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的儿童博物馆既是园所教育设施,也是园所的课程资源。儿童博物馆是一个以幼儿为中心,为幼儿欣赏、探究和体验自然、社会、文化及科技而呈现物品及提供自主操作机会的重要场所。同时,儿童博物馆作为我园重要的课程资源,建园至今,我园致力于探索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的建构,同时将博物课程作为园本特色活动开展探索研究。如何利用幼儿园现有设施、环境与资源;如何站在“儿童立场”建构幼儿园中的博物馆;如何有效实现对园本特色课程的深化与拓展,以及对博物特色课程的创新和突破,围绕博物特色课程建设的实际问题,我园开展一系列实践研究,文章将浅谈实践研究的开展及效果。
关键词:园本特色;博物;课程
一、 开展理论学习,培养博物意识
在大力提倡并探索课程游戏化的今天,要建设博物园本特色课程,培养幼儿和教师的博物意识是打好基础的关键。为了拓展教师的博物意识,对博物课程的认知,我园每月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及时总结学习经验,并且鼓励教师共同收集博物课程资源,形成博物课程“资源库”。培养幼儿博物意识的前提,是要站在“儿童立场”来思考,幼儿的课程需求。为了培养幼儿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博物意识,我园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各班级在一日活动中记录幼儿的认知需求,通过家园合作、师幼收集、展示、拓展等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共同参与,和孩子一起创建了自己的“班级博物馆”。
二、 深入挖掘资源,呈现博物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与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相辅相成。对于我园的博物特色课程而言,为幼儿创设有效的环境尤为重要,将博物意识、理念渗透在环创中也是我园的研究重点。有效的博物环境能充分调动幼儿观察、探究和表达的积极性,让幼儿广泛感知客观世界,感知人类文化,树立幼儿的博物意识。博物环境的创设中我园始终坚持要符合“儿童性、发展性、研究性”的三个特点,牢牢抓住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根据园所建筑空间统筹规划,创新地、深入地挖掘资源,创设特色环境。同时,我园积极鼓励家园合作,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为幼儿提供自主创造、操作、收集博物主题资源的机会,参与博物环境创设,以达到幼儿与环境能交互作用,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针对博物环境的创设,我园开展分组、抱团等不同形式的研讨、实践。我园充分利用自己“园所大,专用室多”的优势,结合本土资源,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创设了昆山文化体验馆、昆虫馆、海洋馆、角色体验馆、民族服饰馆、科技馆等十二个不同特色的园所博物馆。各个博物馆根据博物馆的主题呈现出各自特色环境。以昆山文化博物馆为例,馆内用了含昆山特色的元素来布置装饰环境,如在馆内的一角开辟一个昆曲舞台及背景,墙面、隔断等装饰并蒂莲、琼花等昆山特色元素,操作区域一侧展示柜中陈列一些昆山地方特色美食,如:万三蹄、青团、袜底酥等等,充分利用墙面、地面,巧妙的设计隔断,区域划分明确,幼儿走进馆内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昆山气息,在这样充满了昆山特色的氛围里了解昆山文化。园内各个儿童博物馆的环境创设主题鲜明、富有童趣,虽然各个园所博物馆的面积不大,但是力求每个博物馆都做到“小而精”。
除了专设十二个园所博物馆,因地制宜,结合我园规模大,走廊过道多的特点,充分利用园所建筑之间的走廊空间,设定博物主题,创设博物环境。例如本年度我园走廊的环境主题有:博爱·家园、博创·科技、博览·群书、博享·美食……不同的主题,创设不同的博物环境,这些环境均有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
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园本特色课程,呈现园本特色课程环境,结合博物课程,园内各个班级在班级内划分出一个区角,鼓励各班级创设班级微型博物馆。班级博物馆内陈列了所有班级博物主题当中的内容,以“昆虫博物馆”为例:在馆内有昆虫标本,昆虫图卡,墙面上展示了各类昆虫的图片与信息,陈列柜中展示了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作品,还有各种半成品操作材料,均与昆虫博物馆课程相关,柜子侧面还有幼儿在前期共同收集的信息、调查表,还有一小块空间,里面有饲养瓢虫、蚂蚁、蚕宝宝等昆虫,幼儿在区域、角色等游戏活动时,也能开展博物馆课程。
三、 依托五大领域,建构园本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合理、有效的课程设置是幼儿教育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幼儿园合理开发与建构适合园本特色的园本课程,才能体现本园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好的特色课程更影响到幼儿园幼儿教育的质量。
近年来,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在幼儿教育的课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园以《纲要》与《指南》为引领,结合五大领域来建构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以保证我园博物特色课程的广泛性、综合性,使幼儿各方面都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幼儿园的各个班级当中,我们定期开展博物主题课程,各班级教师从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挖掘适合班级幼儿的博物主题,并根据幼兒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目标建构班级博物馆以及班级博物馆课程,课程设置中,从五大领域出发,全面设置特色课程。以恐龙博物馆为例:课程起源是一个叫俊俊的幼儿带来了一本与恐龙有关的绘本,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它迅速成了班级内的“畅销书”,幼儿对它充满了兴趣,看了又看,还不时地讨论他们的想法。恐龙作为一种神秘而又奇特的动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关注到幼儿的兴趣与求知欲,与幼儿共同收集、挖掘信息资源,于是关于恐龙的班级博物主题课程逐渐成型。为了满足幼儿对恐龙世界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师幼合作“组建”了“恐龙探险队”,以此为线索构建并开展博物主题课程。“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恐龙?”“我知道的恐龙有……”,幼儿把自己的疑问都记录在调查表上,教师结合五大领域发展目标与幼儿提出的问题,创设博物主题活动,如:语言领域活动:《我想要一只大恐龙》《城里来的恐龙》;社会领域:《大家都怕我》;健康领域《恐龙运动会》;科学领域:《不一样的石头》;艺术领域:《恐龙宝宝》《泥恐龙》等等,在班级博物特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恐龙世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其乐无穷。
当然,要构建高质量的博物特色课程,不仅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挖掘主题资源,提高教师构建博物主题课程的能力,这项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每次博物主题课程开展前,教师都要共同参与课程审议,班级与班级之间互相研讨,发现博物主题方案中的问题,完善博物主题的计划。另外,我园会定期组织老师学习博物课程理论知识,开展“博物馆课程构建”“儿童博物馆课程案例”“博物课程交流分享”等活动,组织老师共同学习研讨,互相分享总结经验,从而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在园内的特色博物馆课程中,不像班级博物课程那样集中,而是要幼儿沉浸其中,慢慢观察、自主探索、逐渐积累、拓展经验的过程。在这样的特色博物馆环境中,内容较班级博物馆更为广泛,空间设置、材料分布也更加分散,因此,教师很难以教学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博物课程。紧扣“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我园儿童博物馆结合《指南》中五大领域的幼儿发展目标,以及博物馆的主题内容,构建了分区域的博物主题课程,投放博物主题课程操作材料,引导幼儿以区域游戏的形式开展园本特色博物课程。以海洋馆为例:在海洋馆中,根据馆内设施的摆放和空间分布,我们创设了:观赏区、阅读区、益智区、艺术创想区、多媒体区等,从不同领域,不同的角度来拓展幼儿对海洋的认知。园所儿童博物馆课程的构建中,开展了抱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针对教师的个人爱好、特长,分了几个“博物馆创设小组”,各开展分组研讨、开展活动,形成园本博物特色课程方案,进一步丰富了我园的博物馆课程的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
四、 注重观察引导,形成指导策略
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在园本博物馆课程活动中,提倡“儿童立场”,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但是幼儿“自主”不代表教师“放手”。教师要了解课程是否有效,幼儿认真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做出分析,可以发现課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调整策略,从而进一步优化博物课程,促进幼儿发展。我园要求教师通过观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各类行为进行感知和记录,并进行反思,适时引导幼儿、调整策略。教师的引导则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幼儿带着对事物、自然现象的求知欲主动进行探究,萌发幼儿博物意识,以达到博物课程中的预定目标,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我园博物特色课程的开展,在培养、萌发博物意识的初期,更加需要教师的观察与指导,以园内的昆山文化博物馆为例,昆山文化博物馆的主题突出,作为地方特色的博物馆,本土资源十分丰富且贴近幼儿生活。虽然儿童博物馆是一个定义为“为儿童感知、欣赏和探究自然、社会、文化及科技而呈现物品及提供操作机遇的场所”,但是丰富的资源和博古通今的各类信息会让幼儿目不暇接,一下子无所适从。这个时候,教师的观察指导尤为重要,幼儿在馆内探索、操作时很多小朋友对昆曲特别感兴趣。但是,戏曲的唱腔、动作,角色的服装等,对幼儿来说都比较晦涩难懂,往往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而渐渐失去兴趣,这样的课程是无效的。教师观察到幼儿在馆内活动的情况,就要适时调整策略,帮助幼儿梳理知识,将语言组成幼儿能懂的形式转述或者表达,必要时,可以简化一些动作,并指导幼儿学一学,做一做,让幼儿在馆内体验到收获经验的快乐,并萌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当然,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教师已有的经验、认知的基础上,所以我园定期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学习,掌握与我园博物馆课程相关的这些知识与基本技巧,从而适时、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我园大多数的教师为新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在开展园本特色课程的初期,对幼儿的观察指导往往缺乏主动意识和分析策略。为此我们特地开展了“小组学习”“读书沙龙”“有质量的观察”等研讨、园本培训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的观察水平,引导教师开展有目的、有质量的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及时思考分析,调整策略。
总而言之,建构适合本园的园本博物课程是我园在园本特色课程发展上的必经之路,随着园本博物特色课程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不断反思,理清思路,明晰方向,引领幼儿园在探索博物课程的建构实施中提升教学品质。
作者简介:邓新竹,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兵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