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图形设计教学培养创意思维的实践探究

2021-03-25 10:57贺白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用图形思维

贺白龙

(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广东·广州 510000)

高中美术图形设计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笔者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精准的课程设计,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和策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1 当前的图形设计教学

图形设计是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基础;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掌握必要的图形设计的方法和程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创意设计实践 。所以,图形设计教学的重点和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这也成为了美术教学探索的新方向。

然而,当前的图形设计教学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偏传统的教学,侧重学习基本的审美原则和设计技巧,导致学生容易片面的认为“创意”太高大上,难以将个性化的设计理念、思维语言概括地转化为创意图形,呈现出来的作品往往是直白、缺少关联的。另一种是重结果的教学,侧重强调“创意”的成果,却忽略了“思维”的发展,不关注创意思维的演变过程和品质训练,就像无源之水,导致核心素养难以有效提升,呈现出来的作品常常是刻意、缺乏内涵的。这两种误区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创意思维的培养方法。

创意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创意思维的形成,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能仅寄望“灵感一现”,实践证明,每个人都具备创意能力,它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方法来培养和训练的。

2 培养创意思维的教学路径

在图形设计教学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去激发灵感和创意,让学生有信心、有方法的进行创意表达和创意实践。笔者总结了基于“共用图形”的创意思维教学方法(图1),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1:基于“共用图形”的创意思维教学流程

2.1 创设情境,启发联想思维

创意思维的起点一定是生活,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创意的源泉和基础。所以,我们要成为生活的“观察家”,永远好奇,善于发现,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到不凡,从忽略的事物中找到精彩,从不同的角度中发现新奇。要从“观察”中有所“发现”,需要展开“联想”,启发和打开学生联想思维的阀门。

在观察初期,学生容易受知识经验的束缚,联想得过于简单,例如教室内一排灯管,联想到类似一列夜晚行进中的火车;打开的书本像一个笔记本电脑等。但是,仅仅是形状的联想还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需引导学生带着情境联想,例如“灯管”能照耀我们的学习、成长,“火车”驶向美好的未来、成才,二者之间的关联是有寓意的;打开的“书”代表知识,“笔记本”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知识让社会进步;也可以是信息时代的学习途径。我们在赏析优秀设计作品时,会发现其中的图形也蕴含着这样的联想思维。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元素的构成规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找寻事物与事物的关联性,重组具有新意的概念。

2.2 头脑风暴,驱动发散思维

通过观察和联想,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然后开展“头脑风暴”,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实践,进一步拓展思维的深度、广度。这部分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随意举出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要求学生巧手联珠,写关键词,尽量在五个以内就能联系起来且不重复,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思维过程。例如“灯泡”与“鸟”,从形状、颜色、功能、因果、寓意、环境等角度全方位的发散联想,灯泡能联想到圆、透明、明亮、电、科技等;鸟联想翅膀、飞、动物、羽毛、惊弓之鸟等,再对二者展开串联,灯泡——玻璃——工业品——污染——生存——鸟;灯泡——照耀——前程——飞鸟;类似的关键词联想,串联十次以上(图2),为后阶段设计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案,尽管这些方案不可能每一个都有价值,但数量上足够多,思维得到充分激发,创意设计才可能得出更优的方案。

图2:“头脑风暴”思维导图

2.3 共用图形,实现创意建构

把发散的思维转化成创意,是图形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一个有效路径就是通过设计共用图形,建构创意思维。训练学生对联想关键词的分析和提炼,根据相关度,保留有价值的元素,转化成共用图形,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组成一个新的视觉形象,新异的画面表达能带来视觉冲击,引人关注,并留下深刻印象,其广泛运用于设计各领域。

在《奇特的视觉创意——共用图形》教学中,把联想关键词中的生活物象转化成图形是最难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决定整个课程的成败,需要教师引导、示范,进行思维建模训练。例如,表现人的图形,可以简化到只用一个五官代表;又如一支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笔尖,笔身则可以置换成任何其他图形元素,共用图形就产生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就具有一定的寓意。在绘画的基础上,用减法,概括简化,仅留下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利用置换、正负、异影、汉字图形等设计手段,将两个元素巧妙的组合;然后再进行思维训练,每个小组完成50-100个有效的共用图形设计,看似任务量大,但学生设计出几个共用形后,更多新的创意图形就会源源不断涌现,这就实现了创意思维的建构。

2.4 丰富表达,完善创意成果

大量的共用图形为各类主题性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共用图形为基础,加入背景、颜色等装饰性元素丰富画面的效果,也可以植入合理的文案或广告词,例如,学生作品《逃离》中,将“手机”与“人”组合,学生写道“像雨滴的信息框,代表网络中淆杂、虚幻的信息正淹没着我们,请勇敢坚定地迈向真实的世界”,作品中黄色代表阳光,造型上有虚实对比,有点、线、面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完善画面需要一定的表现技巧,根据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用色彩、疏密、虚实等对比变化来丰富画面。这些主题积极、风格多样的优秀学生作品,更容易成为互相学习的榜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表现能力。当学生掌握了这种创意设计的方法,也可以打破教学路径,从主题展开联想,找寻元素重组,不再局限于共用图形的演变。

在培养创意思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的课程设计步骤明确,环环相扣,层层进阶,能让学生更有获得感,在创意思维的海洋中,表达自己认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文化理解。

3 培养创意思维的教学策略

3.1 精准定位梯度目标,培养创意思维的突破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视觉传达设计里的部分内容,例如标志、招贴设计等,但着力点不在创意,因此,高中学生对创意思维的方法比较陌生,认为难度很大,无从下手。本主题课程设置为六课时,精准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梯度性的学习任务。第一课时《观察联想》,从身边的事物切入,培养学生敢想的意识;第二课时《思维导图》,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第三、四课时《共用图形》,进行思维建模,锻炼学生对图形概括、提炼、重组的意识和技巧;第五、六课时《创意表达》进行成果的完善和呈现。教学由易渐难,由浅入深,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迁移,每个阶段的任务成果增强了学生的创意自信,让学生敢于创新,能够突破。

3.2 创新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创意思维的开放性

过去教学中往往是先确定设计主题,然后传授技巧,学生再设计作品,学生处于被动位置,思维容易受限。本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的作业为起点,逆向设计教学,例如,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业就是共用图形的来源,共用图形又是创意作品的基础,学生的作业是教学和创作的源泉。又如,在同一张作品中,常常融汇了甲的创意、乙的图形设计、丙的主题设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不同班级会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创意和作品,优秀作品的展示会带来相互的启发,让学生的创意思维更具有开放性。

3.3 因人施策个性指导,培养创意思维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的关注点、思考方向、设计手段、优势特点都有不同,创意思维的培养绝不能“千人一面”,教学必须因人施策、顺应个性。例如,联想环节,将一些熟知的题材作为思维起点,有的同学喜欢“小动物”,有的喜欢“电子产品”,那就以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兴趣的对象出发,更容易活跃创意思维。又如,在共用图形设计中,有的同学会画成简笔画,那就从简笔画入手;有的同学文字语言功底好,就可以从汉字、成语等角度展开设计。根据学生作品展开个性指导,培养创意思维的独特性。

3.4 导向明确立德树人,培养创意思维的社会性

图形设计教学的题材新颖且与生活密切相关,能拓宽学生视野,但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社会问题,培养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持立德树人,这是思维培养和美育的重要使命。例如,创作环保、公德、学习等各类主题性实践作品,引导弘扬社会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让教学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和积极人生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默化潜移中学会成为一个文明的社会人。

在高中美术图形设计教学中,教师精心精准的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意思维方法,完成创意设计的作品,展示创意实践的成果,让思维成长真正发生,让学生自信的敢想敢创,点亮创意之光。

注释

猜你喜欢
共用图形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GSM-R网络新设共用设备入网实施方案研究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配对
北京地铁1号线四惠试车线多线共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