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瑜
“不会打乒乓球没关系,你可以去捡球,捡球也能锻炼身体哟。”
真是不好意思,现在你没机会借着捡球锻炼身体了,因为捡球这事儿已经被承包了!
不能忍受的捡球之痛
承包捡球这事儿的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的学生姚妍。话说,15岁的姚妍可是饱受捡乒乓球之痛,每次练乒乓球光捡球就捡到“痛不欲生”。
一天,她和小伙伴又去体育馆打乒乓球,发现小运动员们训练后,场地上散落着大量的乒乓球,要收拾它们,可难为保洁阿姨了!但经过仔细观察,姚妍发现,这些小球掉落在地上以后,都有固定的“居所”,有着一定的分布规律,即大多数球都在离墙壁30厘米左右的地方。
回到家后,爱思考的她开始快速地运转大脑,通过网上搜索资料后,她发现,有不少关于机器人捡球方面的发明专利,它们都是人们的好助手。既然别人能发明这样的机器人,那自己也试着做一个吧!
发明路上到处都是“坑”
但是,发明之路一点也不平坦。为了不与别的发明者“制造同款”,导致雷同或者侵权,她一边绕开别人的设计路线,一边思考创新的点子。
利用吸尘器的原理,把乒乓球吸进去?实验后发现电机功率太小,行不通。用阿基米德螺旋管把乒乓球卷上来?寻觅許久,也没有偶遇到适合的材料……经过很多次实验,她还是没有找到适合的办法。
但是,失败并没有把她打败,反而让她从中总结出了经验。
思来想去,她把铲子作为机器人的“手臂”,并在上方设计一把滚桶型的扫帚,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把乒乓球扫进铲子里。一旦铲子中的乒乓球收集到了一定的数量,在传感器的帮助下,旋转装置就会把它们送到“储存室”里待着。一番努力后,这个能收拾40厘米之内的捡乒乓球机器人诞生了。
可是,如果遇上喜欢乱跑的球,躲在了40厘米之外的地方怎么办呢?
经过一番思考,她在机器人身上安装了遥控接收模块,远程遥控机器人,把乱跑的小球也收入囊中。
科技改变生活,没有什么难题是通过思考后,动手进行发明创造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思考新的方向,找到新的点子。小伙伴,你们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