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对脾胃虚弱型胃痞(慢性胃炎)诊治疗效观察

2021-03-25 02:49王世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入选者胃脘证候

宋 振 王世荣

江苏省滨海县中医院消化内科 224500

胃痞(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消化科疾病,主要指各种因素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以胃脘隐痛或胀满、大便稀溏、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停药后极易复发,且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脾胃虚弱证是胃痞中常见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指出,中医采取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在该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1]。基于此,本文选取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痞患者进行分析,旨在观察其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脾胃虚弱型胃痞患者临床资料,视其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8.79±8.6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9±1.06)年;内镜分级:Ⅰ级8例,Ⅱ级11例,Ⅲ级6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8.72±8.5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63±1.12)年;内镜分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中相关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相关诊断标准,属脾胃虚弱证,主症:胃脘隐痛或胀满、大便溏稀、乏力,次症:气短懒言、食少、呕吐清水、口淡,舌脉:舌质淡、边有齿痕,脉象细弱;③临床资料完整者。(2)排除标准:①入组前1个月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②合并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等其他消化道疾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对实验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嘱咐患者戒烟、戒酒,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等食物。并口服奥美拉唑(悦康药业,国药准字H20056577,规格:20mg×14粒)1粒/次,2次/d,口服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国药准字H10910003,规格:10mg×30片)1片/次,3次/d,口服克拉霉素(海南普利制药,国药准字H20051296,规格:0.5g×7片)1片/次,1次/d,餐中服用;口服阿莫西林(石药集团中诺药业,国药准字H13023964,规格:0.25g×50粒)2粒/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补中益气汤治疗,组方:黄芪30g、丹参20g、白术10g、升麻6g、柴胡6g、当归6g、橘皮6g、炙甘草15g。每日1剂,复渣再煎,取300ml药液,早晚各温服150ml。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4 评价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入选者主要中医证候(胃脘隐痛、胃脘胀满、大便糖稀、乏力)进行评估,每项0~6分,评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采集两组入选者空腹静脉血3~4ml,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记录两组入选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恶心、腹泻、口干)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两组入选者胃脘隐痛、胃脘胀满、大便溏稀、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炎症因子 治疗后,两组入选者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腹泻1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3/25);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腹泻1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4/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胃痞属“胃脘痛”“痞满”等范畴,饮食不节,肝气横逆,忧思伤脾,脾胃运化失常为其主要病机,该症病程较长,迁延不愈致使脾胃虚损[4]。临床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强健脾胃为主要治疗原则。

抗Hp四联疗法是临床西医治疗胃痞的主要方式,通过抗Hp感染、促进胃动力、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缺乏针对性,对于原本存在胃酸减少症状的患者使用该治疗方式则可能加重患者不适症状;此外,患者长期服药可能导致一定耐药性,降低疗效。李强等[5]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具有益气补中、升阳举陷的功效,在胃肠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痞患者,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提示该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其原因为,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性甘温,可起到补中益气、强健脾胃、利水消肿、行血通痹的作用;丹参、白术具有益气健脾之效,同时可增强黄芪药效;升麻、柴胡、当归可升阳举陷;炙甘草具有缓急止痛之效,同时可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强健脾胃之效。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为强壮剂,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可有效加强机体抵抗力;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具有消炎、抗菌、抗自由基等多种药理活性;全方合用可有效提高胃痞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身体机能状态,提升脾胃功能,对胃黏膜再生产生促进作用[6]。

由于胃痞患者胃黏膜上皮受各种致病因子侵袭可出现一系列炎症反应,而持续性炎症刺激可加速胃黏膜细胞凋亡,加重患者病情。TNF-α、IL-6是临床常见炎症因子,当其水平不断升高时则提示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严重。本研究通过对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NF-α、IL-6水平更低,提示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痞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此外,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该治疗方式可确保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痞患者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入选者胃脘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多学科交融为生态政策把脉——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杨武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