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杰 蔺鹏 马丽斌
摘要:课证融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深度契合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文章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专业为例,介绍了实施课证融合人才培养的背景和实践,并剖析了课证融合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教师、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课证融合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金融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课证融合”则是把企业岗位的职业标准融合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学校、企业的共同培养,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教学内容与职业证书内容、职业岗位需求相融合,使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的同时,获得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课证融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深度契合的重要途径。
一、金融管理专业实施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专业的前身是邮政金融专业,该专业成立于1988年。由于学校隶属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金融管理专业利用学校行业办学的特色优势,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全国各省市邮政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邮政金融基层网点输送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随着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邮政金融转型升级对员工素质提出的更高标准,课证融合成为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重要载体。
(一)课证融合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
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郵政金融基层网点的各类岗位,其中包括邮政储蓄柜员、客户经理、支行长等。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从业人员岗位资格标准有明确的要求,2006年开始,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对从事银行业专业岗位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2008年开始,中国证券业协会开始进行基金从业资格考试;2012年开始,中国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应当具备理财产品销售资格。2013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关于加快推进代理金融从业人员持证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网点个人柜员须自入职之日起一年内取得邮政储汇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因此,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通过课证融合,满足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提升岗位胜任力。
(二)课证融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较弱,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单纯的理论教学会造成学生听课积极性差,课堂低头率和逃课率较高。而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群体中,近90%学生属于订单生,在入学时已经与邮政金融企业、学校签署了三方订单培养协议,近年来用人企业对订单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要求逐渐明确,学生如果不能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将面临取消订单协议的风险。因此,将原有单纯理论专业课程转换成课证融合课程,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未来职业紧密联系,意识到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将以前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
(三)课证融合利于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执教能力
金融管理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过程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对邮政金融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岗位要求把握准确,同时还要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引入课程教学体系,将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企业岗位要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进行有效衔接。因此,课证融合的过程需要专业教师重新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丰富完善教学方法,探索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演练等多种手段,以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内容。课证融合的过程对教师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并非常熟悉证书考试的内容。因此,专业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这为专业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源动力。
二、金融管理专业实施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
金融管理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定位基于邮政金融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把握,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资格标准、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融合;课程体系设计与对应的职业考证项目衔接,以此确立人才培养的标准和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从课程内容、课程考核、课程资源等方面,与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以此培养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教师在课证融合实施过程中,按照“双师型”素质标准提升自身执教能力。
(一)与职业能力要求一致的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管理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过程充分体现了课证融合的核心内涵。学校、邮政企业、邮政职业资格鉴定部门共同组成金融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均为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业务骨干、专家。每学年,金融管理专业委员会依据邮政金融的最新发展趋势,主动对邮政金融基层岗位进行整体化职业分析,从相应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总结出对应工作岗位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进行充分论证后,确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从而编制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邮政职业资格、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接轨,把职业考证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融合到各专业课程中去。多年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取得邮政储汇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邮政营业员职业资格证书、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等职业证书之一,以此确保基于课证融合的职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地顺利实施。
(二)与职业考证项目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金融管理专业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将课程重新组合调整,构建了与职业考证项目紧密衔接的课证融合体系。在对学生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搭建支撑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通过实施与考证项目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包含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训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达到了高度统一。
(三)与职业资格标准高度融合的教学实施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金融管理专业从课程内容、课程考核、课程资源等方面,强化与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合。邮政储汇业务、个人理财、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基金基础、证券市场基础知识、邮政业务与管理等课程直接选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材;金融法、货币金融学基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对公存款与结算、金融服务营销、会计学基础、商业银行会计等课程内容则选取与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相符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其他非考纲内容作为拓展补充。课程考核上,邮政储汇业务课程已实施多年课证融合考试改革,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成绩可直接认定为课程成绩;其他职业资格特色衔接课程,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科目考试合格后,在期末考核时会作为加分项。在课程资源方面,教学中利用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课件、视频、案例、习题等,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提供支撑。
(四)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课程融合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团队成员通过赴邮政企业交流借调、参与业务系统项目开发、暑期短期实践等形式,深度了解各类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运用于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银行、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书特色衔接课程的授课教师,都参加相应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持续跟踪职业资格考试调整变动,了解相关职业的最新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教师团队在课证融合的实践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正在形成。
三、金融管理专业实施课证融合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对课证融合重视程度不足,证书考取率相对较低
课证融合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积极创新,但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差,自制力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待提升。另外,部分学生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对职业资格证书考取重视程度不够,总觉得只要课程学习及格就已经足够,没有投入相应的时间、精力、金钱报名参加考试;部分报名的学生,对如何复习备考、考试资料的选择、复习方法的应用,缺少科学正确的指导,最终导致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低。
(二)职业岗位标准更新速度快,教师职业技能执教能力提升相对滞后
金融管理专业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更新较快,以邮政储汇业务员职业技能证书为例,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每年都有较大变化,致使岗位操作流程、操作要点变动频繁,而教师要对这些职业岗位标准的变化掌握透彻,需要深入企业培训学习后才能实现,然后才能转化成课程教学内容,容易产生时间滞后性。另外,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证融合实施,需要教师熟练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微课资源建设,而部分教师信息化手段教学能力需要提升。
(三)实训场地、软件等投入不足,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度待提升
课证融合的实施离不开实训实践环节,通过设计情境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处理各项业务,上机操作各类系统,使用软件设备,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职业岗位任务,提升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信心。但是,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与企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的硬件场地、各类操作软件、业务系统亟需改造、更新、升级。课证融合实施中,虽然邮政企业的业务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但由于自身时间、精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培养的比例偏低。
四、改进金融管理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强化对学生课证融合的宣贯,多种措施提升职业证书考取率
从学生一入学到毕业,持续强化课证融合的理念教育,可以利用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学期教学座谈会、专业课说课环节等多种场合,宣贯课证融合的内涵、要求,让学生理解课证融合、职业资格证书考取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督促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尽早制定职业资格证书考取计划。专业教师可通过专题辅导、考证讲座等形式,学生社团可通过成立考证互助学习小组、学生考证经验分享等形式,为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提供技术指导,提升职业证书的考取率。
(二)鼓励教师提升相关职业技能,开展课证融合教学方法改革
课证融合人才培养实践的关键是师资能力。因此,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带着课证融合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企业相关职业领域实践、专项调研、在岗锻炼,让专业教师了解职业岗位标准新变化,需要学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制度文件,包括诸如各种职业资格培训学习、交流锻炼中产生的费用予以报销等具体细节政策,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课证融合能力的提升。可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课证融合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课程开发比赛等方式,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促进课证融合改革的能力。
(三)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提高企业专家课证融合参与度
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场地建设的投入,建设可供学生银行柜面业务实训、理财经理厅堂营销实训的模拟银行网点,让学生在近乎全真的银行网点进行情境体验式学习;及时更新邮储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模拟软件、银行从业考试题库软件、证券模拟交易软件等,为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提供学习便利。另一方面,学院与企业应尽快出台兼职教师参与课证融合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的业务专家来校授课,把职业岗位资格的最新标准要求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淑武.财经类高职“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5) :30-33.
[2] 王红满.“课证融合”在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1):209-210.
[3] 傅永強.高职教育课证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74-176.
[4] 严辉华.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旅游专业“课证融合”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41.
[5] 刘进军.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职业教育,2020(01) :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