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妙泉,王以舟,陈连辉
1.梅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梅州 514000;2.广东省中医院脑病科,广东 广州 516000
颅内宽颈小动脉瘤多集中发生于颅内动脉管壁上,病程短,恶化程度快,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在医学上有“不定时炸弹”之称,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目前,临床关于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2]。血管介入、外科手术夹闭合均是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其中介入栓塞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对促进患者康复发挥积极作用[3]。但对于颅内宽颈小动脉瘤而言,不管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治疗,操作难度均较大[4]。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支架辅助技术不断发展,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获得临床高度认可,尤其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主要手段[5]。LVIS 是一种新型的颅内专用编织支架,其通过性、顺应性均较高,能促进填塞更加致密,促进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获得较高的闭塞率。但临床实践发现,LVIS 支架术后完成栓塞成功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6]。鉴于此,笔者开展了LVIS 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的研究,以观察其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1月在梅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60 例颅内宽颈小动脉瘤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 及血管成像检测确诊;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瘤体直径≤5 mm、瘤颈>4 mm。排除标准:①消化道出血或合并胃溃疡病史;②合并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异常者;③蛛网膜下腔出血,需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④解剖结构异常,LVIS 支架装置可能存在张开不良现象;⑤伴有肝、肾、心功能严重障碍或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⑥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5~75岁,平均(54.13±6.59)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5~74岁,平均(54.82±6.71)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监护,对疼痛、痉挛等并发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术前3 h给予患者阿司匹林300 mg(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100 mg×3 片;国药准字:J20130078)和氯吡格雷300 mg(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75 mg×7 s;国药准字:J20180029)口服,若患者无法口服,则给予鼻饲给药,预防血小板聚集,术中给予患者肝素纳(生产厂家: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规格:2 mL:12 500 U;国药准字:H32020612)干预,用量为55 U/kg,术后1 h 追加初始计量一半。术后阿司匹林口服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采用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治疗。Seldinger"s 法行穿刺,脑血管造影完成后进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填塞,造影检查脑血管,对栓塞情况进行判定。观察组采用LVIS 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①全麻状态下行动脉栓塞术,提前3 h 告知患者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各300 mg;②术中合理使用肝素,发挥抗凝作用,动脉造影采用6F 导管、双Y 阀连接进行;③借助三维重建技术评估颅内宽颈小动脉瘤的具体情况,并依据测量结果选择支架、弹簧圈大小;④在Traxcess14 微导丝引导下,以Headwar-21 支架导管置入动脉瘤远端,并行蒸汽塑形处理;⑤以平行式法选择合适的三维弹簧圈将微导管置入瘤腔中,确保完全覆盖动脉瘤,并保证支架完全张开,继续推送弹簧圈,栓塞满意后撤出微导管,完全释放支架。所有患者术后两周给予尼莫地平(生产厂家:湖南百草制药有限公司;规格:30 mg×96 s;国药准字:H43020645)干预,避免出现脑血管痉挛。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6个月抗血小板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栓塞情况。术后栓塞成功评价方法[7]:完全致密栓塞,栓塞面积超过95%,动脉瘤无显影;部分栓塞,栓塞面积>80%,但<95%,瘤颈或瘤体重有少量对比剂;栓塞失败,栓塞面积<80%,动脉瘤体明显。(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 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昏迷程度(GCS)。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估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昏迷程度。(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 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QOL)评分评估生活质量,共4 个项目,每个项目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栓塞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栓塞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NIHSS 评分、GC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GC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GCS 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栓塞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NIHSS GCS术前 术后 术前 栓术后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0 30 4.15±0.71 4.20±0.69 0.276 0.783 1.52±0.31a 1.98±0.38a 5.137 0.001 5.13±1.02 5.30±1.12 0.614 0.541 8.12±0.51a 6.59±1.13a 6.759 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等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0 30术前52.13±6.25 52.39±6.37 0.159 0.874术后81.12±5.44a 72.16±5.02a 6.674 0.001术前54.18±6.02 54.89±6.38 0.443 0.659术后82.13±4.02a 73.56±5.02a 7.298 0.001术前57.11±6.11 57.81±5.99 0.448 0.657术后79.74±6.02a 70.13±5.79a 6.301 0.001术前56.79±6.02 55.89±5.79 0.590 0.557术后80.12±4.71a 71.41±4.59a 7.254 0.001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例)
颅内宽颈小动脉瘤属于颅内动脉瘤中较常见一种,患病率逐年递增,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均造成较大的影响。介入诊疗技术因具有微创、风险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8]。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动脉瘤发生部位、形态及大小等,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增大,尤其是颅内宽颈小动脉瘤,降低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提高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9]。
资料表明[10],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是临床最常见方式,但其治疗效果有限,难以达到完全栓塞的目的,且治疗过程中易造成弹簧圈进入动脉瘤,进一步降低手术治疗效果。近年来,血管支架在临床运用中备受广大医学者的关注。血管支架刚好弥补了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不足之处,且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瘤体内血栓形成,在保证载流动脉通畅的同时还保证了动脉瘤栓塞的致密性,有助于将整个血管内膜将整个瘤颈完全覆盖,从而预防动脉瘤复发[11-12]。本研究结果表明,LVIS 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栓塞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成功率73.33%,表明LVIS 密网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术可有效提高栓塞成功率。分析原因为:LVIS具有较高的金属覆盖率及良好的顺应性、径向支撑力,最终达到颅内宽颈小动脉瘤完全治愈的效果,与SANTILLAN 等[13]报道基本一致。
LVIS支架是由美国公司生产的,其优点在于使用方便,铁壁良好,且其具有直径1 mm的网孔。FISCHER 等[15]研究指出,LVIS支架规格多种多样,因此如何选择支架规格是确保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国外研究表明[16],LVIS 支架具有良好的血流导向作用,同时也具有持续性促进内膜增生的生物学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降低出血事件发生,进而促进脑部神经功能恢复。本结果表明,LVIS支架栓塞治疗的效果优于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表明LVIS 支架栓塞通过提高栓塞成功率,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是评价治疗效果的主要量表,可有效反应患者的预后情况。本研究中笔者对比分析了两种治疗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LVIS支架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分析原因为:支架安放成功后释放,其自然膨胀能够有瘤颈完全紧贴,有助于充分覆盖,且置入微导管与瘤内可促进微弹簧圈的充塞,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
GORY 等[17]报道LVIS 支架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较高,获得医生及患者的高度认可,且数据显示其栓塞成功率达85.70%,与本院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表明LVIS 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本研究所纳入的实验样本较少,且缺乏长期随访观察,在今后的研究中,临床可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LVIS 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