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蓉蓉 杨乃坤
摘 要: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著名的学者和伟大的教育家。他为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现在的社会和李大钊同志生活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李大钊的教育思想仍对我国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迪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李大钊的教育思想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它对我国当代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等方面教育事业发展所具有的启示。
关键词:李大钊;教育思想;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68
0 引言
李大钊生活在中国社会新旧民主主义更替的时段,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运动。当时的中国文化正处于中国传统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文化冲突和交融的艰难进程中。在此期间他自身的思想文化也随着一系列重大事件、观念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逐渐趋于全面、完善。李大钊一生虽然只经历了38年的短暂时光,但我们回头看却发现他的一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接受教育和从事教育工作者中度过。从3岁起就开始接受祖父的启蒙思想,到之后的10年传统思想、8年新式教育和2年的留学生涯教育,回国后不久就进入北京大学当图书馆主任后又兼任教授。期间在很多杂志、报刊任固定或主要编辑。李大钊的教育思想贯穿他所有理论、思想之中,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1 李大钊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李大钊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国家教育等几个方面。
1.1 家庭教育思想
李大钊因其父母在他出身后不久就相继去世,所以从小就和祖父李如珍生活在一起,由祖父养育成人。李如珍具有“从九品”身份,年轻时曾在东北一带经商,见证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人勤劳、对生活积极进取。李如珍对孙子极为爱护,但在教育方面却又十分严格。李大钊成人后也特别注重对自己孩子的品德和人格教育,他经常在空闲的时候教孩子们唱“国际歌”,并结合实例给孩子们讲歌词中的含义。在下雪天和孩子们一起扫雪、堆雪人,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他提倡“一夫一妻”制,主张爱情与婚姻一致的自由婚姻。同时,李大钊生活的地区正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地方和当时乐亭的民风也比较开放、很多人都外出经商,这也为李大钊以后拥有积极探索的意志和开放创新的精神有着一定的影响。
1.2 学校教育思想
李大钊6岁时开始进入私塾,接受了20年学校的正规教育,又在北京大学从事工作10年,他所有重要思想节点的变化以及知识的吸取都和其所接受的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李大钊尤其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他认为教师每授课一小时就应相应进行三、五分钟的人格教育。他在《青年与老人》《“少年中国”和“少年运动”》等文章中提出了对青年担当大任的期待和少年应如何发展的方法。他表明青年要想在社会发展中显现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首先要做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来引导自己。他的课堂不是传统教育那种脱离实际的灌输式的死记硬背,而是多彩有趣的启发引导式的教育。他经常用中国的历史来进行举例,为同学们分析当前的时政和社会问题,传播各种新的思想。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去组织各种社团,号召学生去工人、农民中帮助他们,实现与工农相结合。
1.3 社会教育思想
李大钊生活在中国近代社会逐渐转型和渐变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的困难和变化。国内虽然皇帝被赶下了台,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但仍是军阀割据、纷争不断,一些旧式剥削阶级以新的身份进行着新的剥削。国外各列强对我国虎视眈眈,都在计划着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分一杯羹。为此李大钊先发表了《隐忧篇》和《大哀篇》来对当时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文豪》《风俗》等来呼吁知识分子、群枢站出来担起重任启发和唤醒人们;后又发表《警告全国父老书》《秘密外交和强盗世界》等多篇文章来论述、批判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以此来号召人们行动起来。同时,李大钊注重对人们远大的理想培养,他认为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有不断向前的动力。他在《狱中自述》就写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1.4 国家教育思想
在近代的中国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在人们灵魂深处根植,同时帝国主义也企图用宗教、神学等思想来麻痹中国人民。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的工农群众和占一半人口的妇女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政治经济上无地位,文化教育方面更是受排斥。李大钊先后发表了《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此进行分析得出:孔子学说之所以能统治中国人民这么久,是因为中国一直处于以小农经济和大家族制的制度下,若经济上发生变动,教育上也必定会发生变动。他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什么样的人,不是由教育本身决定了而是有统治阶级决定的。同时他在对此分析到:欲进行教育革命必先进行政治革命,拥有政权做任何事都会事半功倍,因为社会问题往往混入政治問题。
2 李大钊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我们当代的社会发展中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1 对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启示
2.1.1 良好的家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春节贺词和各种场合中提到良好家风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他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家风是精神成长的沃土。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家规和家教,还是父母平时的言语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发展。李大钊也曾说过婚姻要以爱情为初衷,因为父母之间的交流、情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安全感。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和孙子李宏塔都曾任政府高级干部,但却都一生清正勤谨。人们问其李大钊留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时,他说是他丰富的革命遗产、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他清正勤谨的家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童年的教育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性格、品行和处事方式。
2.1.2 优良的风俗人文
我国现有960万平方米的陆地面积,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本民族的特有的风土人情。而每个不同的地区、城市有因其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当地特有风气。这些当地环境氛围也会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性格起到重要的影响。李大钊生活的一带就曾是燕赵文化的中心,而燕赵人民身上那种开放不屈的态度和乐亭人们积极进取勇于追求创新和真理的精神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李大钊对人生的追求。根据我国各地不同的人文特征,新教育改革也提出教育的发展要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地方、本土特色积极主动的进行课程建设和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保留和传承当地的一些传统的、特色的东西,又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
2.2 对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启示
2.2.1 正确的“三观”培养
学校是一个人接触教育最长的地方,也是人们形成“三观”最重要的场所。对于青年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渡过。1920年李大钊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一所学校,在开学时李大钊写下对联:“学校造人才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为做官”来警示学生。在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说道:“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确立正确的志向对青年的发展极其重要,只有方向是对的,我们才能不断前进。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文化教育,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品质的教育。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道:“有德无才是庸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2.2.2 丰富的教育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先进化和科技化,线上课程、网上书店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更多样、快速的找到和接收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同时,学校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老师的教育作用,及时地向同学们讲解、分析当今国内外重大事件,以便让同学们得到正确的引导。这也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培养同学们关注国家大事、国际时事的爱好,把自己和国家联系起来,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要注重对学校校风、氛围等隐性课程的建设。加强人们动手实践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文化知识与现实的实践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学校与社会的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的相结合。
2.3 对我国社会教育发展的启示
2.3.1 全面爱国主义教育
纵观古今,我们会发现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浓烈的家国情怀,国家的统一一直都是我们世代所守护的。国家是我们身处他乡的第一张名片,也是我们寻求帮助的坚实的港湾。不论是巴厘岛火山喷发还是利比亚告急,我们国家总会在第一时间对自己的国民进行救助。同样,我们也会为国家的不断发展而不懈奋斗。如新中国刚建立起来时决然回国的钱老,抉择真理的华罗庚等。爱国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本能,是我們对这个赖以生存的地方的最真挚的热爱。为抑制我国的快速发展,近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有违爱国的举措,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实的言论。在这种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团结起来,众志成城为我们热爱生存的地方所奋斗。
2.3.2 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为之而不断奋斗、向前的精神动力,它决定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将会到达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多次提到理想信念,提到要补足我们精神上的钙。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瞻仰一大遗址,去哪里寻找初心、汲取力量。李大钊同志作为我们党的最早创始人之一最先提出“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并为之而奋斗一生,他用实际在不断践行着和探索着自己的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他的初心也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样,我们每个人也一样要把自己的个人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从本职工作、身边小事做起,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目标、坚守最初的初心。
2.4 对我国国家教育发展的启示
2.4.1 全民的教育公平
2006年7月我国开始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使受教育成为每个拥有中国国籍的适龄儿童的权利。但期间出现了区域、城乡教育资源、师资配备、教育实施不均匀,农民工进城打工子女教育难落实等很多问题。针对这一系列现象我国一直在做各种政策的调整,并在2010年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的应对措施。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变化提出要建立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补齐民生短板等系列教育发展方针。提出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政府给予了不同的教育资源和配备,“精准”这个词体现在了各个方面。随着我国教育公平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在我们身边将会成为一种更真实的体验。
2.4.2 及时的政策导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事件、重大灾情和危险情况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在这些社会事件没有明朗之前都会伴随着很多的猜测和谣言,有时甚至会引起人们的恐慌。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权威机构出来给予人们以正确的引导和导向。同时,一个阶段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舆论热点方向也会和政治的引导有着重要的关系。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为那些在我国建设和发展中建立卓越功勋和在中外交流合作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授予了“共和国勋章”和“友谊勋章”。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注重榜样的力量,争做现在社会的英雄人物。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李大钊虽只活了短短38岁,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他的遗文将永驻,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是在中国社会面临亡国灭种的时候根据当时中国国民的教育状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虽然现在时代发生了变化但李大钊的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思想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李大钊与故乡[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260.
[3]李大钊.李大钊全集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