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对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的影响*

2021-03-25 02:49阮美江杨文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肠系膜支原体阳性率

阮美江 杨文庆 沈 明 吴 博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014

儿童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表现,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主要原因[1]。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上进行诊断时,往往由于腹痛表现不典型易出现误诊、漏诊。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大多是由于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EB病毒等)或者是细菌感染[2]。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感染的比例日益增高,部分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不仅仅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也会出现腹痛、腹泻,严重时累及全身多个系统[3]。本次研究通过收集确诊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观察组)及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比较两组肺炎支原体-IgM的阳性率,以及组内不同年龄段和相同年龄段两组儿童肺炎支原体-IgM的阳性率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段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为针对感染病原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7月—2020 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120例儿童,其中60例来我院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60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27±2.04)岁,其中1~3岁(包含3岁)32例,3~10岁28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78±2.36)岁,其中1~3岁31例,3~10岁29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诊断标准[4]:肠系膜淋巴结炎:有间歇性腹痛史,一般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腹部超声示可见腹腔内多个肿大淋巴结,纵横比>2(短轴比>0.5);(2)健康的体检儿童;(3)年龄1~10岁;(4)所有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慢性腹痛患儿;(2)先天性消化系统功能不全患儿;(3)免疫功能不全的患儿;(4)其他腹痛疾病及呼吸高感染疾病。

1.3 检测方法及观察指标 对腹痛患儿进行超声检测,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对全腹进行扫查,重点扫查腹痛部位,注意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对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儿童和体检儿童均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统计比较两组儿童肺炎支原体-IgM的阳性率以及不同年龄段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原始数据录入至2010版Excel中,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检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0<0.05)。

表1 两组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比较[n(%)]

2.2 组内不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比较 如表2所示,对照组1~3岁年龄段和3~10岁年龄段比较,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3~10岁年龄段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结果则明显高于1~3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组内不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比较[n(%)]

2.3 相同年龄段两组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比较 1~3岁年龄段,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较,肺炎支原体-IgM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3~10岁儿童的肺炎支原体-IgM的阳性率高于同年龄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两组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的常见病,主要见于冬春两季,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多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部分患儿可出现腹泻或便秘[5]。近年来由于超声学科的发展,以及医务工作人员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确诊率逐渐升高。肠系膜淋巴结炎可由病毒、细菌或者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儿童的肠系膜淋巴结在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上广泛分布,尤其在回肠末端及回盲部分布显著[6-7]。因回盲瓣的解剖特点,食物残渣易在回肠末端停留时间长,加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使肠系膜淋巴结吸收大量的病毒和细菌,从而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生[8]。临床上在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时,大多选择使用抗生素治疗,但部分患儿经过治疗后仍然疗效不佳,反复腹痛,此时医务工作者需警惕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如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本研究为了探讨临床上不同年龄段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是否存在差异,收集了本院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观察组,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在组内1~3岁年龄段和3~10岁年龄段上,对照组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的3~10岁年龄段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高于1~3岁年龄段。1~3岁年龄段,两组比较肺炎支原体-IgM的阳性率显示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3~10岁儿童的肺炎支原体-IgM的阳性率高于同年龄段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在3~10岁这个年龄段可能更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被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侵袭,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可紧密黏附于肠黏膜表面,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与机体自身抗原反应,导致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患儿易出现腹痛腹泻[9-10]。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初步推测感染的病原体,快速针对性用药,使患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人数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并且感染的儿童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10岁,对临床上针对病因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肠系膜支原体阳性率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意义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