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强化学生理性精神”为主题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

2021-03-24 14:58徐能学
考试周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

摘 要:在学习政治知识时,学生需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政治当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深入探究表象问题背后蕴藏的深意,所以学生必须要具备理性精神。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正是为了高中政治课提前做出的铺垫,只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帮助学生培养出理性看待问题的观念,才能为学生之后的高中政治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列举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展开了理性精神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意义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对于构建强化学生理性精神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了几点浅显的意见。

关键词:理想精神;道德与法治;初中课堂

一、 引言

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能够为学生高中学习政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而且,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客观看待问题的理性习惯。但是,初中学生正处于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年纪,他们很难摆脱感性思维的影响,对于事物的看法总是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这就意味着,初中道德与法治需要教师以更精准的教学方法才能扭转学生观念、强化学生理性精神。

二、 理性精神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

理性精神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减少感性因素或主观判断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可以客观理性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如果学生在学习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过程中缺乏理性精神的指导,他们就可能会对一些重大事件或关键理论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学习。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部分初中教师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锻炼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不会注意到学生是否会对课本上的知识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样一来,缺乏正确引导的学生就很容易受自己主观臆测的影响,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时候会对课堂理论产生一些错误认知。

(二)课堂知识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其实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许多联系,但是部分教师都会忽略这一点,只是依照课本开展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更会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全割裂,使学生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课堂知识。

(三)理论理解难度较高,学生难以消化

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是高中政治课的前身,因此,很多理论知识都比较抽象和复杂。这些知识的复杂并非是词句意思令人难以理解,而是其中蕴含着一些哲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看到这些理论的时候往往需要思考很久才能理解其深意。加之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尚未成型,仅靠教师的言语讲解根本不能让所有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这样有些学生就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放弃在政治学科方面进行深造。

(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缺乏思考、不敢质疑

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偏向于理论性知识,部分学生都会认为课本上的内容就一定是这门学科的至理名言,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对课程内容进行过多的思考,更不会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出质疑。但是学生不敢质疑,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对理论进行深入探究,这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就会流于表面,他们也会因此无法感悟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思想。

(五)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无处验证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像数学等学科拥有充足的讨论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死记硬背,然后就往习题、试卷上原样照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内容,也无法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讨论的机会。所以学生即便在某些知识点上有所领悟,也会因为缺乏验证而不了了之。

(六)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

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会以学科成绩作为首要教学目标,他们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考试范围包括的内容,对于不在考试范围内的知识就只是一语带过。如此,学生就很可能受到教师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只对重要理论进行囫囵吞枣式的记忆。短期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因此而得到提高;但是对于学生未来的政治学习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与揠苗助长一样,只会让学生的政治知识基础遗留下难以填补的知识漏洞。

四、 以“强化学生理性精神”为主题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保持客观理性的探究态度,才能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深层哲理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引者,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重要性,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与理性探究精神为第一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九课“珍视生命”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命产生正确的看法,帮助学生形成珍惜生命的意识,让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挫折和坎坷。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真实案例,向学生讲述生命的珍贵以及生命的脆弱,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联系助力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开展生活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同时,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知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来思考。

例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与学生的生活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在这一课当中,向学生讲述和他们年龄段相关的保护性法律,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体现法律的案例,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能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部分课程与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创设教学情境,降低部分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吸收课程知识的效率。

例如,筆者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假如生活中没有规则”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在笔者的引导之下,学生纷纷脑洞大开,提出了生活中如果没有规则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最后,笔者通过生活中缺失规则会引发的这些混乱,让学生感受到了社会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了这一课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养成了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四)引发学生思考和质疑,强化学生政治理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但这并非意味着学生就不能对课程内容主动提出质疑。理论知识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成型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接受质疑、经受考验。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课程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强化学生的政治理性。

例如,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的课文内容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开展一带一路的目的”提出质疑,让学生思考中国在“一带一路”政策中能有怎样的收获,使学生了解协同发展的优势以及独自发展的局限性。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行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对于自己探究得出的道理自然也会有更深刻的记忆。

(五)开展主题辩论,帮助学生进行思想碰撞

俗话说得好:“理不辨不明,事不鉴不清。”教师可以选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些值得探讨的课题,在课堂上开展主题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理论的记忆。

例如,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正视发展挑战”部分就能衍生出一个很好的辩论主题:“挑战对于发展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弊?”教师可以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坐在教室两边,并按照辩论会的流程,在课堂上开展一次主题辩论。这样,学生在寻找反击论点的时候,就会对课堂知识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课程内容。在最后,教师可以用中国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挑战来盖棺定论,证明挑战对于发展来说也是一种机遇,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六)开展分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对于同样的客观事件或理论,不同的人就会做出不一样的主观判断。这些主观判断受到学生感性思维的影响,所以会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出入。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把不同看法的学生分到同一组当中,让这些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吸收他人的思路,改进自己的想法,从而对客观事件或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例如,教师讲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依法履行义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探究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表对于“权利和义务”的看法,然后把拥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分到同一组中,让学生们讨论“权利和义务为什么需要保持统一”。学生在组内探讨的过程中,可以互相验证彼此的理解,去伪存真,找出问题的良好答案。同时,这些想法不同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别人思考问题的思路,然后取长补短,增强自己的政治思考能力,强化自身的理性探究精神。

五、 结语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需要具备理性精神才能深入研究的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果想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学完就忘的尴尬情况,就必须要帮助学生强化理性精神,并以此为核心来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这样,学生才能拥有深入探究政治知识的基础素养,进而在政治学科上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姚亚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2):47-48.

[2]黄书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2020(41):69.

[3]王宜先.初探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20(36):173.

[4]林清良.以“强化学生理性精神”为主题的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构建[J].教师,2020(10):87-88.

作者简介:徐能学,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探究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