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强
(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江苏泰州225300)
提 要:及时、动态记录抗疫重大事件并编纂专题志书,既可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亦可为后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该报告对泰州市统筹抗疫专题档案资料征集、编纂专题志书《泰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实录》的工作历程和成效进行了剖析,并介绍了该志在全媒体志书编纂、开发“三个一”系列文化产品等领域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面对严峻考验,泰州市委、市政府坚决执行中央、江苏省委部署要求,团结带领500 万市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铭记这段难忘的历史,2020 年2 月,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泰州市档案馆)及早谋划,经请示泰州市委、市政府同意,牵头启动抗疫专题档案资料征集和专题志书《泰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以下简称《实录》)编纂工作。
志书未编,资料先行。将抗疫专题档案及时征集进馆,是做好专题志书编纂工作的前提。泰州市主要开展了三个领域的档案资料征集工作:
2020 年2 月,市档案局、档案馆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通知》,部署征集工作。3月13日起,在江苏省率先举办收集归档业务培训班,对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防控机构(共一办十组)及成员单位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疫情防控文件材料收集归档要求、文书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数码照片的收集整理、网页信息归档整理等。工作人员多次逐家上门指导服务,跟进工作进度,确保各单位防控疫情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8月,市档案局、档案馆联合印发《关于接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进馆的通知》,从8月下旬开始接收相关档案进馆。至11月,完成进馆工作,共接收市(含医药高新区)疫情防控文书档案4170 件、照片129张、实物11件。
2020 年5 月19日,市档案馆和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援鄂医护人员个人专题档案的通知》,部署“为英雄建档”工作。待市各批援鄂医疗队归来后,先后赴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疾控中心、兴化市人民医院、兴化市第四人民医院、姜堰中医院等援鄂医疗单位开展征集业务指导工作。6—7月,在各援鄂医疗单位共举办7场捐赠仪式,将泰州全部62 名援鄂医护人员专题档案接收进馆,包括他们在鄂工作期间形成的图片、实物、音视频、工作日记、总结、家书等2000 多件档案资料,并按照“一人一档”要求进行整理。
《泰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
2020 年2 月22 日,市档案馆发布《关于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的通告》,鼓励社会各界提供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档案资料。工作人员深入海陵区、高新区,征集到数量可观的街道、社区疫情防控照片、实物(出入证等),以及泰州医药高新区有关企业生产的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等实物档案。
10 月,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用一周时间完成纸质资料和实物档案的整理工作。这些档案资料,成为泰州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珍贵记忆,也为编纂《实录》奠定了资料基础。
及时、动态记录重大事件并编纂专题志,在泰州历史上是首次。为达到全景式、全方位、全过程展示全市抗疫过程的最终目标,在编纂《实录》的谋篇布局阶段,反复研讨推敲,调整完善框架设计,最终确定全志设综述、疫情通报、工作日志、工作专记、案事例、日记书信/文艺助战、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附录8个板块,记述时间下限为2020年6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板块的时间下限为2020年9月)。
综述:全面记述泰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总体情况,涵盖工作决策、组织指挥、防控措施、工作效果等内容。
疫情通报:全面收录泰州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疫情通报。
工作日志:以时为序,主要记录泰州市抗疫具体做法,兼顾中央和省重要决策部署,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工作背景,一事一条,一事一记。
工作专记:分专项工作专记、市(区)工作专记、单位工作专记三大类。专项工作专记设12 篇,主要记述预防控制组、医疗救治组、交通管控组、社会及社区防控组、农村防控组、学校防控组、企业防控组、新闻宣传组、涉外防控组、物资保障组10 个防控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外加抗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党组织与党员发动、督查工作情况;市(区)工作专记设7篇,分别记述三市三区和医药高新区抗疫工作开展情况;单位工作专记设11篇,分别为泰州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局、市援湖北医疗队、市人民医院、靖江市卫健委、泰兴市人民医院、兴化市张郭镇、海陵区教育局、市公安局高港分局、姜堰区三水街道、泰州医药园区工作专记,既选取泰州市援湖北医疗队、市人民医院、泰兴市人民医院(这2 家医院为省卫健委公布的首批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等医疗单位和组织,也选取市和市(区)相关重点部门、镇街(园区)等有典型意义的单位。
案事例:一是收录泰州抗疫过程中处理典型案例情况,如处理销售假冒医用口罩案、非法销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等案例;二是收录抗疫工作典型事例,如中医药全程参与疫情防治、交警助滞留服务区浙江司机下高速等典型工作事例等。
日记书信/文艺助战:收录抗疫工作者日记、相关书信,抗疫题材书画、歌曲等内容。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收录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且受到市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9个集体和53名个人的工作事迹(表彰时间为2020 年2-9月)。
附录:收录市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专项组工作方案,交通、医疗等领域重要防控资料,重要捐赠一览表等内容。
2020 年2 月27日,以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方志处、宣传处人员为主体,搭建《实录》编纂班子。编纂人员按照分工,及时从中央部委、省、泰州市和各市(区)各权威媒体,市级机关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筛选疫情防控工作动态、感人事例,收集相关信息和线索,形成电子文件资料240 余万字,工作日志信息2000 多条。致函市级机关各部门(单位)、各市(区)、重点企业、高校等单位,要求报送抗疫工作大事记,至6 月底,共收到113家单位报送的抗疫工作大事记3700 多条。7—8月,联系相关单位,查阅有关档案,对摘录的工作日志内容进行核实、增补,9月完成该项工作,共收录工作日志信息1300 多条。
疫情期间市民出入证(实物档案)
3月启动综述、30 篇专记编纂工作,发动市级机关相关部门、各市(区)、有关医疗机构等30 多家部门(单位)参与编写工作。5 月21日召开编纂工作座谈暨业务培训会议,分解编纂任务,做好业务指导与服务。编写过程中,及时与各单位撰稿人员反复推敲相关内容,至8月底,形成综述、专记初稿。
为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阅读需求,《实录》在策划阶段,以编纂全媒体专题志书为目标,这在泰州尚属首次。为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融合,《实录》在编纂过程中,格外重视图文编排和音视频技术的运用。共征集到80 多家单位和30 多名摄影记者提供的抗疫工作图片、书画作品图片1500 余幅,高标准谋划志首彩页图片框架,选用47幅高质量图片,分别以硬核力量、复工复业、疫情生活、温馨一幕、助力战疫等专题进行编排。随文插图200 余幅,全景展示泰州抗疫工作全貌。此外,随文设置41个抗疫音视频作品,包括重要新闻报道、方舱内的手机视频、影视文艺作品、民间宣传大喇叭等,作为正文的有益补充。专门安排网络存储空间,方便读者扫码进行拓展阅读,使《实录》的记述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月,《实录》编纂工作进入统稿修改阶段,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将《实录》(征求意见稿)反馈给相关单位,审稿单位对书稿审阅并加盖公章后,于一周内提交反馈意见。编纂人员及时梳理、消化反馈意见,加班加点做好统稿工作,完成内容的修改和完善。紧锣密鼓开展三轮校对工作,最终于10 月2 日完成校对并进入付印流程,全书计39.3万字。
2020 年10 月26 日,《泰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举行发行座谈会。作为泰州市第一本围绕重大事件编纂的专题志书,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坚持开门修志、众手成志,成为江苏省内较早启动、全国较早编印成书的新冠疫情防控专题志书,跑出了志书编纂的“泰州速度”。该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编纂理念,聚焦基层一线,突出个体刻画,让内容更有“温度”,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高度重视实录编纂工作,亲自为该书作序,并给予“很准确、很及时、很亲切”的评价。
《实录》全面真实记录了泰州市同心战疫情、协力过难关的一个个生动画面,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该书展示的抗疫斗争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为泰州人民应对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激励新时代泰州儿女风雨无阻、继续前行。《实录》发行后,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向机关、学校、社区和图书馆、城市书房等单位进行赠阅,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向参会人员进行发放,社会反响良好。中国方志网、中国档案网、江苏地情网、江苏党史网、交汇点新闻以及泰州电视台、先锋泰州等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于2020 年10 月31日对《实录》发行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省内乃至国内部分城市地方志部门主动联系开展方志地情书交换,泰州本地文史研究者纷纷求书。2020 年12 月28日,省地方志办公室通报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报送项目“征编一体:努力打造泰州全媒体抗疫专题志”位列2020 年度市县地方志特色创新项目第一名。
为进一步弘扬抗疫精神,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充分利用征集到的档案资源,开发出“三个一”系列文化产品:一展,即举办泰州市防控新冠疫情档案征集成果展,各级领导、相关单位人员1000 多人参观;一页,即制作H5 微信网页《铭记,是对最美逆行者最好的褒奖》,用档案见证泰州最美逆行者,用英雄的事迹教育人;一册,即编印《慷慨赴荆楚——档案见证泰州援湖北战疫》画册,于2020 年末成书。
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统筹抗疫专题档案征集、编研工作,编纂《实录》、开发系列文化产品的生动实践,为今后开展专题志书编纂、策划方志文化产品开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