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03-24 09:23余小军杜钦熊娟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立德树人

余小军 杜钦 熊娟

摘要:大学文化是国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文化的重要体现。大学文化软实力取决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这四大构成要素功能发挥的强弱。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要将“立德”摆在大学文化建设的第一位,从夯实大学文化内涵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吸引力,拓展大学文化传播渠道,构建大学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立德树人 大学文化软实力 提升路径

分类号 G647

一、对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文化对于国家核心价值观、民族凝聚力、社会创造力、国民素质、国际形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软实力是一种看得到、摸得着、不可或缺的力量。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约束力、创作力和竞争力,这凸显了文化软实力作用于社会发展的优势。因此,大学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相同的特征。要从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五大职能着手,进一步确定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凸出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还会出现新的职能。大学新职能的产生都是在社会发展对大学出现新需求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大学职能的充分发挥就是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化软实力作用于大学的集中体现。

二、立德树人之于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大学文化建设是“慢工出细活”的深耕易耨,大学文化形成则是师生荡涤心灵、完善自我,合天地之道、达人际之和的过程。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办学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所在。大学文化育人功能日益凸显,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日益增强的过程就是文化软实力积累提升的过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大学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成为大学文化建设质量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离开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向,大学文化便失去了焦点,很容易出现“散而不聚”的现象,也容易跟风随大流,导致大学文化失去自身特色和辨识度,形成千篇一律的大学文化现象,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大学文化功能弱化,同时也削弱着大学文化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阻碍了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影响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因素

进入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极具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大学文化建设直接决定了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强弱。当前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

1、重物质轻精神

物质文化具体可感,可操作性强,精神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且不易评价成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相对于物质文化建設来说更具困难和挑战。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物质文化为精神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载体。但是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实际上,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为精神文化建设服务,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映衬的,精神文化需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中有所体现,物质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传播精神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由于对大学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把握不准,很容易出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的问题。

2、重形象轻内涵

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物表化的弊端,不能形成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共同记忆。大学精神的式微进一步削弱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道德危机、精神危机、信仰危机、价值真空等现象时刻出现在师生中,取而代之的实用化、功利化思想却越演越烈,许多师生陷入了商品拜物和个人价值主义的泥潭。受市场经济功利观念的冲击,面对主流价值观和西方自由主义、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冲突,部分师生缺乏基本的鉴别力,偏听偏信、盲信盲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开始淡化,学会了自我包装,以非理性、非正确方式提升自身价值。大学却没有进行有效的价值观引领来应对负面影响。

3、重口号轻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大学有效管理的基础,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一是文本化现象明显,许多大学都建立较为系统、较为全面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有时候只是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指南。二是标语化现象明显,许多大学努力让每一处不动的校园建筑物“说话”,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标语口号,但这些标语口号只是挂在墙上,并没有真正成为师生的追求。不仅如此,有些师生的行为与规章制度、宣传标语并不一致,甚至相向而行。

四、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1、不断强化价值引领,夯实大学文化内涵建设

(1)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应有之义,更是最高价值追求。大学精神主要包括师生高度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是一所大学本质和个性,内在和外延精神的集中反映。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师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师生政治立场。要发挥校园对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创新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大学生思想深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2)加强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大学校园环境是大学物质文化的载体,校园环境文化是大学物质文化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大学校园环境自身即是一种物质文化,会对精神文化以及各类文化生活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大学物质文化必须把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摆在首位。建设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要加强校园规划,优化校园空间布局,提升校园清洁化水平,建设绿色生态校园。要不断适应师生的新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校园文化精品。规范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强化视觉标识系统的推广应用。建设好大学校史馆,赋予道路、楼宇、景观命名的文化内涵,合理设置充满艺术性的景观,提升校园文化形象,实现校园建筑、植被、景观、活动场所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全方位打造文化校园。

(3)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办学理念、规章制度等,是维系大学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秩序不可缺少的基本保障,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制度不仅仅停留于文字层面,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必须以构建校园制度文化环境为目标,制定完善的大学章程,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规章制度,形成大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大学内部治理机构,保障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权利,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培育建设公平公正、民主法治的制度文化,引导学生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进程中树立制度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养成文明习惯。

(4)加强大学行为文化建设。大学行为文化是一种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一种集体性的行动自觉,是一种建立在个性发展基础上的共性,是大学师生这一集体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文体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重视大学典礼文化,发挥典礼文化对学生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继承和弘扬大学优良传统,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精华,构建富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让师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学习工作态度,由此在大学形成一种集体主义意识,促进大学行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着力打造文化特色,提升大学文化吸引力

大学文化特色是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打造大学文化特色,凸显文化个性是防止大学文化千篇一律的最有效途径。大学只有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才能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国内外学子来校深造。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传统并将其延续下去,使大学文化传统成为大学师生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遵循。一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有利资源为个性化大学文化建设服务,德育在中国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出发点,在德育的框架下寻求与大学文化品位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因子。二是要从地域文化中寻找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所大学都成长在特定的地域中,或多或少地受地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具有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印记。大学应当在所属地域中不断发掘自己成长的元素,把地域文化纳入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大学个性文化养成的重要元素,滋养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并不断丰富大学文化的内涵。三是要从大学发展历史中寻找独特的文化资源,每一所大学的发展历程都是一部厚重的奋斗史、文化史,都凝聚着大學人的思想和智慧,记录着大学人的成长历程,从发掘大学校史中可以找到大学的核心精神、发展动力和价值指向;从发掘校史中可以培育大学人的文化情怀、人文意识和办学思路。

3、全面塑造大学形象,拓展大学文化传播渠道

“酒深不怕巷子深”已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大学应成立专门机构,高度重视大学文化传播团队建设,为大学文化品牌传播提供重要支撑,扩大大学文化影响力。传播大学文化分为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对内传播的主体为大学师生,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对外传播的对象为社会公众,向外界输出大学文化,以达到向外界展示大学风貌、塑造大学形象的作用。因此,文化品牌传播团队要以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领域,利用最新的智能信息技术构建文化传播平台,展示大学形象。对内要深入挖掘,把学业成绩突出、科研成果丰硕、品行俱佳的师生确立为先进典型,并运用校园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榜样人物与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其对师生的教化与感召作用,感染引领师生思想和行为。对外则需要依托文化品牌传播团队的力量,发挥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职能,以国际化视野引领大学文化在公共外交层面发挥作用,在吸纳外来精华的同时,促进我国优秀大学文化的对外输出、传播与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学文化的魅力。

4、科学量化建设指标,构建大学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和通盘全局的视角,对大学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构建大学文化发展战略和建设体系。大学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应从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文化辐射等一级评价指标出发,明确校园景观文化、文体场所设施、教学生活条件、校园文化活动、个人文娱爱好、校园文明风气、制度科学性、制度完备性、制度创新性、文化传统、学术精神、思想品德、对外交流、宣传展示、外界评价的等二级指标。但是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办学理念的大学不能一概而论,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因此构建科学的大学文化软实力评估体系要坚持系统性、可行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体现文化特色的原则,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科学建立大学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戴军.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J].2014年

[2]彭观胜,梅阳,李际超.大学校园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4):134-136.

作者简介:余小军(1984—),男,江西浮梁人,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文化、教育经济与管理;杜钦(1988—),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文化。熊娟(1993—),女,江西高安人,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现代文学、文化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研究》(编号:20YB354)。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共青城 332020)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立德树人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