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佛寿:一个不应被遗忘的长征先辈

2021-03-25 02:32曾业英
党史文苑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军

□曾业英

肖佛寿,一个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先辈,虽然1955年也被授予了中校军衔,但与那些元帅、将军比较起来毕竟还是很不显眼。今天除了他的家乡江西省于都县,因有1997年9月印行的《岭背镇志》,以350个字的篇幅,介绍过他的简历,《于都县志》在《烈士》人物表中介绍过他的“生卒时间”“入伍时间”“入党时间”“曾任最高职务”,“在广州病故,追认为烈士”,以及近年正在扩建的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中七八十个字的履历简介等信息,尚有人知道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个人以外,于都县以外的人则不但对他的事迹知之甚少,而且连他的名字都无人知晓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星灿烂的人民军队中,肖佛寿虽然只是一颗并不太显眼的小星星,却同样是我们不应忘记的时代楷模,因而有必要在这里花点笔墨,将其平凡而伟大的事迹略作介绍,以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为建立和保卫人民共和国,将其一生无私奉献给人民的革命先辈。

遗憾的是,由于肖佛寿一向低调做人,勤恳做事,生前从不向人讲述自己的什么故事,未能留下什么文字记录,又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迄今只搜集到他以下三份档案资料,一是肖佛寿1952年6月22日亲笔填报的《军人登记表》,二是1950年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等人签署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三是1958年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签署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以及肖佛寿哲嗣的若干口述史料。因此,我必须如实以告,这里的介绍仍然是粗疏和简略的,远不如实际事迹丰富与生动。

入伍当红军:为粉碎蒋介石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

1915年4月,肖佛寿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乡大禾溪村(今岭背镇禾溪村)一个贫农家庭。十一二岁时在村里念过一年半的书,初具文字能力。

大禾溪村这个地名,就表明这是一个鱼米之乡,既有人们须臾离不开的稻禾,又有稻禾必不可缺的潺潺溪流,是个旱涝保收的好地方。按理说,勤劳的村民是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的。但是,不幸的是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井冈山工农红军来到这里之前,由于土地大多为村里少数土豪劣绅占有,村民们仍然无法摆脱缺衣少食的悲惨生活。直到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创立赣南革命根据地,在村里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后,人民才过上了衣食可期而又有尊严的好日子。肖佛寿的父亲肖佰奇,因粗通文墨,办事公道,还当上了村里苏维埃政府的文书。肖佛寿虽然尚年轻,却在各级苏维埃政府的教育下,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在他18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因此赢得了一位贤惠姑娘蔡三秀的芳心,第二年春天他们就结了婚。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蒋介石国民党不甘心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围剿”战争的失败,自1933年9月起,蒋介石很快又调集约100万兵力,采用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等发动了更加疯狂的第五次“围剿”。在红军中占统治地位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反而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的反“围剿”作战完全陷入被动地位。1934年4月28日,广昌失守,红军被迫撤离这个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就在这革命的危难时刻,肖佛寿在家人的鼓励下,毅然响应毛泽东和项英发布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为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紧急动员令》,肩负着苏区人民的嘱托,戴着入伍的大红花,告别新婚妻子蔡三秀,跨进于都“新兵补充师”的军营,成了“无线电台”中的一名红军战士。7月,经上级批准,肖佛寿由共青团员转为光荣的共产党党员。

8月底,蒋介石国民党占领了广昌的驿前,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线和北线皆为敌人突破,西线和南线的形势更加危急,中央革命根据地仅存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的狭小地区。9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八军团,肖佛寿所在无线电台第十七分队编入该军团的第二十二师。10月上旬,蒋介石国民党北路军和东路军加紧对兴国、古龙冈、石城、长汀的进攻,南路军由筠门岭向会昌推进,企图迅速占领以上各地,进而占领宁都、于都、瑞金,以实现围歼红军的目的。为此,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10月7日,中革军委下令地方部队接替各线防御任务,主力红军撤到瑞金、于都、兴国等地集中。不久,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主力部队红一、红三、红五、红八、红九军团和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开始实行战略大转移。肖佛寿随红八军团一起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作战158次:为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人人平等的新中国

肖佛寿以无线电台第十七分队一名普通战士的身份,经历了长征壮举的全过程。先是随红八军团通过了蒋介石国民党在江西赣县王母渡与信丰县新田之间、湘南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城口之间、湘南郴州良田与宜章之间设置的三道封锁线。然后艰难地渡过湘江,进入黔东。1935年1月,肖佛寿所在电台第十七分队编入红一军团第二师,后又强渡乌江,袭占遵义,为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领导,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党、挽救红军创造了必要条件。继而是二占遵义、四渡赤水、抢占泸定桥、攻克泸定县、翻越夹金山等大雪山,走出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突破天险腊子口,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边境保安县吴起镇,结束了长达一年的艰苦征程,迎来了中央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胜利,令肖佛寿兴奋不已。可是,他哪里知道,就在他踏上长征路不久,蒋介石国民党就带领土豪劣绅组成的“还乡团”,杀回了他的家乡大禾溪村,对当年的革命群众实行反攻倒算。他们不但夺回先前分得的土地,还残酷镇压支持过共产党和红军的革命群众,腥风血雨弥漫着村里的每个角落。肖佛寿的父亲肖佰奇因任过村里苏维埃政府的文书,被“还乡团”污蔑为“土匪”,押往国民党当时在下拔村的据点,剁掉写字的右手,活活折磨至死。不久,他的母亲也因丈夫被杀,过度悲伤,含恨离世。直到1950年肖佛寿再次见到阔别16年的妻子时,才得知这一令他悲愤不已的噩耗。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肖佛寿调任“陕西总部西北保卫部红军工作科警卫员、通讯员”,亲眼看见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所作的积极努力。1937年7月,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随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肖佛寿在林彪任师长的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通讯班当战士、班长,投身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这年9月,第三四四旅开赴平型关前线,担任断敌退路与打援的重任,为全面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肖佛寿的表现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战友们的高度肯定,1938年5月以后先后被任命为第三四四旅供给部党支部书记和该旅特务连、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二连、太行梁沟自卫大队二连及七区干队政治指导员。为进一步提高他的政治、文化水平与指挥能力,1941年1月,上级领导安排他前往何长工任校长的河北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由于学习刻苦,肖佛寿三次受到学校口头表扬,并以优良成绩通过结业总考核,获得鸡(蛋)20个的物质奖励。1942年3月以后,他被任命为太行八分区山西陵川支队副政委、轮训队队长,遵照上级指示在山西、冀中一带展开猛烈的敌后游击战。毛泽东对该分区所取得的战绩十分满意。1944年9月30日,毛泽东致电吕正操、林枫说:“请你们考虑,在其他各分区也令他们开展八分区那样的战斗,打出威风来扩大自己挤小敌人,但在每一处打胜仗后应叫那里提高防备敌人报复的警惕性。”

肖佛寿夫妇合影

林彪等人签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1945年,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第一次赢得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抗击外敌的完全胜利,全国人民无不欣喜地以为可以从此过上和平、安宁的新生活了。然而,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拒绝接受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方针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不得不领导解放区军民,与蒋介石国民党进行一场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即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向东北发展的战略部署,编成千余人的干部团奔赴东北,肖佛寿调任该团二营政治教导员。继而又先后出任热河省第三旅第九团一营政治指导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三师第四十六团一营、补充师第二团四营的政治教导员。1949年改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炮团三营政治教导员,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各战场,先后参加东北秋季、冬季攻势作战,解放东北全境的辽沈战役,以及平津、衡宝等战役。在衡宝战役中,肖佛寿所在部队表现出色,整师受到第四野战军总部首长的特电表彰。

这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肖佛寿参加过158次大小战斗,为之整整奋斗15年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人人平等的新中国的夙愿终于实现。

决心送妻儿回乡种田:为集中精力保卫人民政权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肖佛寿自从踏上长征路,便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一伟大信仰而战斗。但是,他也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战斗如何紧张,也难以忘怀他那天各一方的家乡江西于都。因为那里还有他年迈的祖父、同样心系革命的父母,以及日思夜盼他胜利归来的贤妻。现在,随着家乡的解放,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那漫长的15年的探家梦想,总算有望实现了。他是多么想立即打个报告,请求上级批准他回乡探望久别的亲人呀。可是又一想,围歼国民党白崇禧集团的广西战役刚刚结束,不少伤病员需要救治,解放海南岛的作战还在进行中,而且全国还有不少地方的穷苦百姓尚待解放,虽然自己已脱离第四十五军第一线的战斗岗位,调任中南军区第十五预备医院政治处主任了,但这些心事却始终占据他的内心,怎么也难以启齿向组织提出这种个人要求,从而一拖再拖。直到海南岛战役结束后,他才委婉地向上级领导提出:我是共产党员,理应以革命工作为重。可否由我的通讯员前往我的家乡代为探望一下亲人,如有可能就顺便把我的爱人接来部队见个面。

肖佛寿的申请,很快得到了上级批准。1950年七八月间,他的通讯员王明志带着党的关怀和肖佛寿的嘱托,来到他的家乡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乡大禾溪村,给了苦等肖佛寿16年之久的蔡三秀及其家人一个大大的惊喜。对于蔡三秀这个弱女子来说,这么多年来,的确是太不容易了。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她把丈夫送上红军反“围剿”的前线,情愿以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重担,而后是“还乡团”回村,公爹遇害,婆母气绝,丈夫又音信全无,经历了太多的痛苦煎熬。尽管她也坚信红军一定会回来,可是又何日是个头啊。她简直不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以为自己是在做白日梦。然而,眼见站在面前的端庄小伙,穿着整洁的解放军军服,那么真真切切,又让她深信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她盼望已久的这一天,现在真的来了,瞬间让她感到一切苦难和煎熬都过去了,以往的所有付出也都值了,竟在来人面前,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蔡三秀满怀喜悦,在肖佛寿通讯员的陪同下,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急如星火地赶到了广西。没想到丈夫肖佛寿还真是工作缠身,竟因公滞留在外,又让她焦急难耐地等待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在第十五预备医院见上面。夫妻二人阔别16年后的首次团聚,自然有着满肚子的话要说,从苦难的过去谈到幸福的今天,从家乡的土地改革谈到部队首长的关怀,说不完的甜蜜,道不尽的温馨。三个多月后的12月3日,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邓子恢、谭政,政治部主任陶铸为肖佛寿签发《革命军人证明书》,说明他“系一九三四年五月参加人民解放军,现在四十五军炮兵营工作,其家属得按人民政府军属优待条例享受军属荣誉与优待”。其家乡的土改工作队据此分给肖佛寿一家“七口人的土地”,共计“四十五担半”,为他们走出家庭的困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而不论肖佛寿还是蔡三秀,都视此为人民政府的大恩大德而倍加珍惜。

1952年,不知不觉间,蔡三秀在广西肖佛寿军中已待到第三个年头了。其间,还为家庭添了个可爱的儿子,夫妻二人就别提那个高兴了。然而,肖佛寿是个长期接受党和毛主席教育的革命军人,国家安危,人民幸福,始终是他的崇高职责。他目睹新中国的内外形势,外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朝鲜战争尚未结束,内有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残余势力,占据着东南沿海许多岛屿,不但对岛上居民及沿海作业渔船和运输船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勾搭美帝国主义,蠢蠢欲动,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时不时派出飞机,骚扰内陆省份,威胁人民政权;加上组织上又将送他去“中南军区文化速成学校”脱产学习,难以全力照顾妻儿。肖佛寿思来想去,觉得为集中精力,保卫人民政权,以及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送妻儿回乡种田,应是最为妥当的办法。没料到蔡三秀也是个知情达理之人,非常支持丈夫的想法,事儿就这么定了。肖佛寿为此特地对老家那几间被当年国民党“还乡团”烧毁得七零八落的土房稍做修葺,以作回乡妻儿的安身之所。这年5月31日,肖佛寿亲自踏上了送妻儿回乡种田的旅途。尽管后来因其他原因有所变化,但夫妻二人对执行此前所作回乡种田的决定,始终是坚定的。

萧劲光等人签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肖佛寿在中南军区干部速成学校毕业后,由陆军第四十五军炮兵营,调往早在1949年4月23日便奉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命令而建立的人民海军,出任设在广东珠海唐家湾的南海舰队一二五六部队三八部(相当于团)的副政委,与南海舰队各部负责台湾海峡南端西南方向海域,包括西沙、南沙群岛的防务,以维护南中国海的海洋权益。正在他欲为人民海军事业建功立业之时,长期的战争经历与匮乏的物质条件,使他落下了诸如慢性胃病、气管炎、神经衰弱、右肠慢(性)炎、左腿痛等一身的疾病,以致上班时突发急病,倒在了办公室,不幸于1958年3月31日过早地将其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2岁的壮年。5月12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沉痛地签发《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肖佛寿同志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参加革命工作,在一二五六部队三八部任付[副]政委,不幸于一九五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在广州因病光荣牺牲,除由我军奠祭英灵外,特怀哀悼之情,敬报贵家属,并望引荣节哀,持此证明书向江西省于都人民政府领取抚恤金及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其家属得享受烈属优待为荷。此致蔡三秀先生。”

这年4月,蔡三秀遵照肖佛寿的遗愿,告别了部队首长与长眠于广州黄花岗的丈夫,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回到家乡江西于都禾溪村,开始了领取每月六至八元烈属抚恤费和参加人民公社农业劳动,按工分分配粮食的简朴生活。

个人感言

肖佛寿自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起,经历过一年艰苦长征、八年全民族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向全国进军与保卫人民政权等四个历史阶段,为建立和保卫人民共和国贡献了一切,可说是,他将其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其一,这是一个两代人为人民共和国而流血、牺牲的光荣之家。儿子参加了工农红军,父亲因在苏维埃村政府任过职,被蒋介石国民党残酷杀害。其二,肖佛寿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艰难时刻加入工农红军的,而且是自愿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背面的《何时何地怎样入伍》一栏中有明确交代:“(一九)三四(年)本地自愿。”其三,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容否认的是,的确有极少南下干部进城后出现过嫌弃乡下原配妻子而另觅新妻的现象。但是,肖佛寿丝毫没受此风的影响,朝朝暮暮思念的仍是那个大字不识的糟糠之妻。其四,肖佛寿戎马一生,一向以大局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念,从不向党和人民索要什么。为集中精力,巩固人民政权,少给国家添麻烦,他决定将妻儿送回农村老家,以一个公社普通社员的身份,过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挣工分吃饭的劳动生活。儿女长大成人后,也未辱父亲的遗愿,儿子继承父业,入伍当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普通战士,女儿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上了大学,也是按规定程序,经村民民主推荐的,并未享用红军后代、烈士家属的特权。

肖佛寿的这些品德和精神,表明他像毛泽东所说,“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虽然不是将军级的人物,只是一个为人民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的普通人,但同样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纪念的人。因为他的品德和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大力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何况历史的创造也绝对离不开广大人民。

猜你喜欢
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袁国平与『红军第一报』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坳
少寨红军桥
盛开只等红军来
十送红军
石背上村有口“红军井”
红军帽
红军灯碗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