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促“外” 区域合作创新机

2021-03-24 11:50汪茂盛郑友
当代党员 2021年5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双城经济圈

汪茂盛 郑友

戴口罩、戴帽子,再戴上乳白色的橡胶手套,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帮奎如往常一样进入实验室。这样一身装扮,让人很难联想到,十几年前的他还是一位在四川安岳种柠檬的农民。

当年,张帮奎孤注一掷来到他乡,现在他乡却成了“故乡”。他把四川安岳的柠檬带到了重庆潼南,把潼南的柠檬推向了世界。去年,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优势,潼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特殊人才渠道,为“老农民”张帮奎申请通过了高级职称认定。

张帮奎身份的转变,是重庆不断加强区域合作的成果体现,更是重庆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为个体带来实惠的缩影,正如张帮奎所说:“没有合作,就没有现在的成绩。”

平台:采全国,销世界

1月31日,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一辆满载摩托车及零配件的重庆跨境公路班车整装待发。仅需4天,这辆班车便可到达目的地老挝万象。这样的“高速”曾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区域合作的触角不断延伸,让其成为可能。

占地73万平方米的重庆东盟国际物流园区,兼具了干线运输、城市配送、跨境快运、保税物流等功能板块。“不仅速度得到了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也在改变。”重庆东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意颇为自豪地说,“我们在境外开设了30多个分拨点,真正实现了‘门对门服务。”

其中,园区内的东盟商品集采城正逐渐成为“商贸促物流,物流促商贸”一站式服务的指挥中枢。“虽然我们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供应商、批发商这类B端客户,但是C端散户的口碑是影响B端的关键。”曾意介绍东盟商品集采城的价值时说。

时间倒回几年前,当时许多小额贸易商品,尤其是生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虽然合法,但在品质上却参差不齐,如果在国外把品控做好,成本就会水涨船高。在这一情况下,东盟商品集采城与广西龙邦口岸达成合作。

“广西有落地加工厂,集采城接收到供应商或者批发商的采购需求,将订单在一天之内传达至整个供应链,既增加了当地就业,又减少了成本,一举两得。”曾意笑着说,“这就是我们说的‘集东盟,卖全国;采全国,销世界。”

现如今,与东盟商品集采城签订协议并入驻的国内外企业达到15家。集采城可提供营销、贸易代理、仓储租赁、跨境运输等一系列服务。不仅是东盟商品集采城,整个物流园区依托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的东风,实现了东盟班车运行线路中南半岛全覆盖,以及中亚地区陆运通道的互联互通。截至今年1月底,重庆东盟国际物流园区共计发车5322次,总货价值约30.86亿元。

产业:手牵手,补短板

2月3日,重庆市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受聘成为委员单位之一。

关于重庆,公司执行总裁陈良并不陌生。3个月前,他曾代表公司参加了2020重庆英才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2020独角兽企业重庆峰会”。“我们希望能够与重庆两江新区、高新区在城市大脑、数字智能化领域等方面开展合作。”陈良说。

连续两年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研究院、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和部分高校共同发布《政府数据供应链白皮书》,这个总部位于杭州云栖小镇的公司,正逐步成为助力重庆瞄准世界先进标准水平、加快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的一股力量。

此次合作,是杭州数梦工厂长期服务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建设的开端,更是重庆不断加强区域合作,建设“智慧名城”的缩影。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为重庆加强区域合作,做大优势产业开辟了快车道,助力川渝两地产业取长补短、互促互荣。

重庆作为“智造重镇”,以长安集团为龙头,集聚了10余家整车骨干企业,每年具备约40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强大生产力的背后,是配套产业链的支撑,近邻四川功不可没。

四川波鸿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配套零件,是重庆长安福特、长城汽车、现代商用等公司企业的主要合作对象。波鸿实业公司事业部副总经理冯建勇说:“下一步我们还想同重庆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价值。”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成都毓恬冠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军。吴军的公司在重庆保税港区设有一个物流基地,主要为长安集团生产汽车天窗产品。去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物流基地复工审批延后,产品无法按时交付,一度让吴军十分焦虑。两江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与保税港区进行协调,仅用了3天时间,物流基地的复工申请便获得了通过,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吴军仍感慨不已:“我真的感受到了川渝一家亲。”

机制:两个城,一个家

夜已深,潼南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高宁从办公桌旁起身。又是一个加班夜,虽然临近春节,办公楼里的快节奏依旧没有改变。

自2020年5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合办公室建立后,双方互派人员便进入了争分夺秒的忙碌状态。

远在四川省能源局工作的周建新,也是成渝两地互派的工作人员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忠县人,他对于能够回重庆工作,感到十分欣喜:“对我来说这就是双重喜事,不仅可以为家乡作贡献,而且我对双方情况都很熟悉,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人员互派,只是川渝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良好产城景融合生态的一个侧影。

1月8日,重庆市民谢虹劲来到沙坪坝区一家银行办理公积金业务,10多分钟时间便办理完成,如此高效的服务让他惊叹不已。

“我一直在成都工作,但户口在重庆老家。”谢虹劲说,他于去年11月买了房,听闻异地办理公积金贷款手续极其复杂,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没想到成渝两地异地公积金互认互贷让他最终实现了“只跑一趟”。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在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习的重庆学生许颖颖。在成都学习了3年,高铁早已成为她往返成渝两地的重要交通工具,每次她都准备好一部综艺节目或两集电视剧,往往视频没看完,列车就到站了。

去年底,成渝铁路复兴号动车组提速至每小时350公里。“现在回来只需要1个小时,感觉离家更近了。”许颖颖高兴地说。

2020年1月,川渝两省市发展改革委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合办公室;4月,川渝两地住建部门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12月,成渝两地正式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

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川渝两地从人才共享、社保互认、住房保障、交通互联等多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更好地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支撑川渝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长三角区域合作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