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探究

2021-03-24 12:00周雪花
考试周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措施

摘 要: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认识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形式更加复杂,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对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概念和理论基础简要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分析提升教学法应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情境体验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措施

一、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又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构建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现实情境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要确保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必须要对其应用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应用要点,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 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活动出发点,借助特定的教学媒介,依据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对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构建和体验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迁移。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通过营造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情境体验式教学法所具有的特征,已经被教师在不同的课节教学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教学体系,其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基本层面:首先是高中地理学科中内含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也就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内涵、地域系统和人地关系协调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其次是情境认知与学习观,情境认知理论将个人与社会情境有机联系在一起,将知识学习认为是社会实践的参与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在设置的情境中学习。最后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体系认为,知识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接受,而是能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加工和建构,并且更加强调学习的合作性、情境性、主体性。这三个层面的理论基础,为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为提升教学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 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中的问题

(一)教师应用水平存在欠缺

虽然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优势,能够对学生主动性学习提供更为优化的环境,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就是教师群体自身对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和应用存在严重不足,这种方法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由于高考科目设置导向作用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相对较为滞后,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群体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投入不够深入。而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对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大多数教师仅能够通过书籍和媒體渠道获取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求,学校层面的系统培训严重不足,这就使得教师对情境体验教学法内涵和应用要求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实际应用效果欠佳。

(二)创设情境与课本关联不足

情境体验式教学虽然是具有良好应用效果的新型教学方法,但是其依然是依附在原有教学体系上的,以此其情境设置必须要构建在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部分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极端状况。一种是简单地将课本上图片转移至多媒体平台上,以此认为是情境创设;另一种则是从网络渠道查找一些相关性不强的视频或图片资料作为情境创设的内容。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没有进行系统的思考,所引用的案例和情境内容与课本关联性不足,在整体上更是缺乏系统性,这就使得情境体验式教学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

(三)创设情境过于单一

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对情境设置具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和教学语言组织等,为学生创设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来说,教学在选择资料时,大多是选用现有的资料内容,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的剪辑处理,甚至大多数教师还无法掌握这方面的技术。这就使得在情境教学法应用中,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仅能够被教学情境所吸引,但是在由教学情境转向知识点教学时,学生同样会丧失注意力,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深入,由此使得情境体验教学法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四、 提升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情境

根据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其应用的主要目标是在情境中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迁移,而不是简单地将情境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形式,这是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的基本出发点。根据这一理论研究,教师在设置情境体验式教学法时,就必须坚持以教学目标为基本支撑,更加合理地设置情境内容。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够准确地将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相互对照,准确分析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应对教学改革的形式,充分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同时,教师还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分析,根据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和不同形式的考核,分析学生地理知识内化和迁移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情感。

(二)以家乡特征融情入境

地理是一门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理论性学科,但是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中,无法完全将地理现象都涵盖在内。根据教育学的理论显示,学生对于自身较为熟悉或者有精神需求的知识,所产生的兴趣更高,整体学习效果也更好。而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包括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掌握,更要求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地理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时,要能够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同时又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情境纳入情境设置中,要能够通过学生熟悉的乡土特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家国情怀,通过三产发展规律和家乡对应的变化,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教学情境中,在情境体验学习中将知识进行内化。

(三)因地制宜设置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教学体系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构建起系统性的概念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时,尽量从不同知识点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际,针对性地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常见的地理景观和现象。在融入教学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对具体呈现的情境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有機串联在一起,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知识再创造的目的。从这一方面出发,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时,必须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两方面的影响,以此才能够满足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要求,达到良好的应用目的。

(四)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设置中

高中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方面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深入,这为教学情境的具体设置提供了更为优化的条件。但是学生将自身感性认识转化为知识学习理性认识的能力还较为欠缺,在实际学习中还无法有效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时,要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构建中来,以此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水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情境体验式教学与翻转式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提前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通过对资料内容的讲解,达到知识内化的要求。

(五)采用多种不同形式创设情境

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和研究还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其具体应用形式并没有固定的限制,在满足教学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形式进行情境创设。例如,为了展示地理事物动态化的变化过程,可以采用视频形式将变化过程进行时间压缩或者慢放,通过视觉方面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在情境体验的导入和延伸过程中,教师则要能够通过相应的语言组织和肢体语言的应用,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内化。其次是在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行进行实地勘察和研究,分析课程教学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自身思考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创设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情境体验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五、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具有多种不同形式。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以现有教学条件为基本出发点,合理做好情境设置。尽量避免为应付教学改革要求刻意设置情境教学的情况,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教学效率的下降,还给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带来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在未来教学活动开展中,随着相关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必将出现多样化的技术支撑,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则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加合理地将情境体验式教学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喻玲玲.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6).

[2]闫玉凤.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教育,2020(6).

[3]周健.浅谈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9(25).

[4]华国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9(12).

作者简介:周雪花,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福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措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