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婷
古时候无论是太学还是私塾,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诵读,现在诵读依然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法宝。下面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一文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如何发挥诵读的作用。
一、在正确诵读中“得意”
小学统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篇幅一般都比较小,但是“小身材,大味道”,要把文言文读通、读顺可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多不同,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自主朗读,教师仔细倾听,搜集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为后面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做好积累,然后重点指导难读的易错字,再引导学生借助文言文的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进而读通、读懂课文,达到“得意”的目的。
初读《书戴嵩画牛》,我让学生先观察课文中标注的拼音,并告诉学生“戴嵩是唐代的一个画家,特别擅长画牛”。接着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在读多音字“数”时,学生发生了争执,这时我用PPT出示“数”的两种读音以及每种读音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辨别。读准字音以后,播放示范朗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揣摩词义后尝试自读课文,并用“/”在书上划分句子如何停顿。断句必须根据语意来完成,集体交流时我主要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如“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耕地的事情应当去问种田的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纺纱的婢女”。根据语义,这句话应读成“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学生弄懂了文意,就能给文言文正确断句。而读准了课文的节奏和韵味,学生也就读懂了课文的内涵。
二、在想象诵读中“得言”
小学统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用词非常简练,但意蕴深远。加入动作分析、想象心理活動等方式进行诵读,不但能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特点,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当堂背诵,实现“得言”的目标。
《书戴嵩画牛》一文中写杜处士好书画,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从课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他的这一爱好。例如,他珍藏的书画作品要用百来计数,足以见得他的收藏之多;把心爱的书画作品常常随身携带,足以见得他对《斗牛图》的珍爱程度。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杜处士“尤所爱”《斗牛图》的样子,如他可能用色彩艳丽、材质优良的锦缎做成画袋,然后把画作小心翼翼地装进去,封好口以后,外面还用油纸包裹好,不让它受到一点损伤。诵读时我们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出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在诵读牧童“拊掌大笑”时让学生想象牧童的神态,牧童因为年纪小,所以童言无忌,非常率真,而杜处士“笑而然之”时,可能先是背着手,然后笑眯眯地看着孩子,最后俯下身去仔细观看图画的内容,拍着手大声夸奖牧童观察仔细,说得有道理。带着感情在想象中诵读,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让他们积累了语言知识。
三、在反复诵读中“得法”
文言文虽然字数不多,但在写作时也要按照一定的章法来叙述。反复诵读,我们能发现每一篇文言文在构思上都有它独具的匠心所在。
《书戴嵩画牛》主要描写的是杜处士晒《斗牛图》时与牧童针对戴嵩画牛的一次讨论。“书”的意思是写,课题的意思是苏轼通过叙述两人讨论如何正确画牛这件事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就是一事一议。牧童根据自己放牛的生活经验,指出了《斗牛图》中的错误所在,而杜处士面对牧童有理有据的分析和判断“笑而然之”,说明他对牧童的批评持认可态度。其实,牧童由于获取知识渠道的限制,没有观察到牛斗时摇尾的情形,因此所言偏颇,但是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让苏轼大为赞赏,所以苏轼在文中也没有直接肯定牧童的观点,只是通过描写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来肯定牧童对生活的态度,由此发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观点。诵读作者的观点后,以此进行拓展:“画牛当问____,____当问____。”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填一填、读一读。再次默读全文,让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是具体事例,哪些句子表达的是作者观点,然后分角色诵读两个部分,从而让学生明白作者采用的是“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传统的诵读方法来学习文言文是非常符合学理的。文言文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诵读就像一层层阶梯,引领着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得意、得言、得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