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珍+张萍
摘 要: 职业教育凸显职业属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其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课程和职业资格”结合在一起,构建“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理论学习”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手段。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通过职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关联性分析,介绍“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关键词: 职业发展;会计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1-0010-04
一、基于职业属性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专业不等于学科门类,不侧重于学科分类的学术性,它是社会分工、职业归并和价值认可的产物。正如姜大源所说的,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需的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教育载体”[1]。因此,职业教育“专业”的本质属性是职业,它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凸显了职业的内涵。相应地,职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需要根据职业的实际需求制订。
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描述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中小企业、金融行业、会计师事务所、非营利组织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会计、涉税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业务,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年报审计等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从事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
二、培养目标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1.职业发展导向的教育理念
在现代社会,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态势更加明显,个体需要在发展与变革中主动应对,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学习者的生存能力又要为其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明确了与本专业最直接相关的职业领域、工作岗位(包括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群)和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能力通常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为了胜任某一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二是指在职场中表现的职业素质,即职业道德、态度、意志等内在素质;三是指职业生涯管理能力,表现为内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选择与抉择能力、获取与分析信息、整合与利用资源、了解与分析职业环境、个人生命周期与职业发展周期冲突的解决能力、规划职业与转换职业的能力等。第二层和第三层的职业能力需要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培养,第一层除了体现在课程教学中之外,还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相关。本文主要从课程体系的构建角度阐述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资格的取得。
2.构建适于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领域,对于一个职业人,求职或升迁的要求用下图1表示。
从图1可以看出,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是从事该职业的首要要求。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从事某一职业的起点标准或必备标准。从业者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是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在职业教育领域,基于职业属性的培养目标要求用下图2表示。
从图2可以看出,构建基于职业和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手段。课程体系,是一所院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的有计划、系统性的课程安排,既要使学习者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或行业从业的技能、知识与能力,又要将其终身发展作为一种使命体现在课程体系之中。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及各门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优化。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这也是劳动者求职或升迁基本要求。如何让学生毕业后既具备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构建高职“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则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起点和抓手。
所谓“课证融合”是指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内容标准制定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专业课程和职业资格”一体化。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介绍“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1.岗位选择
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是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及岗位群。通过专业调研,选择会计人员面向的工作岗位,再将岗位区分为学生就业的初始岗位群和发展岗位群。会计专业初始岗位群通常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师事务所查账验证、会计咨询助理岗位;会计专业发展岗位群通常包括:总会计师、主办会计、会计主管等会计岗位、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财务管理岗位、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会计咨询主管岗位。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专业课程开发中一项关键性工作,也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的主要成果和特色所在。其成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开发工作,如课程结构分析、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中典型产品(服务)的选择,技能考核项目的确定等等。
工作任务是指职业岗位群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具体的工作内容,具有多样性。作为课程内容的工作任务应是对职业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所谓典型工作任务,是指在一个职业活动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及工作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等步骤。会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包括:货币资金收付与管理、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的计算与申报、会计信息化管理、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分析、会计报表分析、资金的筹措与运营管理。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要点主要包括: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具和器材、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对工作及工作对象的要求等[3],其中,“对工作及工作对象的要求”是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如“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任务中对工作和工作对象的要求描述为:借助会计信息系统工作,合理启用相关子系统并正确使用;系统参数设置要符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要求、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及时录入并审核业务单据,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准确提供内外部所需信息;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发现并解决业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进行权限划分,做好数据备份与保护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3.职业资格证书选择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目前,我国学历证书归口教育部门,职业资格证书归口劳动部门,如何让学生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还要有助于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就业上岗,还要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包括初始岗位资格证书与发展岗位群资格证书。与会计人员直接相关的证书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属初始岗位资格,是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指担任会计专业职务的任职资格,属发展岗位群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其中,初级资格证书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后即可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获得;中级和高级资格证书取得具有年限的限制和要求,在毕业一定年限后才有资格参加考试。
4.“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专业与职业具有诸多一致性,如,专业划分的基础与相关职业资格方面, 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与相关职业功能方面,专业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相关职业劳动过程、工作环境和活动空间方面,专业的社会认同与相关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及其社会价值判断方面等,但这种一致性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专业等同于职业。
专业相对灵活,口径较宽,学生接受的是系统全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业完成后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而职业中的职业资格针对性强,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职业资格证书表征的是完成某个岗位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学生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资格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开设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具体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如下。
首先,在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按照难易程度由低到高序化课程,形成学习领域课程群。如会计专业,7项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7门学习领域课程,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由易到难进行排序,分别是出纳业务操作、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企业纳税实务、成本计算与分析、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这些课程与职业和职业资格密切相关,课程内容涵盖职业标准,以任务为驱动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按照职业情境组织教学,实现“专业课程和职业资格”一体化。
其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开设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这些课程紧密结合学习领域的学习要求,以形成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习惯和必要的知识基础为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服务。
据此,我院会计专业构建了“课程融合”的“211”课程体系,即2级基础课程平台(公共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1个学习领域课程群,1个素质拓展课程子系统。其中,公共平台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数学、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劳动教育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经济法、Excel在会计中应用、统计基础等;学习领域课程群如上述7门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包括:行为礼仪、审计基础与案例分析、分行业会计核算、ERP沙盘模拟等。
构建“课程融合”课程体系,融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理论学习为一体,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5.课程体系与会计职业资格的关系
如前所述,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中级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中相对应的支撑课程是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化管理、计算机基础、Excel在会计中应用。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后即可参加全省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初级会计资格证书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中级会计资格证书考试科目为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其中,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内容具有一致性,但难度不同,经济法基础与经济法亦是如此。与之相对应的支撑课程有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分行业会计核算、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经济法、企业纳税实务、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这些专业课程保证了学生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后参加全国统一的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要求,工作五年后可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以分别取得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10.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62-63.
[3]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22.
Establishment of “Course-Certificate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ZHANG Dao-zhen, ZHANG Ping
(Economics and Trade Department,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highlights vocational nature,to develop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to make students obtain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to lay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ir caree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goal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ix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together and combing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are two important carriers for setting up curriculum system to achiev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major of accounting,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connections among the post of occupation,duties of the job,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qualifications.
Key words: Career development;accounting profession;curriculum integration;curriculum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