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芸
前天晚上看了纪录片《生门》,使我对母亲、对于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不觉想起自己的母亲,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淌。
我是90后,生于一个农村家庭,母亲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哥哥两岁多一些时,母亲怀上了我。他们喜欢小孩,农村人的观念,也希望子女多些。因计生管控,爸爸把两岁多的哥哥临时托付给亲戚家,带着怀孕的母亲到大山里搭草棚住下来。草棚离山下村子约有三四里远,父亲白天下山去田里干活,妈妈一个人待在荒无人烟的山里,听着风声虫声兽声,还好有一个收音机可以帮她驱赶寂寞和恐惧。那时家贫,加上山中的生活总没有那么方便,饮食缺少营养。有段时间,妈妈的腿特别痛,以致不能行走。父亲小心翼翼地背母亲去镇上看医生,医生说缺钙,开了几盒钙片,果然吃完慢慢就好了。我出生时,极其瘦小,见到的人都說“像只猫咪”,都不敢抱我。经过母亲的精心哺育,我逐渐“长大”了。
生下我之后,母亲去做了结扎手术。有了两个孩子,爸妈的负担也更重了。他们开垦了更多的荒田,种了更多的稻谷、白莲、烟叶。冬天也不闲着,去山里烧炭、砍柴卖。母亲勤劳能干,不论农活还是家务活,都干得又快又好。她熟悉每块土地的肥瘦,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习性,并善于按时令筹划各种农活。作为外公家的二女儿,有两年外公大病,十七八岁的她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有条不紊地干好全年的农活,田里的收成并不比别人差。嫁给几乎赤贫的爸爸,她也并不悲观,和爸爸、爷爷怀着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在土地中辛勤耕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和哥哥也在懵懵懂懂中结束了幼儿阶段,先后上了小学、中学、大学。
也许是经过了怀胎十月、分娩的痛苦,母亲更懂得珍惜孩子、更爱孩子。相比之下,天下大部分的母亲都比父亲更愿意花时间精力去陪伴孩子、养育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更多,她们的爱也似乎更坚定、更长久。无论孩子多么叛逆、犯下多么大的过错,她们都能原谅、包容,继续爱孩子。
哥哥读中学时,极其叛逆。有一次,不知哥哥在学校做错了什么,爸爸深夜接到他班主任的电话,忍着怒气尴尬,羞愧地听完。一挂电话,他负气地对母亲说:“我们不要管这个儿子了,随他去。”母亲说:“孩子还是要管的,他还这么小,当真不管他,以后不知会成什么样呢。”母亲后来放下手上的一切事务,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来,专门照顾哥哥的生活起居,安抚他的情绪。哥哥终于没那么叛逆了,学习成绩也逐渐好起来。读完大学后,哥哥自主创业,踏实奋进,事业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回想起来,爸妈并不溺爱我们,但我们也是在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下成长的。
关于成长过程中的小片段,我还会想起很多,想起牙痛或感冒时母亲忧虑的神情;想起去莲田拔莲草时第一次被水蛭吸血,慌得大哭,母亲赶紧跑过来,笑着宽慰我说不用怕;想起去烟田“拨烟针”,母亲给我和哥哥分好任务,哥哥总是飞快地完成后畅快地在阴凉处休息,我慢吞吞的,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做完,母亲便叫哥哥帮我做;想起母亲炒的粉干,清淡而美味;想起我顺利考上师范时母亲温暖的笑容……
母亲待人热情,真诚友善。在她的生命里,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是初嫁后的陌生村子,还是去城里经营小旅馆,或者是在县城的新家,她总能迅速融入到周围的人群中去。母亲常年在乡下老家住着,偶尔来县城住,邻居总愿与她打招呼,她也笑着回应几句。我真佩服她人缘好,感叹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笨拙,应该好好向她学习。
母亲的好,似乎永远也说不完。其实母亲只是千万平凡母亲中的一个,她爱着自己的孩子,愿意为他们付出很多很多,甚至一切。当然,在生活中她也难免有缺点,比如爱唠叨,比如气急了也会骂人。然而那又怎样呢?这是真实的母亲、平凡的母亲、不完美的母亲。可在一生中遇到的无数人里,有谁能像她那般给予如此真诚、纯洁、无私、厚重的爱与关怀?在我的生命里,她无可替代、无法抹去,永远重要!
母亲,愿您健康、快乐;愿您更加地爱自己,把自己照顾好,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一起走下去。
老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