方城市人才生态发展水平一级指标比较

南方城市人才生态呈东中西梯度下降,北方城市出现明显断层(见图3)。32个样本城市中,南方和北方各为16个。从人才生态综合指数分布看,南方城市总体呈现平滑的梯度分布状态,其中排名前7位的均为东部城市,且综合指数水平较高,排名后3位则均为西部城市,人才生态发展水平东高西低。16个北方城市中,北京水平最高,领先排名北方城市第二的青岛11.07分,断层跨度大。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南方城市存在明显的级差,存在明显的更加平缓的梯度分布特征,但在空间分布上没有显示明显的梯度差异。

图3 北方和南方城市人才生态综合指数分布特征比较

发展特征:头部稳定、腰部突破

总体变化:水平提升,差距缩小。总体上,样本城市的人才生态发展水平较上年有不同程度提升,综合生态指数均值为70.61,较上年提高了2.38。2020年全样本综合指数的标准离差率为0.106,小于2019年的0.111,显示了城市之间的差异程度稍有下降。其中,第三梯队指数均值提高最快,较2019年提高了1.47,第二梯队综合指数均值提高了0.8。此外,梯队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第一和第二梯队之间的均值差距从2019年的10.65缩小到9.96,第二和第三梯队间的差距则缩小了0.66。

头部城市:稳中有变,均衡发展。第一梯队7个城市人才生态综合指数平均82.43,领先第二梯队9.94,优势比较明显,且在人才生态的五个一级指标方面均表现良好,除部分城市在自然生态方面稍有不足,其余领域均进入前十强。深圳、上海、杭州、北京和广州五大传统强市以人才生态高水平均衡发展稳居第一梯队。深圳市的高水平均衡发展特征最为突出,在科创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生活生态和自然生态也比较领先。上海市排名上升一位,在经济生态和生活生态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科创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也处于领先地位。杭州市排名上升一位,在生活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领域优势明显,经济生态和科创生态也有相对领先优势。北京市在科创生态和经济生态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生活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处于领先地位。广州市在科创生态和生活生态领域具有较突出的优势,在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生态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宁波和南京两大后起之秀以人才生态全面均衡发展跻身第一梯队。宁波市在人才生态五个领域均处于领先位置,在生活生态和经济生态领域领先优势更为突出,与杭州一起进入第一梯队,共同演绎浙版“双城记”。南京市在人才生态五个领域同样均衡发展,在社会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领域具有较突出的优势。

腰部城市:快速进位,重点突破。构成腰部的9个第二梯队城市综合指数平均72.49,总体呈现提升态势,两个城市排名不变,四个城市排名较大幅度提升。腰部各城市的人才生态在各个领域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其排名较一致,同时,各个城市在某些特定领域显示出相对较突出的优势。厦门人才生态发展相对更为均衡,在自然生态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生态和生活生态领域相对也较好;成都在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领域较有优势;长沙的生活生态相对较好;福州在自然生态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社会文化生态领域也相对较好,南昌的自然生态具有突出优势;武汉虽然经受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总体排名出现下降,但在科创生态领域仍显示出较大的领先优势。

第三梯队:整体较低,分差较大。第三梯队城市人才生态综合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且与第二梯队存在明显的断层。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大、变动多。其中,6个城市较去年的排名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昆明市上升位次最多,与重庆和西安组成西部“三强”;9个城市排名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西部和东北的城市在人才生态建设上尚需进一步发力。

城市人才生态指数单项分析与杭州水平评价

经济生态:城市之间差异最大

经济生态均值67.29,较2019年略有上升。但发展水平不均衡特征比较明显,经济生态指数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37.74分,差距较2019年进一步加大,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差异程度在五个子生态中仅次于科创生态。头部城市的构成没有变化,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和宁波排名位列前五,与2019年一致。但排名稍有变动,上海超越深圳和北京跃居榜首(见图4)。

图4 2020年城市人才经济生态指数排名前15城市

沪深京优势突出,杭甬延续双城记。杭州和宁波凭借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和经济活力等领域的特色亮点占据第4位和第5位,继续演绎经济生态浙版双城记。杭州市经济活力和产业吸引力优势鲜明。2020年,杭州市共有37家企业进入民营企业500强行列,居各城市之首;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新产业、新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对其他城市有较大的领先优势。

科创生态:总体发展极不平衡

科创生态指数平均得分65.64分,较2019年稍有提升,但城市之间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状态没有改变,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38.74,是五个单项中城际差距最大的领域。科创生态领先城市的排名略有变化,深圳、北京、广州、上海和杭州构成科创生态排名前五大城市,其中,广州较2019年上升两位跻身前五大头部城市之列,南京则跌出前五(见图5)。领先城市在科创生态总体发展水平上较大幅度领先其他城市,其中,在科创投入、科创人才、科创活力和科创绩效等四个方面的领先状态相对一致,在科创平台的表现上存在一定分化。

图5 2020年城市人才科创生态指数排名前15城市

杭州市科创投入和科创活力领域相对更具优势。政府对科技创新比较重视,2020年,杭州市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财政预算支出比重6.97%,在城市中位列前三甲。

生活生态:杭沪穗甬深领先全国

生活生态单项指数平均69.38,较2019年小幅提高。城市之间生活生态发展水平最为均衡,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22.59分,为五个子维度中差距最小的领域(见图6)。前五大头部城市的组成略有变化,其中,宁波超越深圳和北京上升到第四位。与其他四个单项维度的子维度发展水平相对均衡不同,头部城市的生活生态在五个子维度领域的发展存在明显背离的不均衡现象,即领先城市主要在通信、购物消费和品质生活等领域具有优势,在城市交通和居住领域则相对劣势。

图6 2020年城市人才生活生态指数排名前15城市

杭甬合力支撑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和宁波作为浙江发展的“双子星”,两市在高品质生活、城乡区域协调、收入分配等方面均取得较好发展。其中,杭州市以生活生态的综合优势继续位居榜首,尤其在生活品质、居民收入和消费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城市大脑建设助力缓解城市交通问题,高峰拥堵延误时间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中仅比宁波略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66元,在全部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健身体育等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2.6分,位居第二,入选2020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城乡收入比1.77,在经济发达城市中排名前列。

社会文化生态:阶梯分布特色鲜明

社会文化生态指数平均分为76.51分,较2019年有较大提升。指数分布呈现清晰的阶梯状,城市之间的差异程度保持相对稳定,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距28.02,与2019年基本相当(见图7)。领先城市的构成略有变动,其中,南京快速上升进入前五行列,北京因非首都功能疏解等原因,在人口规模结构以及教育投入的相对不足而排名有所下降。

图7 2020年城市人才社会文化生态指数排名前15城市

杭深两城优势突出。杭州和深圳两个城市社会文化生态指数比较接近,以较大优势领先其他城市,确立社会文化生态的领导地位。杭州市凭借教育投入、历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位居第一。杭州市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历来注重文化教育,财政教育支出比重(19.49%)和人均教育支出(3378.85元)均位居第三,公共安全满意度(83.68分)排名第二,基本社会保障满意度排名第三。

自然生态:城际绿色生态差距大

自然生态指数平均值78分,较2019年有一定程度下降。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36.99分,城际差距出现较大幅度拉大的态势(见表2)。从领先城市的组成看,厦门和福州排名保持不变,其余前十领先城市出现较多变动,但总体水平差别不大。

表2 2020年城市人才自然生态指数排名前15城市及子维度比较

在自然生态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进入前十,7个城市地表水优良率达到100%。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沿海城市共有6个,6个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均进入前十。■

猜你喜欢
梯队领先科创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航空世界(2022年9期)2022-12-19 02:24:18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8:58
科创走廊“乘风起”
当代党员(2022年7期)2022-04-14 21:51:05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我国铁钌接力催化氨合成技术国际领先
当前国企深化改革形势如何构筑人才梯队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汽车观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28
基于李代数sl(m+1,R)的多分量扰动AKNS孤子梯队
直升机梯队接受检阅
国防(2015年9期)2015-03-21 01: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