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引领江南风骚500年

2021-03-25 06:23朱栋霖
江苏地方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江南苏州

◎朱栋霖

(江苏苏州215006)

两千多年以来,江南八府一州的代表和核心地有变化。江南,古为蛮荒之地,至南朝,“江南”的地理文化概念悄然而起。南朝梁代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是劝降对方投降梁朝,这通书信义正词严地斥责对方叛国投敌,晓之以理,同时丘迟这位吴兴(今浙江湖州)文士以江南风情动之以情。果然收到奇效,陈伯之率八千人南来归降。“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江南”的名声大震,“江南”地理与文化概念不翼而飞,成为人人艳羡的憧憬。魏晋南北朝、唐朝和北宋,江南的代表和中心地是建康(金陵)和扬州。三国时吴国、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合称“六朝”,均建都建康。扬州为隋运河与长江交会地,南北交通顺畅,隋炀帝千方百计要下扬州,唐人艳羡“烟花三月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从南宋开始,江南的核心地和代表是杭州(临安)。临安为南宋都城,杭州的经济和风景都是江南的代表。从明代中叶开始,苏州崛起,虽然苏杭并称,杭州以湖山胜,苏州是以市肆(商业经济)胜,同时崛起的还有苏州的人文和文化。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初。

明清两代,苏州文学艺术各门类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文学、美术、书法、戏曲(昆曲)、曲艺(评弹)、工艺美术、园林艺术等领域创造出杰出成就,臻于一流,成为江南的文化重镇与中心,而且引领江南风骚近500 年。

“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之首沈周,40 岁左右已有盛名,时在成化年间(1465—1487)。从此时至清末民初,约450 年。而昆曲、评弹、园林艺术、工艺美术,至今犹盛。

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有像苏州文化艺术那样丰博全面,又独特而典型,具有鲜明的吴文化——江南文化美学特色。

明清两代苏州人文荟萃,在明、清两代始终排名全国第一。秦汉以降,历代文人籍贯的分布中心由北逐渐向南移,自南宋开始南方文人增多,明清最盛。据许世旭《中国文学地理学说序》和曹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的统计,有籍贯可考者,明代文人数1340人,南北比为87∶13,清代文人数1740 人,南北比为85∶15。其中明代,苏州籍文学家196 人,杭州藉77人;清代,苏州籍文学家176 人,杭州藉173人。明清两朝共取202 名状元,苏州地区状元就有35 名,占全国状元的比例达17%,其中清代全国状元112 名,苏州状元26 名,占全国总数的22.81%,进士763名。可谓人文荟萃,灿若星河。

金圣叹独标“才子书”

(一)文学。高启等“明初四杰”开有明一代文坛先河。王世贞、王鏊、吴梅村、钱谦益、沈德潜先后执文坛牛耳于江南。最有影响的以明朝冯梦龙为代表,他的“三言”创造了白话短篇小说新潮流,明末清初金圣叹独标“才子书”,从理论上提高了小说戏曲的地位。这开创了中国文学的一个新时代——一直影响到1917年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在《新青年》提倡新文学。清末民初勃兴的“鸳鸯蝴蝶派”呼应了冯梦龙等人的新文学潮流,这股文学新潮,在1949年前占中国文学半壁江山。近代,成立于1909年11月的南社,以爱国、启蒙为宗旨,而且很快在全国发展成为拥有1000 多会员的文人社团,与明末的复社一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的文人社团之一。为什么全国有那么多人来加盟苏州的一个文人业余社团?因为从明代以来,苏州就是全中文学的中心,文人心中向往的圣地。

晚清吴语白话小说,《海上花列传》《孽海花》等被胡适、张爱玲看好。以苏州为大本营的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在小说、戏剧、电影的新潮领域创作了大量作品,从清末到民国一直拥有最广市民读者,在社会上影响广泛。

(二)绘画。优雅清脱的吴门画派成为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画派。“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形成“吴门画派”,将中国文人画推向高峰,领袖明代画坛二百年。《明画录》载明代全国画家800 余人,其中苏州画家390 余人。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的山水画被尊为有清一代绘画正宗,主流清代画坛三百年。

王翚的山水画

(三)书法艺术。吴门书坛源远流长,陆机、王珣、陆柬之、孙过庭为一代翘楚,张旭被誉为“草圣”。明代文徵明、祝枝山为领袖形成“吴门书派”,为海内所宗。

(四)昆曲。明代中叶,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昆山腔以其典雅柔婉的音乐系统特色,在中国古典乐坛奏出一派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旋律,成就了中国戏曲史、中国音乐史上的巨大革命。苏州戏剧家们完成了由曲向剧的位移,歌舞合一,唱做并重,达到了昆曲音乐、舞台表演、角色行当和舞台美术的综合发展,以写意与虚拟艺术在舞台上创造诗的意境。中国昆曲艺术的美学特色,是昆曲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杰出贡献。

(五)苏州评弹。当昆曲开始式微,苏州评弹崛起于乾隆年间。苏州评弹具有杰出的文学价值——对于专治纯文学的中国学术界,苏州评弹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经常演出的长篇弹词、评话有三四十部,每一部都是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它的文学成就,毫不逊色于古今中外那些著名的长篇小说。评弹艺术家们对评弹文学,也就是吴语文学,作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创造。苏州评弹有二三十种流派唱腔,吴侬软曲至今依然传唱江南。

(六)苏州园林。据文献记载,苏州私家园林共有271处,其中清代有130 处,现在尚存69处。苏州古典园林妙绝江南甲天下。如诗如画的景观与意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艺术家与工匠合作的杰出创造。北京紫禁城乃是由苏州香山帮匠人领袖蒯祥(工部侍郎)总设计完成。

(七)工艺美术。苏州工艺美术以精细雅洁风格和精湛技艺著称于世,被称为“苏艺”“苏作”“苏样”“苏式”“苏意”“苏派”。全国工艺美术品24 个大类中,苏州拥有22 个,3500 多个花式品种。刺绣与缂丝、苏派盆景、玉雕(如陆子冈)、木刻、灯彩、泥塑、乐器、笺纸、漆器、檀香扇、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式家具(即明式家具)等,享誉全国。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羡称:“吴中绝技,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镶,赵良璧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但其良工苦心,亦技艺之能事。至其厚薄浅深,浓淡疏密,适与后世鉴赏之心力、目力针芥相投,是则岂工匠所能办乎?盖技也而进乎道矣。”

苏州文化艺术丰博全面,又独特而典型。苏州艺术的美学特点是精细秀雅——精巧、细致、秀美、优雅,达臻艺术创造的极致。以苏州为中心的吴文化——江南文化美学特色,滋生于江南水乡自然、人文的风貌。水,养育、滋润了江南。水是江南的灵魂,这是自然造化的钟情,也是其妙笔所在。江南的水,清澈纯净又温和婉转。曲水清流,水软山温,山灵水秀,风物清嘉。水的温婉灵动,赋予苏州人以柔情秀逸,人文灵慧。

这是吴地(吴越也是一样)文化的创生和传承,是江南的优越地理环境造化,更是明、清两代苏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晶。思想的解放,社会的自由活跃,是推动江南文艺繁荣的根本动因。崇文重教蔚然成风,庞大的人文群体创造了明清两代苏州文化的辉煌。

有一个现象值得探讨。从六朝到宋元,苏州与杭州自然条件——地理山水气候条件一样,杭州发展胜于苏州。而从明代中叶开始,苏州经济大发展,苏州发展超越杭州。这是什么原因?

苏州的最大得益,在于明代永乐时期,运河南北竣通。原隋唐大运河向西转往长安,这一段到元代已淤塞。运河北京段自元初建成,到元末明初一部分已淤塞废置不用。而永乐迁都北京,京城各类需求激增,贯通南北交通将京城所需粮食等各类物资与文教用品送往京都乃当务之大事。永乐九年、永乐十三年,朝廷分别两次组织浚通旧道、开挖新渠。大运河畅通无阻,漕运通达。“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明·李鼎《李长卿集》),沿运河两岸的市镇成为南北交通大码头。苏州是最大受益者之一,而从苏州此去杭州还需耗费三四天水程。于是,南来北往的货船——南北物资的交流,大有益于苏州。阊门到枫桥,遂成为15 到18世纪中国最繁华的地段。

明清时期苏州发达的城市商业经济

阊门,白居易称:“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可见唐时阊门一带还是原生态乡野,否则何以这位苏州刺史登阊门闲望一派“郁苍苍”。而到明代,阊门就成了商业闹市区。唐寅《阊门即事》写道:“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清宗信《续苏州竹枝词》:“阊门趸货众商居,十万人家富有余。赶节冰鲜何太早,南濠四月卖鲥鱼。”完全是一派商贸繁华之地。

大运河南来北往物流交通,促成苏城阊门、胥门经贸往来异常活跃。“金阊一带,比户贸易,负郭则牙侩辏集”(崇祯《吴县志》卷10)。其民多“居货招商,阊闤之间,望如锦绣”,从胥门到阊门,“迤逦而西,庐舍栉比,殆等城中,此侨客居多”(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六册)。乾隆二十四年(1759)《盛世滋生图》(后称《姑苏繁华图》),其高潮段即是从胥门到阊门繁华情景,写实地再现“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河上货船、客船、竹筏等约400 艘,商铺林立230 余家,包括50 多个行业,摩肩接踵的人物达12000 人。

始于明代,苏州一带南北商贸活跃,商品经济崛起,经济异常繁荣,城市化迅速发展,苏州的经济与文化比翼腾飞,迅速跃居全国第一,托举苏州之秀引领江南风骚500 年。

猜你喜欢
江南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最美江南
园林之城——苏州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苏州大冢:十年磨一剑
江南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