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翔
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乡愁啊,犹如丝带将自己与亲人紧密连接到一起。以前,我从未将这首诗揽入自己的眼睛;如今,自己的鬓角染上了雪的痕迹,慢慢地读懂了《乡愁》的味道。
前两年,由于孩子上初中,要出外就读,而我选择了陪读。由此,我只能放弃了原来的工作。从此,整理了离家的行囊,奔走在他乡的路上。也从这个时候,思家的种子深深地埋入了心房,且整个人为之癫狂。平日里,紧张的工作,顾不上去遐想,可一旦静下来,难免会思绪万千。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果没有亲身体会,肯定不会有同样的感受。他乡的月没有自己家乡的圆吗?其实不然,他乡只是少了熟悉的脸庞、少了关切的问候、少了一碗暖暖的面汤。
第一年离开家,在他乡过中秋。整天的忙碌冲淡了思家的气息,一切如同往日,随着秋风的吹拂,匆匆而过。
到晚上,与同事说笑着,行驶在回宿舍的路上。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本来张嘴说笑的时刻,一下子僵持了半分钟,愣是没有开口。一股酸涩的味道,涌上心间。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
内心不由得思索着:这个时刻,父母肯定与哥嫂、侄子围坐在院子里赏月、吃团圆饼呢,香醇的黄酒,一定是飘满了小院。也许,此时的他们也正在仰头,从月亮的反射区域寻找身处远方的我的影子,他们也在思念着远方的我吧!蔓延的思绪,导致眼角瞬时间湿润。此时此刻,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圆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发出暖暖的光,勾起我更深的思绪……
记得每年中秋节的团圆饼,母亲都不允许我们出去购买,而是在家里发面自己制作。这个习惯延续至今,我们家的团圆饼,肯定是“妈妈牌团圆饼”。每年吃过中秋午饭,她就开始张罗着取出香油、面粉、红糖、芝麻,准备制作。当然,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团圆饼上面的芝麻。小时候,总会偷偷地把最大的团圆饼上面的芝麻一颗一颗抠下来,来个“偷鲜儿”。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会故意发问:“今年的饼,又被谁先下手为强了?”
那个时分,我肯定会做出鬼脸或者悄悄地躲起来,总以为别人都不晓得是我干的。自己还偷偷乐,过了顷刻,我就会被哥哥揭发。随后,惹来家里人的一阵欢笑。那个时候,屋里屋外都被幸福的气息所包围着。
慢慢地,母亲上了岁数,身子骨也没有以前硬朗了。她满手的褶皱间,还会时不时地夹杂着渗出的血。这双手是勤劳的手、是能干的手、是支撑起家的手。母亲的手上有着温暖的味道……
不经意间,一股热流夺眶而出。悄悄抽噎了一下,不能让同事看出自己的深情。抬头间,天上的圆月被云儿遮住了半边,似有几分羞涩吧!深吸一口气,将一切都吞咽到肚子里。丝丝秋风拂过我的耳畔,挑逗着我的发丝,小径上的月季花香扑鼻而来,钻入我的鼻孔……
圆月下,我掏出手机,拨通了家里的号码,送去我最甜美的问候……
苏轼的《水调歌头》,写尽了对人间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家的味道是甜的,甜到似嘗尽人间的珍馐;思家的味道是酸的,酸到弥漫的尽是生活的味道;思家的味道是多彩的,艳到宛如一幅精彩人生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