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来 王晓博
【内容提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对于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的融合发展,便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这两个中心融合发展的依赖路径入手,进一步探讨这两个中心的融合发展方式。
【关键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融媒体中心 融合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媒体也逐步介入。融媒体中心凭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以及先进的传播工具,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迅速向外界传播,“两个中心”的融合范围和趋势日益明显。但据权威调研数据显示,全国仅有29.17%的旗县区运用了“两微一端”平台和技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因此,亟需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发展。
一、“两个中心”融合发展的依赖路径
(一)新兴技术成为融合发展的首要条件
目前,全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创建了独立闭环式网络平台,有些地区也已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平台植入融媒体中心的APP(如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融媒体中心的“新赛罕V”),而融媒体中心对技术的依赖更是有目共睹。融媒体产品依赖编程、剪辑、合成、动画、交互设计等技术,要将内涵相同但工作形式完全不同的这两个中心融合在一起,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比如在融媒体中心的APP中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板块,文明实践的相关活动,就可以被融媒体中心以各种融媒体产品呈现。因此,新兴技术的应用是这两个中心融合发展的原动力。
新兴技术催生了新的志愿服务形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打造了网络服务平台体系,形成全覆盖、闭环式的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网络。民众利用手机进入服务平台,查看志愿服务项目库中的具体服务,有需要即可“下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网络后台立刻就会收到民众的“点单”,根据民众预留的家庭住址,派遣辖区就近的志愿服务队(或队员)上门服务。服务结束后,民众可再次用手机登录平台,对服务做出评价。这就是整个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流程。志愿者通过服务时长转化积分,积分可到文明团结超市兑换等额商品,进一步激发了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新兴技术也使媒介系统结构发生变化,不同媒介生存形态走向融合。没有技术的发展,许多像H5、互动、动画、短视频等形式的融媒体产品就不可能出现。同时,新兴技术对融媒体产品的策、采、编、发等方面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二)专业人才成为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时,既要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又要重视人才资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文明实践活动的策划与运维有丰富经验,而融媒体中心也需要技术人才,这类人才往往可以把许多设想变为现实。此外,融媒体中心更需要多元化的采编制作人才,这类人才往往是精通于融媒体产品从生产到发布的各个环节,懂得如何通过某项文明实践活动,做出更具新闻价值、更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
这两个中心对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需要专业策划与组织实施,通过融媒体中心专业采编团队的制作与发布,才能达到宣传效果最大化。文明实践活动缺少专业人才,就会使活动流于表面而无法持续深入;融媒体中心缺少专业人才,生产的新闻就会索然无味,无法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果有效宣传。因此,在这两个中心的融合发展中,只有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
(三)資源与信息互通成为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资源互通,助力“两个中心”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国各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单位到社会团体,基本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和志愿者群体以及服务项目库,文明实践活动为融媒体中心提供了大量的新闻资源。而融媒体中心的网站、“两微一端”等媒体平台资源和报道资源也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放,通过开设专栏,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报道作为“常规动作”。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服务平台以及各实践所、站,各类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性组织都可以向融媒体中心开放,融媒体记者在采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时,可以得到各方力量的支持。
信息互通,助力“两个中心”联动发展。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人员可入驻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群,方便了解融媒体中心最新的工作动态以及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情况,同时可将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与记者编辑交流,做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系列融媒体产品。而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注册为志愿者,登录文明实践中心的网络服务平台后,通过平台内部的活动招募、新闻中心等渠道,了解本地文明实践活动的具体策划及开展情况,从而便于组织报道。
二、“两个中心”的融合发展方式
(一)统筹“线上”“线下”两种资源,让“两个中心”互相借力,互相促进
融媒体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刊发本地区的正面报道和地方政府的工作亮点,弘扬正能量,为民众提供快速了解新闻的渠道和各类便民服务。它的工作成果不同于传统媒体行业的纸质报刊发行,而是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即以“线上”为主,移动优先。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调动各级政府人员、党员及社会力量为老百姓提供志愿服务。它需要每位志愿者到现场为百姓服务,即以“线下”为主,志愿者需要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手把手为群众服务。要想将“两个中心”融合发展,就必须把“线上”“线下”这两种资源统筹起来,让它们互相借力,互相促进。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融媒体中心提供新闻素材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面非常广,包含群众所思所盼所想的许多内容。但是完全枯燥的理论宣讲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志愿者通过各种形式多角度生动阐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内容五花八门,鲜活生动,深受群众欢迎。但由于自身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设备,无法创作短视频、动漫、H5等宣传产品,这就为融媒体中心提供了很多值得宣传的新闻素材。媒体担负着弘扬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的神圣使命,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各项活动内容为融媒体中心的新闻报道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真正起到了传递党的好声音的目的。
(三)融媒体中心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的影响力
融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增加了新的传播渠道。与融媒体中心的传播能力相比,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线上”传播能力明显处于劣势。例如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的注册人数只有5000余人,而赛罕区融媒体中心的APP“新赛罕V”的粉丝量多达十几万人。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全可以借助融媒体中心的传播优势,通过媒体平台征集百姓需求,发布志愿活动、招募志愿者、收集志愿服务反馈情况等,适时调整服务项目与形式,增强文明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
融媒体中心丰富的报道手段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播得更加久远,动画、长图、H5、互动、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大大丰富了文明实践活动的传播渠道,进一步提升了文明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三、互融互通共促发展
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路街道西鼓楼村村民池建军,为了给两个孩子凑学费,他从外地贩回7000多斤蔬菜售卖,但由于时间紧急,走的时候没有办理健康证,刚回到呼和浩特市就被隔离了。于是,他向西鼓楼村文明实践站求助,实践站核实情况后迅速上报敕勒川路街道文明实践所,实践所立刻将事情上报赛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中心将线索交给融媒体中心后,融媒体中心迅速策划采访报道。《呼和浩特日报》《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看到赛罕区融媒体中心的报道后,又继续跟进报道。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联动以及融媒体中心强大的舆论宣传引导下,不到4天,7000斤蔬菜销售一空。
上述案例证明,新時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并不是“两张皮”,而是可以相互打通融合并且可以同时开展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必须要借助媒体力量。要发挥好融媒体中心传播力强、传播方式多样的优势,盘活各类“线上”“线下”资源;对这“两个中心”的人员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统筹使用;要强化顶层设计与路径规划,通盘考虑、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两个中心”建设;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将融媒体中心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线上平台”,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线上”传播能力,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文中所涉数据全部来源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成效调研报告(一)》.http://www.hcvcchina.com/h-nd-828.html,2020-07-07.
[2]薛来.浅议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新闻论坛,2018(05):71-72.
作者简介:薛来,内蒙古日报社汉文报总编室编辑;王晓博,内蒙古日报社记者
编辑: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