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锐,杨琼敏,王国诚
(1.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广东 汕头 515078;2.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 揭阳 522000;3.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21)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定,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并以此作为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的重要策略和措施。作为衡量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全国各地已经持续多年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卫生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相比较而言,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监测与研究却较少。我们调查粤东三所公办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旨在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基础数据和政策依据。
2021年4月选取粤东三所公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8808 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3032 人,女生5776 人。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粤东三所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调查基本情况(n=8808)
1.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以《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为基础设计,结合高职学生群体特征增加年级、性别、户籍、父母受教育程度、月生活费等基本背景资料。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和六类健康问题(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问卷共56 题,其中判断题9 题,单选题26 题,多选题17 题,情景题1 大题,包含4 个小题(单选题3 题,多选题1 题)。问卷总分为74 分,判断题回答正确得1 分,单选题回答正确得1 分,多选题回答正确每题得2 分,漏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2.问卷发放
本调查在三所院校分别采用网上发送电子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者在调查前都参与过类似调查,具有一定经验并清楚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调查时间设定2021年4月6日至16日,统一指导语,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用手机作答,共有8808 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有效问卷共计8808 份,回收率100%。
3.判断标准
正确回答80%及以上(即总分≥59 分)健康素养内容的学生视为具备健康素养。从三个维度看,正确回答80%及以上的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内容,则该调查对象被视为分别具备这三个维度的健康素养。从六类健康问题看,正确回答80%及以上的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六类健康问题,则该调查对象被视为分别具备这六个方面的健康素养。
使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健康素养水平使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x±s。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正确回答80%及以上(满分为74 分,总分≥59 分时)健康素养内容的学生视为具备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包括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满分为32 分,≥25 分时被认为具备该维度的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满分为25 分,≥20 分时被认为具备该维度的素养)、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满分为17 分,≥13 分时被认为具备该维度的素养)三个维度,具体情况如表2。健康素养总得分为46.45±14.65,具备率为16.94%,其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6.43%、17.52%和18.13%。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得分为20.37±6.15,具备率为16.7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为16.18±5.64,具备率为32.52%;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得分为9.90±3.92,具备率为27.54%。其中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率较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最高,说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出现倒挂现象(见表2)。
表2 粤东三所公办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情况(n=8808)
一是不同性别、年级、民族和健康状况的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分析。男女生的健康素养及三个维度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女生的健康素养总分以及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健康素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更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特征学生的健康素养总得分和两个维度(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素养和基本技能)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则差异不显著。过去一年自评健康状况不同的学生在健康素养及三个维度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年级、民族和健康状况的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得分比较
二是不同家庭情况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分析,共设置了4 个与家庭情况相关的调查内容,分别为户籍、一个月的生活费用、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的学生总体健康素养及三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住的学生(p<0.01);一个月生活费用为500 ~1500 元的学生健康素养及三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费用在1500 元以上和500 元以下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的父亲、母亲的子女健康素养及三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的子女(见表4)。
表4 不同家庭情况的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得分比较
科学健康观得分为5.95±1.97,具备率为47.67%;传染病防治得分为4.29±1.78,具备率为47.49%;慢性病防治得分为7.76±2.92,具备率为15.34%;安全与急救知识得分为9.88±3.52,具备率为56.91%;基本医疗得分为7.66±2.74,具备率为26.23%;健康信息得分为4.2±2.03,具备率为54.23%。其中慢性病防治具备率较低,安全与急救知识具备率较高,见表5。
表5 粤东三所公办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六类问题得分情况
不同年级高职院校学生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知识、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六类问题的回答情况中,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知识和基本医疗四类问题的回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经S-N-K 检测发现三年级在这四类问题的得分明显低于一、二年级,见表6。
表6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健康素养六类问题水平具备率比较
总体来看,粤东三所公办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健康素养的三个维度发展不均衡,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率较低,不同性别、年级、民族、健康状况、户籍、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月消费水平的学生健康素养情况存在差异。女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男生,可能与男女生在生活习惯以及生活健康观念方面差异有关,女生更注重健康知识的积累和自我保护,这一点与其他国内关于学生健康素养的研究结果相同[2-3]。高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低年级学生,与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高职教育对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有影响[4]。随着年级增长,学生不断扩展健康知识,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加深了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健康素养具备率逐渐提高。
三年级学生在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知识、基本医疗四类问题的回答上与一、二年级有差异,可能与取样的人数少有关。另外问卷调查时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实习等压力,对健康知识有所忽略,在压力下不能较好地实现健康生活方式也有一定关系,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国内学者调查研究也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低年级反而高于高年级的差异,认为高职院校教育对部分学生健康素养的形成没有提供更多助力,原因是高职学制短,课程安排紧凑,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加强健康修养,需要加强健康教育项目和增加课程学习内容等[5]。
民族、户籍、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健康行为和健康素养,国内已有研究显示,民族、父母受教育程度、户籍等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家庭经济状况与个体健康素养水平呈正相关。分析认为家庭是高职学生成长过程中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最多的场所,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父亲的健康知识和理念自然就会影响到子女的健康知识和理念,而母亲的健康技能则会更多影响到子女[6]。
参考2019年汕头市健康素养监测结果,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6%,高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居民水平。依据本次调查结果,提高高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几点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高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情况及现存问题的改进需要从家庭、学校、个人多方协同努力,与学校的管理机制、培养方式有关系,也与家庭和学生自身成长密切相关。从本次调查高职学生在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素养基本技能三个维度的具备率可以看出,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有待提高,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大学新生第一个学期就要开设健康素养类通识课程,或在基础类课程如体育课程中穿插健康素养知识等。
慢性病防治与基本医疗具备率不高,指明了未来高职院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点工作方向。高职部分学生在脱离父母监管后,容易出现缺乏锻炼、暴饮暴食、熬夜打游戏等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学校要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个人主动追求健康而非只是关注疾病,从而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另外过低的经济支持容易使学生因节俭而忽视自身健康,经济条件限制使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这些不利因素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养成,从而带来情绪等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基于高职受资助学生个人及家庭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有现实意义,相关研究也提出优化家庭环境氛围如提供合理的家庭经济支持等有助于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7]。父母要树立健康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言传身教来影响子女的健康素养。
把健康素养水平作为评价学生身心健康的指标之一,评价和检验学生是否具备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学校将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实践健康素养水平高的生活方式,进行有关健康素养理论知识测验,将成绩纳入到评奖、评优考核体系中去,保证高职学生对于提升自身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高校的环境育人功能,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有效传播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结合线上线下不同渠道,设计师生“双主体”的健康课程与健康讲座,举办多元化趣味化活动,传播健康知识和理念,激发健康行为,塑造健康校园文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