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视阈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2021-03-24 11:34夏丰
职业时空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职业院校

夏丰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资源的运用赋予了课堂教学多方面的变革和进步,依据其变化调整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文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资源的运用赋予课堂教学及其质量评价的主要变化,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教育信息化视阈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要点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作为职业院校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正朝着传统课堂所不能达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互动、个性化、课堂中人与资源、环境、技术等诸要素之间和谐互动与共生、教学时空拓展、教学模式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在此变化及趋势下,需要建立科学全面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来客观评测现代课堂教学效果,正确引导资源和技术的合理有效使用。

一、信息技术与资源的运用赋予课堂教学及其质量评价的主要变化

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发展和运用赋予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场景、教学资源、学习效能评价等多方面的变革和进步,故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方式、内容和标准也必须依据信息技术与资源的特点及有效运用标准进行调整。信息技术与资源的运用赋予课堂教学及其质量评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學模式上的变化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建构主义教学提倡以学生的先验知识为基础,强调在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设计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知识的建构。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信息资源的使用使得教学时空拓展,基于建构主义的翻转课堂模式得以实现,并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教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从传统的课中45分钟延伸到了课前及课后环节,知识传递放在传统的45分钟以外的时间完成,课堂时间被释放出来用于开展学生主动学习。在此设计下,对其教学质量的评测范围也随之扩大,除了评价课中教学组织,课前和课后的教学效果成为评测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受教育者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同时快速的技术更替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中被提上更重要的位置,成为学校培养的核心理念。基于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下,反馈教学法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及时检测并将结果返回给教师,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差缺补漏,纠正错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能被迅速统计分析并反馈给教师,以便开展因材施教,分类教育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此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是否能够随时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调整、给予不同方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考察重点。

(三)信息资源和技术的有效利用情况纳入评价指标

数字化背景下,海量教育教学资源和技术呈爆炸式增长,因互联网的介入资源和技术虽呈现取之不竭之势,但质量跨度很大,在此情况下,对其是否正确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效果。比如听课中教学APP的使用带来的教学资料便捷传递,教学反馈数据的迅速统计和手机的使用带来的课堂学习氛围干扰增多、学生心态浮躁的效果相悖;丰富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提升了学生兴趣,可过度地堆砌也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或浅尝辄止;资料的高度共享导致教师备课过度借鉴而内化程度和对具体授课对象针对性不够等,这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中产生的博弈需要通过质量评价进行干涉和引导。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现代课堂要求

信息技术和资源支持下的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不足,具有形象化、容量大、综合性的特点。教学呈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教与学的形式是混合的、强调高互动和高度重视反馈。而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基本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听课和学生评教,通过评教时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听课,总体来说评价方法较为匮乏。同时课堂评价考核方式在实施的时候多偏向于通过教学形态的考核来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师能力,而往往课堂呈现仅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一部分,不代表教师的教学能力,更不等同于教学质量。此外开展的学生评教因通常放在期中或期末,信息无法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无法实施对课堂教学过程信息的及时有效采集与分析,同时从评价结果来看,因学生对评教不重视导致评价结果趋同,而同行和督导评教因以听课打分为主,监控面窄,监控力度不足。

(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不太清晰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更名为“教学能力比赛”,信息技术从重点考察变更为观测点之一,说明“大赛到常态”的赛事初衷--即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的应用普及已达成,关注点从促成“会用”深入到了“会有效使用”,“是否有效”已成为目前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关注焦点。目前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或研究中均较少涉及信息技术和资源有效应用的具体评价标准,特别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其特点是注意力易分散、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喜欢实践操作)的较为全面客观、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很少,而如果将国赛标准运用于日常教学考核中,会存在“度”和操作方式上不适宜的弊端。在评价标准缺位的情况下,单纯地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将导致无效信息化教学,典型表现如教学设计过于繁琐花俏;教学实施流于信息资源的表演式展示或机械式播放;过度堆砌、使用信息资源和技术导致知识容量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中,没有把握好度,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其在课堂上放任自流等等。这样均会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知半解,这种形态的信息化教学甚至缺失了传统教学课堂的互动性特点,最后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基于此,亟待建立伴随技术深度运用的更科学全面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来提高信息技术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改革良性发展、引导教师现代教学理念提升。

(三)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与提升速度与信息化教学发展存在差距

目前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尤其是直接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考核的人员都是年龄偏大的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信息素养较为缺乏,提升较为缓慢。众所周知,因考虑质量评价的可操作性,无法给出非常具象和繁复的评价标准,故需要评价人员高度的信息素养和理念来达成科学评判,同时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快速更替导致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日新月异,这就更需要评价者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来确保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正确地评价,也需要质量评价指标制定者具备高度信息地素养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对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修正。

三、教育信息化视阈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要点和步骤分析

(一)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框架构成

从结构—功能论的观点看,完整的评价系统包括组织管理者、评价者、被评价者、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及标准、评价方法六个基本要素。基于此,教育信息化视阈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框架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构建。

1.评价目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应用。

2.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从过程(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指导)、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包含教师和学生)、信息资源丰度与质量、学习效果四个维度建立具体评价指标及权重。

3.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指标及标准确定其对应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工具。

(二)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考量核心点

1.要突出信息技术与资源支持下的“学习者需求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现代教育已明确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中强调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与资源来支持“学”,学生自主学习的便利性和获得感显得尤其重要,是首要考核点之一。与其相关的观测点一是资源的易得性、丰富性和分层性。教师应根据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丰富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学生自主学习中用到的信息化教学条件、设施和设备,如校园网、图书馆的电子资料等利用也应纳入评价范围,从而有助于促进教学服务部门的工作质量提升,加大校园网基础投入及升级改造,建设高效的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丰富的包括各类专业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和各类特色学习数据库的馆藏资源,加强正确、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的宣傳等。二是线上辅导的有效性。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虽拓展了教学时空,却也拉近了交流互动的距离,可以实现教师对学情适应性的高度关注。学生的课前课后的在线求助的满意度是重要观测点。三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高效性。体现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及时统计课前学习任务的完成度和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课中学生知识和技能点的掌握情况,能否根据统计情况进行教学效果和问题分析、调整教学策略或给予掌握进度不同的学生较为针对性的个性学习方案,从而充分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要导向信息技术和资源与教学融合的“有效”性。信息技术和资源与教学融合的“有效”要从效果、效率和效益三方面来考量。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国内外学者研究显示,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应该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缜密的教学设计、和谐流畅的教学形态的信息化教学形式。此三个层面应作为信息化教学课堂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标准。要通过对效性的评价标准制定纠偏信息技术和资源的过度无效堆砌,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导向“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使用要始终围绕和服务‘学的效果来科学合理使用”这一理念来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促进教师现代教学理念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要体现先进质量管理的 “精”“益”特点。精益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中公认的高效、实用和全面的管理方法。 “精”体现在质量评价中就是要求其精确性,以评价数据的精确采集和分析为依据来修正工作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并制定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益”体现在质量评价中就是要求高效益,要求评价操作流程的顺畅高效、科学合理,减少无效和重复评价。基于此,在评价指标的构建时,一是要充分考虑其科学全面性,如是否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方法,具体体现在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实训课程指标的分类建立,或如何兼顾好课程思政、“1+x”证书制度、活页教材等三教改革的热点、难点考核;二是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评价对象和内容采取针对性强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合理设置评价指标的数量,给出鲜明的标准以方便评价的即时、客观的产生,避免盲点、漏点和模糊点,应有利于统计和采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数据,完成相关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科学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之间要做好兼顾及平衡,同时根据精益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即质量在周而复始的标准修订和执行中不断螺旋上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要具备动态调整性,要便于定期修正和改进设计,才能契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的步伐,不断提升。

(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步骤

1.深化理论研究。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及国内外学者同行对信息化教学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专著查询,行业、政策文件数据收集,研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技术和资源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学生信息素养及学习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充实理论依据,明确构建的策略思路。

2.充分调查研究。针对国内信息化教学工作突出的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等工作,开展学生、教师、专家调研,收集现有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成功和有特色的做法和案例,设计并发放学生问卷进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信息资源选择能力和学习发展需求调研。

3.整理文献资料、案例、访谈、学生调查数据等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內容分析,在明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及标准的基础上,围绕职业院校学生需求、以“效果、效益、效能”的有效性为依据,分析信息技术和资源对课堂教学的支持度和学生学习满意度,邀请专家评判,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评价主体和方法等,初步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选择样本学校进行实证研究。分专业、基础和实训课程选取重点建设专业群中核心或精品建设课程开展实证研究并比对反馈数据,完善修正评价体系。

四、结语

教学评价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时代,要通过构建符合现代课堂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全面客观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成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针对现代课堂中教师是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是否通过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贯彻以学生中心的理念实行因材施教,是否能够达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等目标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切实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的达成,达到提升教师现代教学理念、日常管理效能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平.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下应用型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存问题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01):59-62.

[2]  秦育华.高职翻转学习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及其成效的实证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20(03):56-58.

[3]  宋莹莹,文香艳.不同主体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一致性探析——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9(03):39-43.

[4]  唐义武.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8(03):112-114.

[5]  唐劲松,张璟晶,牛 林,陈玉勇.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8(04):92-94.

[6]  谢永朋,杨英歌.职业院校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8):53-56.

[7]  陈彩凤.英国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启示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44-46.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