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婷婷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门诊外科 154002
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已经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十分关键的战场,其研究领域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从经典药物的治疗方式到新型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再到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与不断进步发展,在未来必定会改变心衰的诊断和治疗的模式,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为众多的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康复手段[1]。Ⅰ期运动康复是一种简单灵活、安全易实施的心衰康复手段,对调节和锻炼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其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且对整体病情的进一步康复尤其重要,因此Ⅰ期运动康复干预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必要环节[2]。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规范化Ⅰ期运动康复联合常规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70.51±5.20)岁;心衰等级:Ⅰ期10例,Ⅱ期12例,Ⅲ期14例,Ⅳ期1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7例,中专13例,初中29例。实验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71.42±5.20)岁;心衰等级:Ⅰ期11例,Ⅱ期11例,Ⅲ期13例,Ⅳ期14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7例,中专16例,初中26例。各项一般资料中,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依据《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心衰患者[3];(2)知情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者;(2)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3)合并严重感染者。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证,并始终保护受试者的各项权益。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1)当存在呼吸困难或者是处于端坐呼吸时,应当尽可能采用半坐卧位。(2)医护人员要全面做好生活上的护理、基础的护理,防止压疮现象的发生。(3)对各项身体状况指标要进行严密观察、监控,对血压的升降、心率的高低、呼吸的快慢、意识的强弱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做好记录。(4)用药的护理:吗啡使用时要严格观察呼吸抑制剂是否存在,利尿剂使用时要做好尿量的记录,还有其他药物在使用时要注意其滴速和推送速度。(5)饮食:控制好钠盐及水分的摄入,控制好饮食次数和分量,做到少食多餐、忌饱餐。实验组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实施规范化Ⅰ期运动康复,同时在全面地评估其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之后,参考《中西医结合Ⅰ期心脏康复共识》[4],按照七步法的指导理念,安排患者在入院次日开始进行,从运动康复七步法的第三步开始,七步法的内容如下:(1)三步起步的训练时长为6~12min,1~2次/d,在此之前首先要采用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2~3min,其中顺呼吸与逆呼吸各1~1.5min,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膈肌、腹肌、胸肌的运动;接着是对颈部、肩部、腕部、腰部、膝关节、踝关节的锻炼,各5~10次,以防止肌肉关节受损;然后进行病房内缓慢步行训练。(2)四步训练时间为10~15min,1~2次/d,训练前腹腔呼吸2~3min,接着进行病房内踏步训练或在病床练习太极拳基本步,结束后再进行慢步走,让心率慢慢过渡至静息状态。(3)五~七步训练时间为20~25min,2次/d,训练前进行呼吸练习2~3min;接着是在病房的走廊内和楼梯上进行步行训练;结束后再进行慢步走,让心率慢慢过渡至静息状态。
1.3 观察指标 (1)心肺功能指标:采用超声心动检测技术测量两组患者LVEF、LVEDD、LVESD的数值。(2)测量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距离数值。轻度心功能不全:步行距离426~550m;中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重度心功能不全<150m。(3)采用MLHFQ评定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此调查表包括情绪表达、社会关系等内容,反映了患者在一定阶段的心理状态,本实验评估最近4周内的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2.1 心肺功能指标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心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显著上升,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DD、LVESD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6min步行距离 干预前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
2.3 生命质量 干预前两组患者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MLHF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MLHFQ评分比较分)
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今天,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各种中老年疾病随之激增,心力衰竭作为其中一种常见疾病其患病率也在攀升,常伴有乏力、呼吸困难、肺淤血及外周水肿等临床综合征[5]。加之,中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以及他们运动能力的衰退,无疑给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增加了难度。该疾病常规护理的主要措施为静养并辅以推送药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活动,久而久之,患者的运动能力大大下降,便血、血栓和褥疮等的并发症会不断出现,同时也给患者在情绪上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延缓了病情的恢复。近几年以来,多项研究表明[6-7],心衰患者在治疗和康复阶段经常需要辅助一定的康复运动,提高他们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种方法也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其中,Ⅰ期的康复阶段是心脏功能恢复、树立正确康复观念的关键阶段,同时能加快患者的康复以及降低该疾病致死率。因此,规范化Ⅰ期康复运动是干预心衰中的不可代替的必要环节[8]。
指导心衰患者临床康复,临床上常用指标有心肺功能,而具有一定规律的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同时也能够提高冠状动脉和心肌侧支循环中血液流量,从而使得LVEF上升。故本次研究发现,规范化Ⅰ期运动康复显著改善提高LVEF,降低LVESD、LVEDD。
长期静养会造成患者的运动障碍,体力活动受到限制,加之其焦虑不安的情绪,会导致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群的数量下降,长此以往其运动能力的丧失会使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与交流。本文中,采取Ⅰ期康复运动采取正确的动作引导,结合丰富的日常活动,使得患者有氧运动的能力大大改善,加之更好的康复观念和心理自信,从而使6min步行距离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加快心衰患者的康复具有推动力量。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和疾病宣讲也是Ⅰ期康复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能够充分认识病情配合好医护人员做好并发症的准备,建立自信心,极大提升其对医生的依从性。本文中,MLHFQ的评分降低,分析其原因,正是由于患者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治疗的主动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规范化Ⅰ期运动康复联合常规护理对心衰患者心肺功能有极大的提升,改善了其生活质量,在心衰康复过程中值得广泛推广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